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2015-06-29 07:12郭利风
卷宗 2015年6期
关键词:空白点普罗米修斯文本

郭利风

在小学阶段,我们为师者有时候只关注成绩,不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如果我们为师者没有办法改变和磨练一个学生的习惯的养成,那我们也许将毁掉的是孩子的一生。习惯可以造就性格,习惯可以让大脑聪慧,习惯可以让学习更有效。习惯的特点是根深蒂固,一旦形成则难以改变。习惯需要严加管教,如果行为习惯是人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它将影响人一生的成长,从一定程度上说它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要认识到语言训练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恰当处理语言训练与语文知识、思维训练、道德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等之间的关系,摒弃机械的、静态的、单一的训练方式,强调多元的、和谐的学习过程,达到知识性和人文性的同构共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地解读文本,恰到好处地凭借文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 引导多读,积累语言材料

读,作为眼、口、耳、脑协调进行的活动,绝不仅仅是口的活动,它包含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是通过文字再现画面,进入意境,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及作者情感。课标指出: 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引导多读是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和认识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首先,教师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读的时间。教师要在课堂上形成浓郁的读的氛围,让学生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其次,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自由读、个人读、集体读相互交替;朗读、默读、诵读相互穿插;引读、听读、品读、分角色读和补充读相互变换,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提高读的水平。再次,就是读思结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要重视朗读的层次性。每次朗读要有不同的要求,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的朗读指导,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如《荷花》一文教学,我让学生边听配乐朗读边观看荷花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教师引读,分组读,自由选读,在读中理解大自然的神奇,在读中想象大自然的美丽,在读中欣赏美丽壮观的荷花图,学生自然而然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就在有感情的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由此可见,指导学生多读,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收到了思想教育,可谓“文道”双收。

2 借鉴文本语言,学习语言表达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每篇文章都有其与众不同的文本特色,借鉴文本特色进行语言训练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体会独特的修辞方法,学习生动表达。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学习时,让学生“随文学习”并体会一些修辞方法是大有裨益的。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母语,指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实践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语言训练就是教学中借以进行语感培养、语言积累、语言表达和陶冶情操的语言实践活动。

2、关注典型的段落结构,学习有序表达。教材中一些典型的段落形式是学生描写段的范本。关注这些段落层次并以此为鉴赏点,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思维的有序性、流畅性。如《纪昌学射》这则寓言人物个性鲜明,寓意深刻,而内容浅显,脉络清晰。按照“学什么,怎么学,结果怎样”展开的,故事的重点就在于怎么学(即练眼力)这阶段。而练习眼力部分(2、3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相同,都是按“练什么?怎么练?结果怎样?”来叙述的。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孩子发现这构段的特点。又通过抓关键词想象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飞卫的严格、纪昌的认真刻苦。再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条理来回想这两次练眼力的经过。最后让学生模仿这种结构写练习开弓或练习放箭的过程。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学习、模仿中,既走进了人物又学会了有序表达。

3 创境体验角色,体会语言内涵

根据文本内容创设情景,让孩子置身其中从中体验这一角色的思想、情感,不仅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也让文本内涵已经转化为孩子内心世界的灵动与激情。在《普罗米修斯》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的特点,我在学生理解了的基础上,出示普罗米修斯被缚在高加索山上的插图,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对话:假如你就是被锁在悬崖上的普罗米修斯,面对风吹雨淋,你怕吗?面对凶恶的鹫鹰的啄食,你忍得住吗?你这是为什么?随着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学生走进了主人公普罗米修斯的心灵,与普罗米修斯同呼吸共命运,普罗米修斯伟大的人物形象已经深深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正是通过这样的语言训练,学生的思维触角探及主人公的内心深处,感性认识提升到一個新的层面,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也逐渐变得丰润起来。

4 挖掘文本空白,促进语言表达

所谓文本“空白”,就是文本中作者没有写出来或是没有明确写出来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性的意蕴空间。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空白”很多:有的出现在课题中;有的出现在文中对人物描写的心理空白点、动作空白点、语言空白点、神态空白点等处;有的出现在标点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细心钻研教材,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抓住“空白”,巧妙地创设情境,充分地调动学生生活与情感的积淀,将文本与学生的生活连接起来进行想象性的说、写训练。这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提供了语言表达的机会,也可大大丰富课文内容,优化学习资源。例如在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特点,展开想象,补写黑暗中的阿曼达。这样一来,既充实了阿曼达“了不起”的人物形象,又完满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实现了阅读空白的召唤。基于这样文本空白挖掘,才能建立起文本和读者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个性鲜明的深刻理解,使语言得以表达提升。

总之,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正确解读文本并寻找文中语言的训练点,开展有效的语言训练使学生在阅读、理解、表达中接受作者的思想,感悟语言的魅力。让学生在解读、品味文本的过程中,听说读写能力也得到发展,情感得到熏陶,真正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空白点普罗米修斯文本
和普罗米修斯过一天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普罗米修斯》——探索之途,还是毁灭之路?
尼古拉·特斯拉:现代普罗米修斯的非凡人生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挖掘文本“空白点”培养学生“想象力”
紧抓三大支点,提升文本解读的实效性
紧扣空白点,深入理解文本
作文起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