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2015-07-02 16:36郭梁
科教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体系高等职业教育

郭梁

摘 要 国家经济发展进入转折期,职业教育为国家经济转型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着诸多结构性和社会性问题,怎样评价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及其价值对于研究未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探究未来职业教育改革的途径,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类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6.003

Direction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GUO Liang

(Kunshan Dengyu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shan, Jiangsu 215300)

Abstract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transi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personnel provide important protection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t present,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re are many structural and social problems, how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ts value to the futu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status quo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explore ways to reform the futu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rainstorm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system; education type

1 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1.1 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长期作为一个层次存在着,在高等教育录取考试中属于最低级教育层次,尤其民办高职院校,即便同是专科,也排在专二批次,录取的学生经过高考的筛选,事实上是录取了学习成绩最低的,无法考入本科院校而只能面对现实的学生群体。由于国家补贴政策的存在,又客观上造成了公办高职院校学费低于民办高职院校,最终导致的结局是高中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毫不犹豫地报考各类本科院校,考不上本科的学生由于学费的原因也要努力考取公办高职院校,只有最后剩下的,以上学校录取无望,又想有一张大学文凭的学生才会选择民办高职院校。

这样的教育环境和人才培养体制必然引导学生在选择学习路径的时候重学历而轻能力,重公办而轻民办,重学校招牌而轻自身发展。对于职业更是根本没有概念,职业教育在我国实在不够“职业”。

1.2 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注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不论公办民办事实上都在延续本科教育模式。不论什么层次的学校,包括本科、高职、中职,只要是同一个专业名称,所开设的核心课程都是大同小异。究其原因,从专业的角度讲,每个专业都必须有其有别于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这样才能称之为独立的专业,所以专业课程设置围绕核心课程开展,强调不同专业间的区别,却没有办法区分同一个专业不同的层次。在这种思维模式的指导下,不同层次的教育的区别之处只在于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而本质并无差别。

简单地从核心课程设置雷同就认定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模式等同于本科,也是有失偏颇的。毕竟生源素质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在培养方案的设置上必然与本科不同。不同之处体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压缩了理论学习课时,增加了实践学时的学时数,不论是校内实践学习、校外实践学习再或者工学结合、顶岗实践学习,都是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而设定的培养环节,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重心和独特教育模式。但是问题来了,对职业教育来说最根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真的在这些教学过程中得到培养了吗?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2014年教育部统计称其位列就业率最低的10个专业之一,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各大人才招聘网站统计显示,企业招聘岗位中约三分之一是营销类岗位。巨大市场需求相较于惨不忍睹的就业率到底说明了什么?恐怕只能说明现有教育体制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值得强调的是这里不是“量”的问题,而是“质”的问题。

2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方向

如前所述,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长期处于一个“层次”而非一个“类型”是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的明显缺失,所以教育部在未来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对高职教育的地位进行了重大调整,将之调整为一种教育类型,而非一个层次,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将是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核心的内容,这个体系将覆盖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全阶段,使我国学生,从中学阶段就接触职业的概念,为其提供适合其人生规划和职业取向的学习路径,尊重了不同学生的人生价值,从而避免传统应试教育出现的绝大多数弊端,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

(下转第29页)(上接第5页)

完成了上层建筑的设计,只是为实现培养优秀人才这一目标扫除了制度上的障碍,剩下的问题才是重要的,怎样构建完整的、全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教育司并未就未来改革的具体细节做进一步说明,表示改革还在酝酿中,但从国外经验和国内实践来分析,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考虑。

2.1 国家层面

从制度上理清职业教育发展的脉络,从高中阶段引入职业理念,放弃简单的文理科设定,更加注重人的职业能力中基础知识的储备,引导学生了解未来接受高等教育时所需学习的知识体系,进而明确每一阶段学习的目的和目标,用学习的动机本身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实现自我价值。

高职院校向下与高中和中职顺利实现对接,向上打通与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对接,使职业教育从体制上保证学生的学习连贯性,改变职业教育断头桥的现状。最终形成职业教育同样可以培养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

2.2 高等职业院校层面

职业院校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必然要走一条路—课程改革。(1)课程改革的难点在教师。传统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来的人去高等职业院校当老师,教学生职业的东西,本身就不符合逻辑。现在的高校招聘教师,片面强调学历,不是硕士不要,不是博士不要,不是海归不要,不是常青藤不要。这样做的结果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师本身是理论出身,在技能方面并不一定有优势,自己从来没有在职场工作过,更不要提基本的职业素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根本就是本科教育简单化的产物。(2)教师培养的难点在实践。高校教师理论基础扎实,基本不需要理论进修,只要平时紧跟专业发展的潮流,接受新理念即可。困难在于,作为职业教育教师,自身没有职业经历,应该怎样补齐这一短板。学校是否可以安排教师长时间入职企业,带薪挂职锻炼?教师是否有能力在工作岗位上整理分析工作要求,提炼出工作本身对人工作能力的具体要求,进而总结归纳全新的课程内容,将企业具体岗位要求和学校课程体系融合在一起,为了让学生入职而教学,比为了让学生毕业而教学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精髓。

2.3 学生层面

目前的大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应该是有目共睹的社会问题,怎样引导当代90后大学生成为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问题,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大学生与过去的大学生需求不同,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应当体现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需求。学生分类教学也许会成为未来职业教育的新模式。

3 总结

职业教育和学术型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职业教育的精髓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入职不需要适应期,毕业即上岗。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成长潜力,在工作中可以不断成长,进而成为行业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人力资源,甚至人力资本,而不仅仅是劳动力资源。要做到这一切,核心的节点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转变,而非现有模式的小修小改。

参考文献

[1] 李发荣,赵鹏.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现代职业人培养中的意义和作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4).

[2] 韩战强,王荷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河南农业,2011(4).

[3] 罗志勇.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哲学意蕴[J].当代职业教育,2011(1).

[4] 苏敏.关于建立健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13).

[5] 魏晓锋,张敏珠,顾月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

[6] 梁建军.中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体系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河北省文化产业技能型人才“瓶颈”分析及培养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