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元敦
作者:路元敦,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博士生,泰山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241000。
从前人及今人的研究中,我们已经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唐代诗人杜甫的文学创作深受《文选》之影响。而化用《文选》语句是杜甫接受其影响的一个最直观的表现。在我国古代诗话著作中,有大量的杜诗化用《文选》语句的记载。而近人李详《杜诗证选》及金启华《广〈杜诗证选〉》是学术史上研究这一问题的两篇重要文献。很遗憾,无论是古代诗话著作中的记载还是《杜诗证选》《广〈杜诗证选〉》,大多是将杜诗化用《文选》之句、事、理者一一排比、罗列出来,未能很好地揭示出杜诗化用《文选》语句的妙处。
通过整理《杜诗证选》 《广〈杜诗证选〉》两篇文献,及笔者新增补的杜甫诗句,已得化用《文选》语句的杜甫诗句共计有397 句。杜甫在精心结撰这些诗句时,使用了多种方式,翻出了许多花样。为了研究的方便,可大致把杜甫所使用的方式分为两种情况:一为“借字句”,二为“借意”。“借字句”是指借用《文选》语句所用的字、句,包括“直接引用原句”“改变一个字(含增一字、减一字)”“用多个相同的字”“借句式”等四类; “借意”是指化用《文选》的诗意、句意,包括“整体化用诗意”“正面化用句意” “反面化用句意”等三类。杜甫对《文选》语句的化用有着极强的“咀嚼为我语”的能力,表现出极大的创新性。在上述两种情况中,杜甫均能凭借其巧妙的艺术构思、高超的创作技法,做到学古能化,化而生新。杜甫化用《文选》语句到底翻出了哪些花样?这些花样有哪些具体表现及带给我们哪些启示?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
先看“直接引用原句”的情况。杜诗中,直接引用《文选》原句的诗句共有3 句。如“各在天一涯”是《文选》卷二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的诗句。《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是一首典型的游子思妇诗。全诗共十六句,可分为四个层次,开头四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叙述初别之情,思妇与游子已经分离,他们一在家中,一在远方,相隔万余里,故说二人各在天的一方。紧接的“道路阻且长”等六句叙述路途遥远会面难,然后的“浮云蔽白日”等四句再叙相思之苦,最后两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以宽慰期待作结。整首诗读来“情真、景真、事真、意真”,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思妇对丈夫真挚悲苦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杜甫在进行创作时,直接把“各在天一涯”一句用在《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中:
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边城有余力,早寄从军诗。
该诗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好友高适离京赴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充掌书记,杜甫写作此诗送别。全诗共三十二句,首四句戒边将穷兵,中间三段各六句分别叙述高适远行的原因、高适初为书记以及诗人对他的希冀,最后十句即笔者所引部分以送别之情作结。仇兆鳌针对最后十句解释说: “方聚而散,故恨结欢之浅。别难复聚,又有参商之感。惊风二句,已不得往,黄尘二句,高不能来,故嘱其寄诗以相慰。”对于此诗的主旨,浦起龙有过恰当的概括: “通首看来,时事忧危之情,朋友规劝之谊,临岐送祷、赠处执别之忱,霭然具见于此诗。”
“各在天一涯”一句在该诗的出现,应当说,不仅非常符合该诗的主旨而且有力地深化了这一主旨。朋友二人方聚复散,从此各奔东西,天隔一方,这让作者极为痛苦,以致“惨惨中肠悲”。此种表述充分传达出杜甫对高适的依依惜别之情。在韵律上,据仇兆鳌的注释“涯”叶音“宜”,与《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的其它韵脚同属“支韵”;在节奏上,“各在天一涯”一句是五言诗常用的“二三型”句式,跟诗歌的其它句子相同;在体裁上,二诗均为五言古体。这样,该句就能跟上下文自然地衔接起来。“天涯”“参商”“惊风”“鸿鹄”“黄尘”“沙漠”等意象与诗人对高适的真挚友情有机交融在一起,使杜甫的诗作产生了一种新的诗歌意境。应该说,该句促成了这一意境的产生,并且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同时,由于诗歌特有的韵律节奏,整首诗读来和谐入耳,我们除了跟随诗人一起伤感外,还能感受到一种艺术的美。杜甫对该句的引用是恰到好处的。
另外,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中“而无车马喧”一句直接引用《文选》卷三○陶渊明《杂诗二首》 (其一)中的成句;杜甫《幽人》中“弃我忽若遗”一句直接引用《文选》卷二五郭泰机《答傅咸》中的成句,亦翻新入妙,极为精彩,限于篇幅,不再具体分析。
次看“改变一个字”的情况。杜诗中,改变《文选》语句一个字的诗句共有26 句。如“众人皆醉我独醒”出自《文选》卷三三屈原《渔父》:“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该句是屈原回答渔父的话,诗人采用的是一种比喻的手法,“醉”指昏聩,而非酒醉;“醒”指清醒、明察。诗人的意思是说屈原之所以被放逐,是因为他有明确的是非判断,而不像其他人那样随波逐流,毫无是非之心。
杜甫把“众人皆醉我独醒”句中“人”字改为“宾”字,用在《醉歌行》一诗中:“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 《醉歌行》是杜甫为送别从侄杜勤而作。杜勤落第即将回乡,在东亭饯别,他们喝得比较郁闷,把所带的酒倾饮而尽,前来送行的其他人都醉了,唯独诗人还清醒。“众宾皆醉我独醒”不同于《渔父》中的“众人皆醉我独醒”,前者主要运用“醉”字、 “醒”字的本义,侧重客观的叙述;而后者运用“醉”字、“醒”字的比喻义,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人”字改为“宾”字,更符合本诗的语境,指的是众位宾客喝醉了,而非在场所有的人。仇兆鳌说:“皆醉独醒,公不忍别也。”“众宾皆醉我独醒”于此处的出现,可谓恰当,得体。紧接其后的“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两句,就把惜别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读来感人至深。
其它如杜甫《九日五首》(其三)“西北有孤云”句,改用《文选》卷二九曹丕《杂诗二首》(其二)“西北有浮云”句;杜甫《九日寄岑参》“思君令人瘦”句,改用《文选》卷二九《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思君令人老”句;杜甫《沙苑行》 “缭以周墙百余里”句,改用《文选》卷一班固《西都赋》 “缭以周墙,四百余里”句,亦有其妙处。
再看“用多个相同的字”之情况。杜诗中,用与《文选》语句多个相同的字之诗句数量巨大,共有300 句。如“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出自《文选》卷二三阮籍《咏怀·昔年十四五》: “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乃悟羡门子,噭噭今自嗤。”该诗乃阮籍的代表作《咏怀》八十二首中的一首,可分为两个层次。“昔年十四五”等前六句为第一层,诗人叙说自己少年时敦悦《诗》《书》,虽然生活贫贱但志向远大,期许成为颜回、闵损式的贤人。推开窗子,面对着四方广大的郊野,登上高处,遥望所思慕的贤人。后六句即笔者所引部分为第二层,诗人由看到的景象而生发出人生的感悟,正如陈伯君对该六句的评述: “昔年之所志如彼,今日之所见如此,因‘思’而‘悟’,唯有羡门之徒乃能免于丘墓,固而噭噭然今始自笑昔年所志之可笑耳。”诗人借助该诗,主要表达自己由儒家信徒转而接受老庄思想的变化原因。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两句是说古往今来,任何人都难逃一死,即使成为一圣贤,荣名又在哪里?在此,“千秋万岁”是“死”的一种讳称。
杜甫化用“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两句,在《梦李白二首》(其二)中创作出“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样的名句,其诗云: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该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流寓秦州时所作。首四句从频梦写起,接下来的六句写梦中之事,末六句慨叹李白的坎坷遭遇,为其深致不平之意。“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是该诗的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李白必定名垂万古,但那毕竟是寂寞身后的事情了。杜甫的言外之意是说,人死后进入一种无知无为的状态,即使名声再大,也无补于生前的遭际。此二句与杜甫《醉时歌》中“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两句意同。“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虽然由“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变化而来,但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前者是对一种事实的认定,杜甫以一位诗人的敏感之心意识到李白的美名必定流传久远,同时也注意到他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后者主要是借一假设的情形来阐述一个道理,即:一切都是虚幻的,都是同归于腐朽的,期许成为颜、闵式的人物是愚蠢的。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脱胎阮籍诗句而来,而写得相当精彩,前一句凸显李白在诗歌史上的独特价值,而后一句意思一转,为李白鸣不平,诗人的怜惜之情也就充分表达出来。这两句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李杜二人兄弟般的情谊,这就有力地强化了《梦李白二首》(其二)这首怀人诗的主旨。
其它如杜甫《到村》“归来散马蹄”句,化用《文选》卷二七曹植《乐府四首·白马篇》“俯身散马蹄”句;杜甫《兵车行》 “哭声直上干云霄”句,化用《文选》卷四三孔稚珪《北山移文》“干青云而直上”句;杜甫《法镜寺》“泄云蒙清晨,初日翳复吐”句,化用《文选》卷六左思《魏都赋》 “穷岫泄云,日月恒翳”句,等等均在继承中有变化,而非一味蹈袭。
再看“借句式”的情况。杜诗中,用与《文选》相似之句式的诗句共有13 句。如“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出自《文选》卷二八鲍照《乐府八首·东武吟》,其诗云:
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徒结千年恨,空负百年怨。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
该诗以主人公自述说唱的口吻,叙写一位有功军人暮年被弃归家的困苦境遇以及他的怨愤之情。首二句“为其时民间说唱常用开头语”,其中的“主人”是指听者, “贱子”是说唱者的谦称。“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以下六句写老军人被弃归家后的情形,最后六句抒发感慨。“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中的“鞲”是打猎的臂套,猎鹰站立其上, “槛”是圈兽的栅栏。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是说老军人当年像鞲上鹰一样矫捷勇猛,英姿勃勃;如今却像关在栅栏里的猿猴一样穷困潦倒,无能为力了。此处,诗人通过今昔的对比,表现出对老军人的同情,从而突出了该诗主旨。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借用了鲍照“主人……,贱子……”的句式: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是杜甫写给尚书左丞韦济的一首诗。诗歌直抒个人志向,自负才学,却困守长安,故多有壮志难酬之感叹。首二句是全诗的总纲。三四句是提示性语言,诗人指出自己有话要陈述,恳请韦左丞“试静听”。在此,杜甫借鉴了鲍照《乐府八首·东武吟》 “主人……,贱子……”的句式,但稍作改变,把“主人”改为“丈人”,从而传达出不同的意义。鲍照的《东武吟》由于是乐府拟作,“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两句是典型的民间说唱开头语,听者是泛化的;而杜甫的诗句却有具体的陈述对象,那就是尚书左丞韦济。另外,杜甫没有像鲍照那样,把这一句式直接放在诗歌的开头,而是先写出诗歌的总纲,再抛出“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二句,接下来具体陈述总纲的内容。杜甫借用鲍照的句式,却赋予了它新的内容。
杜甫在《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中借用了前引鲍照《乐府八首·东武吟》中“昔如……,今似……”的句式,其诗云:
天台隔三江,风浪无晨暮。郑公纵得归,老病不识路。昔如水上鸥,今为罝中兔。性命由他人,悲辛但狂顾。出鬼独一脚,蝮蛇长如树。呼号傍孤城,岁月谁与度。
其它如杜甫《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客从西北来,遗我翠织成”两句,借用《文选》卷二九《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的句式;杜甫《寒硖》“野人寻烟语,行子傍水餐”两句,借用《文选》卷二八鲍照《东门行》“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的句式,等等都有其精妙之处。
先看“整体化用诗意”的情况。杜诗整体化用《文选》诗作的有1 首,即杜甫《白丝行》整体化用郭泰机《答傅咸》一诗。郭诗云:
皦皦白素丝,织为寒女衣。寒女虽妙巧,不得秉杼机。天寒知运速,况复雁南飞。衣工秉刀尺,弃我忽若遗。人不取诸身,世士焉所希。况复已朝餐,曷由知我饥。
杜甫《白丝行》诗云:
缲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美人细意熨贴平,裁缝灭尽针线迹。春天衣著为君舞,蛱蝶飞来黄鹂语。落絮游丝亦有情,随风照日宜轻举。香汗清尘污颜色,开新何故置何许。君不见才士汲引难,恐惧弃捐忍羁旅。
其它如杜甫《忆郑南》 “泉声带玉琴”句,正面化用《文选》卷二二陆机《招隐》“飞泉漱鸣玉”之意;杜甫《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时危异人至”句,正面化用《文选》卷三七孔融《荐祢衡表》“遭遇厄运,劳谦日仄。维岳降神,异人并出”之意,等等亦在承袭中有发展。
再看“反面化用句意”的情况。杜诗中,反面化用《文选》句意的诗句有10 句。 “今愧孙登”出自《文选》卷二三嵇康《幽愤诗》:“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幽愤诗》是嵇康因吕安事件牵连入狱,在狱中所作。在所引八句中,诗人叙述自己因正直的个性所造成的种种失误。隐士孙登曾指出嵇康有才多识寡的毛病,后来嵇康入狱,被孙登言中。“昔惭柳惠,今愧孙登”两句是说从前曾自愧缺乏柳下惠那样坚持直道的精神,现在却悔恨为什么不听隐士孙登的告诫。借助该诗,诗人抒发了生平忧郁和对世事的愤慨。
杜甫在《特进汝阳王》中反用了嵇康诗句的意思,写成“终不愧孙登”一句,其诗云:
飘饮惟三径,严栖在百层。谬持蠡测海,况挹酒如渑。鸿宝宁全秘,丹梯庶可凌。淮王门有客,终不愧孙登。
其它如杜甫《扬旗》“休适蛮与荆”句,反面化用《文选》卷二三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一)“远身适荆蛮”之意;杜甫《陪王侍御同登东山》 “无使霜露沾人衣”,反面化用《文选》卷二七曹丕《善哉行二首》 (其一) “霜露沾衣”之意等,限于篇幅,不再展开。
注释:
①对于此数据的由来及此数据涉及的全部杜甫、《文选》之语句,可参看本人硕士论文《论杜甫诗与〈文选〉之关系》(新疆师范大学,2007 年)及拙文《〈杜诗证选〉〈广杜诗证选〉增补》(《杜甫研究学刊》2014年第1 期)。
②“借意”一类的划定,受到党银平《唐人化用〈选〉诗范式举要》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 年第5期)一文的启发。“整体化用诗意”一类看似与本文所论化用《文选》语句不甚相同,然因诗作皆由语句构成,杜诗与所化用《选》诗在语句表达上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将此类放在本文中进行分析。
③本文所引《文选》之作品以《文选》(〔梁〕萧统编〔唐〕李善注,中华书局1977 年版)为依据。
④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所收〔元〕陈绎曾《诗谱》),中华书局,1983 年,第627 页。
⑤本文所引杜诗皆以《杜诗详注》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979 年版)为依据。
⑦浦起龙:《读杜心解》,中华书局,1961 年,第10 页。
⑨阮籍撰,陈伯君校注: 《阮籍集校注》,中华书局,1987 年,第270 页。
⑩曹道衡、俞绍初: 《魏晋南北朝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 年,第2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