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全国自学考试考籍管理平台建设的探讨

2015-07-05 12:11陈汉华
中国考试 2015年4期
关键词:自学考试服务

陈汉华

1 引言

自学考试从1981年创立至今,已有累计近6 000万的在籍考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考生中农村务工人员的地域流动不断增多,如何针对这些流动性高的考生群体做好考籍管理和服务,已经成为各省自学考试管理机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最早于2000年在广东、福建等省进行自学考试考务考籍管理系统的改革试点,并随后向全国推广。早期的考籍管理系统是基于C/S模式开发的单机版系统,分为省级、地市级和县级,根据不同用户开发相应的功能模块并设置权限,省内各级考籍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是通过数据加密导出和导入的方式。随后几年,部分省份逐渐淘汰了早期的自学考试管理系统,自行开发了基于B/S模式的管理系统;部分省份则在原有自学考试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原有的数据字典,开发具有本省特色的功能模块;少数省份沿用原有的系统。

目前各省的考籍管理系统不统一,数据不一致,许多考籍操作还必须通过传统的公文方式进行,操作繁琐、时间长,考生意见较大。因此,从国家层面建立一个自学考试考籍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统一考籍管理流程和数据规范势在必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设备日益普及,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也不断进步,平台的建设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技术,应当合理利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拓展生源。

2 全国自学考试考籍管理平台的系统分析

2.1 开发模式及环境

因全国自学考试考籍管理平台面向全国各级自学考试管理部门及自考生,客户群体庞大,建议采用B/S模式进行开发,客户端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访问,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平台安装、升级、维护的成本。B/S模式下的平台极少数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1]这样可以降低客户端的要求,方便各级用户使用。但是也对服务端的硬件和网络资源提出了较高要求,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行硬件采购和带宽资源购买。开发环境建议采用LINUX(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JAVA(开发语言)的组合,因LINUX操作系统安全性较高,ORACLE在大型数据库的性能方面具有优势,JAVA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

2.2 功能模块

2.2.1 桌面用户端

作为一个国家级的自学考试考籍管理平台,首先要能够和目前各省的考籍管理平台进行对接,实现考籍数据迁移和同步。必须先制定好一个通用的考籍数据标准,各省可以依照此标准自行进行数据转换,再将转换好的考籍数据上报国家考籍管理平台,这样逐步采集并建立起一个全国自学考试考生的考籍档案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平台可以开发出一系列的考籍管理应用模块,如考籍查询、省际转考、学历认证等,逐步建立起一个国家—省—市、县—考生架构的考籍管理平台。各级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登录平台,实现不同的考籍操作,具体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2.2.2 移动用户端

针对移动用户开发配套的APP,主要面向考生群体,考生可以通过手机下载并安装。APP的主要功能在于实现自学考试管理部门和考生的实时互动,管理部门可以通过APP向考生推送一些服务信息,并提供一些定制服务,如在线助学、移动课件等;考生则可以通过APP随时随地进行信息接收和考籍查询。具体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3 如何利用和挖掘自学考试考籍管理平台中的大数据

自学考试考籍管理平台中蕴含着丰富的考籍数据,从考生自然信息、考生历史成绩、毕业生信息到历年报考信息、考生的答题及得分情况等。以2013年为例,全国共计报考766.3万人次、1 796万科次,毕业生73.1万人。如何利用和挖掘这样一个庞大和丰富的数据资源,为考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是考试机构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3.1 数据统计

图1 全国自学考试考籍管理平台功能模块

图2 全国自学考试考籍管理平台移动用户端功能模块

基本信息统计。利用考籍管理平台中的数据信息,可以生成各式各样的统计报表,如考生年龄结构统计、各专业报考情况统计、各课程及格率统计等,可以为自学考试的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如自学考试宣传、课程命题难度控制、专业停考等。

探索性的统计分析。通过作图、造表、用各种形式的方程拟合,寻找和揭示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性。[2]例如,如果想了解某个专业(如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各专业课程的相对难易程度,表面上通过这些课程的合格率可以得出结果。实际上,有许多考生只参加完一门或几门课程考试后就停止考试,也有许多其他专业的考生参加部分课程考试用来免试英语课程,因此结果并不准确。要想得到一个准确的数据,必须对这个专业历年来毕业生的考试情况进行分析(以福建省的数据为例),统计这个专业中各个课程的考试次数(即所有毕业生在各课程考了几次才合格),得到图3。从图3可以发现,英语(二)的考试次数最多,这就间接反映了该课程是这个专业中最难的一门课程,事实上历年来自学考试中英语(二)的及格率也一直不高。因此,通过这个柱状图,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这个专业中各个专业课程的相对难易程度。

3.2 学生考试能力评估

通过对考生试卷答题情况的采集和分析,可以对考生的能力水平进行一个实时的分析和评价。具体可以细化到每一门课程,例如英语的词汇量、阅读能力、语法,数学的计算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通过能力测评,考生可以了解自己在课程学习方面存在哪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平台也可以根据能力测评的结果,为考生推荐相关的网络课件,即提供私人定制服务。

3.3 试卷分析

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已实现网络评卷。网络评卷能够记录考生各小题的答题和得分情况,为试卷分析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对某门课程的答题和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该课程整体的难度、区分度、标准差、信度系数、各分数段人数及百分比分布,还可以得出该课程各小题的答题和得分情况统计、中值、众数等参数。通过试卷分析,可以对自学考试课程的命题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为自学考试的题库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3.4 职业推荐

图3 福建省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各课程考试次数

平台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引进用人单位或企业,结合平台丰富的考生信息资源,根据考生的专业信息、专业课程完成情况等,提供就职建议并推荐相关的行业公司或企业。同样,公司或企业也能够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和要求,有偿地进行人才查询和检索,及时、主动地掌握人才信息和资源。

4 如何通过移动互联网提升自学考试考籍管理平台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移动智能设备日益普及,移动客户端所占比例也不断提高。自学考试的考生群体主要是在职考生,智能手机的拥有率较高,因此平台也应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开发配套的APP,拓展考生的接入方式。通过不断推出新的应用和个性化服务,吸引更多考生参加自学考试。

4.1 消息推送

根据考生的自然信息,甄别或筛选出特定的考生群体,通过手机APP的方式,主动地向该群体的考生推送一些服务信息如自学考试新闻、动态;考籍流程办理的结果通知,如转考、免考办理结果通知,毕业审核结果通知等;也可以通过微信公共账户的方式,发布一些新闻、公告等。主动的消息推送可以有效地提高并保持考生对自学考试的关注度,减少自学考试考生数量的流失。

4.2 考籍查询

考生可以通过移动APP查询考籍信息,如历史成绩、专业课程、毕业证书编号等,以及一些考籍办理的结果,如转考结果、免考审核结果、毕业审核结果等。

4.3 移动助学

自学考试群体中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由于没有长期固定的生活居住场所,无法接受常规的自学考试培训和辅导。针对这种情况,平台可以开发部分热门课程(如公共课)的移动网上课件,考生可以通过移动APP访问,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平台也可以模拟论坛互动的形式,让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考生通过移动APP发布问题情况,寻求帮助。各级自学考试管理部门也可以定期聘请名师进行在线讲课,直播并在线上发布,考生可以通过移动APP实时收看。

4.4 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移动APP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平台成功和发展的关键,一个好的移动APP,必须不断地更新和升级,提供新的内容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用户的注意焦点,保持关注度。平台应该通过移动APP不断推陈出新,提供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定制服务,提供面向不同考生群体的个性化服务,考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有偿定制。

专业完成情况查询。结合专业计划,对考生的专业课程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可根据专业计划为考生提供多种选考方案,也可以提供部分课程(如公共课英语、数学)的顶替办法,或者用相关证书(如英语等级考试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来办理课程免考的办法,让考生可以更快地通过专业课程考试。

职业推荐。主要面向毕业生,结合在平台上注册的用人单位,根据自学考试毕业生的专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双向选择,自学考试毕业生可以查询符合自身条件的用人单位,而用人单位也可以查询符合单位要求的毕业生,双方都确定意向后再进行详细沟通。

学历认证。所有自学考试毕业生都可以通过移动APP在平台上查询到自己的毕业证书信息,并可以生成一个唯一的二维码,用人单位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确认考生的毕业信息,这种毕业认证办法极大简化了以往要通过网上学历验证、打印纸质证明、邮寄的学历认证流程,方便了考生和用人单位。

个性化服务需要自学考试管理人员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考生的需求,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跟踪,及时了解考生的意见和反馈,不断调整、改进,保障个性化服务的质量。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移动设备日益普及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也成为可能,但是这也使得人们的时间更加碎片化,关注焦点更容易转移,如何吸引用户,保持用户关注是现在互联网企业成功的关键。自学考试管理部门有着先天的优势,庞大的考生用户群体和丰富的数据资源都是巨大的财富,我们应当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引进“互联网思维”[3],充分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自身的改革和建设,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吸引考生,以优质的服务留住考生。全国自学考试考籍管理平台的建设是自学考试管理和服务提升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充分利用好平台的数据资源,为考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将极大地助力自学考试实现再次发展的宏伟目标。

[1] 葛新权,王斌.应用统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 Stephen Hage,Maeve Cumings,Amy Phillips.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周鸿祎.周鸿祎的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自学考试服务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