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严学宭先生给《古汉语复声母论文集》(1998)写的序
——兼论上古汉语动词浊清别义的来源

2015-07-06 03:38梅祖麟
语言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藏语古汉语声母

梅祖麟

(康乃尔大学 亚州学系)

赵秉璇、竺家宁编的《古汉语复声母论文集》1998年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前面有严学宭先生长长的序。序里说:“李方桂、包拟古、白葆罗、杨福绵都讨论过上古汉语的s-前缀。”(页10)又说(页11):

因此,所谓谐声原理,应该继续严格化,只有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都相同即完全同音的声母,才能互相通转。发音方法不同的声母互相接触,如同发音部位不同的声母的接触一样,都是异常现象,应该另有来源。从现在的一些证据看,它们在中古发音方法上的差别,应该是复声母消亡,更准确地讲,是上古各种词缀作用的结果。例如s-前缀可以使浊音清化,使不送气音送气,……

严学宭先生(1998)的说法在另一篇文章《古汉语自动使动的变化》(1963)已经提到。下面引傅爱兰的转述,傅爱兰(1993:47-48)说:

有些学者认为古代汉语也有使动范畴。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提到:“上古有一种致动用法,它的作用是和使成式相似的……由致动发展成为使成式,是汉语语法的一大进步。”王力先生所谓的“致动”,很接近我们所说的“使动”。如果古汉语有使动范畴的话,它通过什么形式表示呢?使动词有什么语音特点呢?严学宭先生《古汉语自动使动的变化》①[原注①载《武汉大学学报》第四期,1963年]一文中认为古汉语利用形态变化来表示使动意义如:败,自毁曰败,薄迈切,並母;毁他曰败,音拜,帮母。他认为这两处的“败”是băi和păi的区别。现在将这两个“败”与藏缅语族一些语言相同或相关意义的词进行比较:[为了节省篇幅,下文删]

严学宭(1963)指出并母的“败”b-是自毁,帮母的“败”p-是毁他,败b-/败p-的差别是声母前浊后清。严学宭(1998)又说“s-前缀可以使浊音清化”。这两个说法加起来可得:

*s-+败*b-(自动) >败 *p–(使动)

也就是说*s-是个使动化(causative)的前缀。

笔者2008年在《民族语文》发表《上古汉语动词浊清别义的来源——再论原始汉藏语*s前缀的使动化构词作用》。此文的[提要]说:

使动化*s-前缀的清化作用产生上古汉语的浊清别义,如:败*b-“自破”/败*p-<*s-b“破他”;折*dj-“断也”/折*tj-<*s-dj-“拗折”。藏语、缅彝语、西夏语、哈由(Hayu)语等藏缅语族的9种语言都有自动词/使动词的浊清别义,而藏缅语的比较语言学家一致认为这些语言的浊清别义也是由使动化*s-前缀产生。可见使动化*s-前缀在原始汉藏语中已经存在。

文章的一部分说(页5):

汉藏语有个使动化s-前缀。

s-前缀能够使浊声母变成清声母。以b-代表浊阻塞音,p-代表清阻塞音。以m-代表浊鼻音、浊边音;m?-代表清鼻音、清边音。可以把s-的清化作用写成两条清化定理:

s- 清化定理(阻塞音obstruents):s-b>s-p>p

s- 清化定理(通音sonorants):s-m>s-m?>m?

第一条说s-把浊塞音(以及浊塞擦音)清化后消失。第二条说s-把浊鼻音(以及浊边音l-)清化后消失。

上古汉语的自动词和使动词如下(表1):

表1

用s-清化定理,表1可以改写成下面的样子(表2):

表2

戴庆厦先生认同我们的说法。戴先生在《汉语和非汉语结合研究是深化我国语言研究的必由之路》特别指出梅祖麟(2008)那篇文章“有助于语言历史演变的研究,印证解释语言的历史演变规律”(戴庆厦 2012:417)。

现在回顾一下上面谈到的问题的历史。

第一,最早讨论这个问题的是德国汉学家康拉迪(August Conrady 1864-1925)。康拉迪在其著名的《汉藏语系中使动名谓式之构词法及其与四声别义之关系》(1896)说明两点:(1)藏文有个使动名谓化的s-前缀。(2)中古汉语有浊清别义的现象,如:败b-物自坏也/败p-物不自坏而坏之,断d-/断t-,别b-/别p-,现?-/见k-。但是使动化s-前缀和浊清别义之间的关系,他没有说清楚。

第二,高名凯《汉语语法论》(页73-74)说:“19世纪末叶,德国康拉迪(Conrady)也认为汉语的‘动词’有及物与不及物(外动与内动)的形态分别。这分别来自声母的清浊。清者为‘及物动词’,是前加成分留下的痕迹。浊者为‘不及物动词’,本来没有前加成分。”

美中不足的是高名凯先生没有说明“前加成分”是什么样的成分,也没有举例说明内动词和外动词的差别。

第三,相比之下,严学宭(1963、1998)是第一个说出以下的历史演变规律:

*s+ 败*b-(自动) >败*p-(使动)

李方桂先生在《上古音研究》(1971/1980)说:

我觉得也该有st-,sk-等复声母,这个s可以算是一个词头prefix,也因此在上古汉语的构词学里将要占很重要的位置,与汉语有关系的藏语就很明显的有个s-词头(参看Conrady 1896)。

我们都是受了李方桂先生的影响才去探索s-b、s-d、s-g等复声母在古汉语中的演变,而在这方面严学宭先生可真是走在我们前面。

【附记】严学宭先生1980年为将创刊的《语言研究》向我邀稿,1983年又约我到武汉华中理工学院去讲学。三十年前的热情关怀,记忆犹新。这篇小文略表怀念之情。2015年梅祖麟于绮色佳市康奈尔大学。

戴庆厦 2012 汉语和非汉语结合研究是深化我国语言研究的必由之路,《中国语文》第5期。

傅爱兰 1994 藏缅语和汉语的亲属关系,《藏缅语新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李方桂 1971 《上古音研究》,《清华学报》新9.1.2。又: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

梅祖麟 2008 上古汉语动词浊清别义的来源——再论原始汉藏语*s前缀的使动化构词作用,《民族语文》第3期。

梅祖麟 2010 康迪拉(1864-1925)与汉藏语系的建立,《汉藏语学报》第四期。

严学宭 1963 古汉语自动使动的变化,《武汉大学学报》第4期。

严学宭 1998 古汉语复声母论文集序,赵秉璇、竺家宁编《古汉语复声母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Conrady,August(康拉迪) 1896Eine indochinesische Causativ-Denominativ-Bildung und ihr Zusammenhang mit dem Tonaccenten(汉藏语系中使动名谓式之构词法及其与四声别义之关系),Leipzig:Otto Harrassowitz.

猜你喜欢
藏语古汉语声母
声母韵母
浅谈藏语中的礼仪语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藏语传统辞书词目编排法探析
当代女性藏语长篇小说《花与梦》中女性成长主题研究
悬置、隐藏与冒犯:松太加“藏语电影”中的“作者”话语变奏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声母顺口溜
声母歌
标话词汇限定成分的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