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组导学”让低年级数学课堂绽放精彩

2015-07-06 06:11王丹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低年级

王丹

【摘要】 题组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练习形式,它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依据教材开发的题组练习,意在通过对比,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探索等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对题组练习进行有效利用开发,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数学知识,有利于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低年级;题组练习

新课a程理念認为,小学数学练习是为了重建与提升小学数学课程的意义. 题组练习是教师从整体出发,按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几道习题编成题组,学生通过比较进行练习. 通过练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趣题导入,以旧促新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在教学初始的复习迁移环节,利用复习题创设情景导入本课教学目标,起到陈设铺垫、激情引趣的作用,并形成新旧知识的纵向联系,以达到“以旧促新”的目的. 如在教学二年级“求剩余多少”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时,以“小猴吃桃”的故事导入:“一共摘了48个桃,还剩多少个?”如此呈现,学生兴趣很高,但是很快发现缺少条件,明确要补充“吃了*只”的条件,可用一步就能解决. 有的学生通过预习,能补充“吃了3天,每天吃9个. ”和“第一天吃了9个,第二天吃了12个. ”的条件,学生经历题组中3个问题的解决过程,通过分析、比较,能初步理解新知(两步计算)与旧知(一步计算问题)的联系与区别,比较两种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同时要求“已经吃了的桃子数”,前者用乘,后者用加,而且后一题还有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对这类数学问题的理解也更充分,在辨析中逐渐明晰此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 于是,在小结时又有学生补充说明“少掉的桃子”可以是送给朋友的,如:送给王老师和46个小朋友,也可以得到一个连减或先加再减的算式,又有学生补充先乘再减两步计算问题:“平均分给小兔、小熊和小狗3个好朋友,每人9个桃.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可见,在设计习题时,把作业的题型、格式推陈出新,能唤起学生的新奇感,设计一些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习题,能使学生一看到练习就跃跃欲试,在愉快的情境中参与学习过程,探求、内化新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利用导学题目,通过教师的提示、启发,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不仅达到知识的迁移,更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拓展变式,融会贯通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科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新知教学的练习巩固环节,通过补充拓展的同类题目进行变式练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解题过程,对这方面的知识和问题的解决能融会贯通. 如关于“倍的实际问题”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题:先出示图文结合的3个条件:“排球15个,篮球的个数是排球的2倍,足球的个数比排球的2倍多4个. ”学生马上就能求出另外两种球的个数. 随即教师补充了两个条件:羊角球的个数比排球的2倍少3个,羽毛球的个数比排球的3倍少4个,请学生试着不计算给这些球排排队. 学生对5种球数量的比较基本没有多大问题,对于一样是2倍的就比较后面的多还是少,而对于3倍的,学生都认为在这题中肯定是最多的,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完善对此类题的理解,明确不单单是关注“倍”前面的数,同时弄清后面的多、少几的数引起该球的数量变化. 学生中马上有人举出了相应的反例,提醒大家做题过程中,分析问题一定要细致,关注数据的大小.

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正视他们在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差别,设计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练习题,突出练习的层次性,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性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逐层递进. 同时不拘泥于书本,对具有创新思想见解的学生,予以鼓励,并在解题方法上给予一定的指导,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体会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三、点拨释疑,迸发创造

数学练习应该是数学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是对数学课程意义的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 对数学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学会自我建构数学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过程.

在新知识的巩固提高阶段,利用深化题目,通过点拨释疑,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造能力. 再以上述题组为例,学生通过交流思考举出了相应的反例:“乒乓球的个数比排球的3倍少15个(乒乓球的个数就相当于是排球的2倍了)乒乓球的个数比排球的2倍多15个(相当于3倍那么多)”还有学生质疑:“乒乓球的个数比排球的2倍多14个或者是乒乓球的个数比排球的3倍少1个”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乒乓球个数和排球个数15的关系(指着2倍多14个和3倍少1个),学生很快发现其实这两句话中的乒乓球的个数是相同的,真惊叹于孩子们的创造力!

总之,在题组设计中,要结合教材内容,以生为本,从低年级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开放性的素材,题组设计要突出引导性、灵活性和思考性,让学生在数学题组练习中既能掌握知识又能发展思维能力,更能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让低年级数学课堂绽放别样的精彩!

猜你喜欢
低年级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文字情感
发展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初探
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方法初探
教你一招上好低年级体育课
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本课堂实践探索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