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德育思想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

2015-07-07 13:14王敏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孔子德育

王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109-02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是精神的宠儿,她与功利无缘!”语文课作为学习母语的课堂,其意义不同于自然学科。虽然和谐德育思想,贯穿于各个学科,但语文学科有着独特的优势。《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共振,是语文教学渗透和谐德育思想的最佳境界,挖掘语文学科的多方情感因素和对象,是对学生进行和谐德育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现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仅从以下三方面来肤浅谈谈和谐德育思想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撩拨情弦

教育学生爱国,是新时期和谐德育思想的主旋律。如何把握这一主旋律?作为语文教师,应以教材为切入点,抓住学生情感这条主线。文章不是无情物,“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政治课是通过道理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历史课是通过大量的史料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而语文课中既没有直接的道理传授,也没有大量的历史资料,它有的是一篇篇文章。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孕育着丰富的育人因素,通篇跳动着作者的脉搏。我的做法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获得教益。教学郦道元的《三峡》一文,我在讲课之初便精心设计了一个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导语是这样的:“同学们,你们领略过泰山的雄浑、黄山的奇秀、华山的险峻吗?你们欣赏过长江的秀丽、黄山的怒涛、漓江的清澈吗?你们是去过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称的桂林,还是到过素有天堂之称的苏杭呢?今天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长江三峡,去饱览那奇山异水,高峰幽谷,你心中会定生壮怀激烈。”这一番话,如一粒小小的石子砸在了平静的水面上,在学生的心中激起了无数的浪花,他们不由得在下面唏嘘慨叹祖国山河之美,油然而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愫,唤起了他们游历祖国山水的渴望。很多学生在课下交流时都说,将来一定要到这些地方去看一看。

二、因势利导,寻机巧点

和谐德育思想在语文学科中运用,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关键在于,它的教育不是呆板的说教,而是采用更形象、更直观、更易于接受的方法。而且教育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拘泥于一个固定的模式。教育的时间是随机的,只要找准机会,随时都可对学生进行和谐德育思想教育。一篇文章、一段名言、一首小诗都能给学生以启迪、以教育。因此教师不必拘泥于何时何地何机会,只要允许就可以适时点拨,不可错过机会。我多半是在课前五分钟给学生读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小文章,因势利导,寻机巧点,收到和谐育人之效。

现在的中学生,多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只知向别人索取,而不知向他人奉献;他们心里只装着自己,从不知关心别人,更谈不上去理解别人了。这些固然是他们的弱点,但是他们心灵纯洁、思想单纯,如同一张白纸,只要你抓住机会适时点拨,他们就会接受你的教育。有一篇文章题为《换个位置想想》,文章告诉人们在生活中不要只责怪别人,要换个位置想想,这样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了解,少了一份隔阂。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就因势利导,用言语来开导学生,“人们总是埋怨社会风气每况愈下,有谁又从自己做起了呢?人们总是埋怨偶尔打错一次电话时,对方态度竟那么的蛮横无理,那又有谁拿起电话时先问了一声你好呢?在生活当中大家都应学会换个位置想想。换个位置想想,人与人之间便少了隔阂;换个位置想想,你会发现天那么蓝;换个位置想想,人与人之间便多了理解与关心。所以大家都不妨换个位置想想。”还有一次,我抓住电视剧中的一个小故事,语文课上我把它讲给了学生。就是某公司招聘员工,要求员工回去给自己的父母洗脚一事。把孝顺与人品讲了一番。过了一段时间有一位家长来校,说起了孩子的变化,便提到孩子懂事了,知道关心父母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也变得和谐了。

三、关注心灵,张扬个性

和谐德育思想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师生之间倡导的是灵魂之间的平等交流。教师关注学生心灵应是和谐德育思想的核心理念。 语文课中,我特别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心灵。如九年级教材编设的综合性学习,其中有四个专题,对升华学生心灵很有引导意义。对于“青春随想”这个专题,我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带着自己的经验,走进语文,走进生活,体验青春的激情,尝试规划未来的人生。对于“好读书读好书”这个专题,学生将在阅读、表达、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注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讨读书和思考的意义。对于“脚踏一方土”这个专题,我着重让学生回想家乡的山山水水,重温亘古不变的乡土情怀。对于“在山的那边”这一专题则要求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的同时,感受她的深长意味。

我不仅关注学生的心灵,更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发展个人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对自己、他人、社会负责的生活态度。

九年级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孔子虽被尊为圣人,但并非是一个时时刻刻都宽容大度、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人,在言辞激烈的时候他有过面红耳赤,他也曾有过颠沛流离、郁郁寡欢的时候等等。引导学生从人的角度来看待孔子。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的议论精彩纷呈。有一位学生这样评说孔子:我喜欢孔子,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名垂千古的大教育家,也不是他那流传久远的伟大思想,只因为他追求成功锲而不舍的心、教育学生孜孜不倦的心、对待别人慈祥仁爱的心。另外一位学生则这样评价说:孔子只适合做我的长者,他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不指出你的错误。对于孟子也有学生谈了自己的看法。孟子善于因势利导,适合做一个生活的导师。我想这样的语文教学,不仅不会面目可憎,枯燥无味,反而增添了和谐的人情味。真正使语文课成了张扬学生个性的天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和谐德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艺术构思与传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的是,构思与传达的主体这“源头”必须“活水”长流!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去领略语文教学中和谐德育思想渗透艺术殿堂里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美丽图画。

猜你喜欢
语文课孔子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可怕的语文课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语文课里挣分忙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