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整合后的普瓦木布(胃溃疡)藏医诊疗方案△

2015-07-09 01:51索郎扎西华尔江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藏医证候症状

索郎扎西 华尔江 王 章

(四川阿坝州藏医院、藏医药研究所,四川 马尔康 624000)

1 诊 断

1.1 藏医诊断标准: 参照《四部医典》(宇妥·元丹贡布著,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 年)、21 世纪全国藏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藏医内科学》(多布杰主编,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2004 年)。

临床表现: 胃脘和肝区疼痛,牵扯至背部,烧心、欲吐不能,食欲不振、乏力、口有腥臭味,不论饥饱、不分冷暖。大便色紫、干燥、有时便中带血。一般春秋两季容易发作。

脉诊: 热证脉象洪大、关脉濡,寒证一般脉象细而弱。尿诊: 尿液色紫,气浓味臊,质地浑浊黏稠,或是紫红色或绿色。

舌诊: 舌不知味,舌苔黏腻。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叶任高、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1)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伴反酸者。(2)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史或现症者。(3)胃镜证明胃溃疡。(4)X 线钡餐检查是胃溃疡。

1.3 辨证分型

1.3.1 热型: “三因”、血等并发,血、赤巴激增等原因引起的胸腹灼痛、前胸与后背疼痛、腹胀、呕吐热水与酸水,头昏痛,舌苔灰黄干,脉象洪大、关脉濡。尿色紫黄或红紫,油腻、浓稠。

1.3.2 寒型: “三因”、血等并发,隆、培根激增等原因引起消化不良、身体寒冷、肌肉消瘦、体力衰弱、饱后感觉疼痛、呕吐腐血如烟汁,舌苔粘腻,一般脉象细而弱。尿色白或青者,尿液稀,蒸汽和臭味皆小,大便色紫、干燥。

2 治疗方法

2.1 辨证选择口服藏药

2.1.1 热型

治法: 健胃消食、制酸、活血祛瘀。

推荐方药: 二十五味大汤散、仁青芒觉、二十一味寒水石丸、十三味青兰丸、三味甘露丸、二十五味余甘子丸、六味寒水石丸、秘诀清凉丸、智托洁白丸、能安均宁丸、坐珠扎觉、丹坐、木布德吉。

2.1.2 寒型

治法: 和胃、消肿止痛、平衡三因、愈疮疡。

推荐方药: 五味石榴丸、坐珠达西、仁青常觉、夏萨德西丸、石榴健胃丸、帕珠丸、八五丸、旺日西嘎曲登。

2.2 外治疗法

2.2.1 艾灸疗法

适应症: 寒型普瓦木布

按藏医理论将秋季采集好的艾叶,制成椎体底部直径约0.5cm,长度1.5cm 左右的艾团,火灸第12 节脊椎、胃痞瘤穴等,提高“胃火”功能,达到治疗效果。

操作方法: 寒型普瓦木布,患者挺身端坐,在选中穴位上划点,然后用大蒜汁或具有粘性的油(香油也可)将备用的艾炷粘于选定的各穴位(避免皮肤灼伤,用极簿的蒜或姜片垫于艾下也可),然后从上到下依次点燃艾炷,适当吹气助燃,至艾烟消散,烬火烧及皮肤时拔去火灰后取少许油(香油也可)涂于灸痕处用手指肚轻揉穴位,让患者适当运动即可。

注意事项: 选择火灸部位时要避开动脉血管;火灸的时间不宜过长;灸后注意休息,不得短时间内洗浴、饮用凉水;饱食后不得在胃痞瘤穴等施灸。

不良反应采取的措施: 如有头晕、口渴、烦躁等不良反应,须立即停止施治,让患者适当休息。

2.2.2 敷熨疗法

适应症: 寒型普瓦木布

将原盐等加热至50 ~60 摄氏度,用保温较好的棉布将原盐包裹,每次热敷上腹30 分钟以上,以消除体内寒气,提高胃火,达到驱寒、调理三因的效果。

操作方法: 寒型普瓦木布,宜用热敷疗法,直接将原盐在砂锅或生铁铸造的锅中翻炒。把温度控制在50 ~60 摄氏度之间,然后用保温效果较好的棉布包裹,在少腹热敷30 分钟以上,具有驱寒,平衡三因的作用。

注意事项: 刚进食者,不宜熨敷;熨敷后不宜着凉,忌进食凉性食物及冷饮。

不良反应采取的措施: 如出现呕吐、身体不适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施治,在较温暖、安静的地方适度休息。

2.3 护理调摄

2.3.1 生活起居: 注意气侯冷暖变化、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热型忌剧烈活动;寒型忌白昼睡眠,身体受寒等。进行不出汗的轻度活动。

2.3.2 饮食调理: 少食多餐,避免粗糙、酸性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切忌暴饮暴食。热型忌食性热和油腻食物。寒型忌食难消化,性重,凉的食物。

2.3.3 情志调摄: 帮助患者和家属掌握有关疾病的知识,安慰鼓励患者,多沟通交流,取得信任,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表1 症状分级标准

3 疗效评价

3.1 评价标准: 参照2005 年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制定。临床控制: 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证候积分减少≧95%,溃疡疤痕愈合或无痕迹愈合;显效: 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证候积分减少<95%,溃疡达愈合期(H2);有效: 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症状证候积分减少<70%,溃疡达愈合期(H1);无效: 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状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内镜无好转者。

3.2 评价方法: 分别于入院、出院时,采用藏医症候学评价对患者进行评价。

3.2.1 症状分级标准: 见表1。

3.2.2 胃镜表现分级量化记分: 见表2。

表2 胃镜表现分级量化记分

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土旦次仁.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9: 11.

[2]元丹贡布.四部医典[M].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 2.

[3]宿喀·洛追杰博﹒祖先口述[M]. 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1987: 10.

[4]索郎扎西,华尔江·木布病(胃溃疡)诊疗方案[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7).

[5]云丹贡布.秘诀本[M].人民出版社,1984.2。

[6]叶仁高,陆再英.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藏医证候症状
基于藏医经典古籍《四部医典》的文献传承发展研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藏医临床课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