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小说创作的平民人生现实主义特色分析
——以《潘先生在难中》为例

2015-07-12 07:08李建维仁化县委党校512300
大众文艺 2015年2期
关键词:叶圣陶平民现实主义

李建维 (仁化县委党校 512300)

叶圣陶小说创作的平民人生现实主义特色分析
——以《潘先生在难中》为例

李建维 (仁化县委党校 512300)

“如实地写”的创作宗旨和创作态度是朱自清给予叶圣陶小说创作态度的评价,其小说创作被定义为“生存状态小说”,展现了其小说作品的平民现实主义,其中《潘先生在难中》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以《潘先生在难中》为例,分析叶圣陶先生小说的平民人生现实主义特色,为叶圣陶先生的小说作品赏析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叶圣陶;平民人生;现实主义;生存状态小说

《潘先生在难中》创作于上世纪20年代的军阀混战时期,以社会底层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学校长潘先生为人物形象,通过描述潘先生在逃避战乱中一系列的行动和心理行为,来展现一个特点鲜明的社会底层平民的灰色生命形态。这篇小说是叶圣陶先生平民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之一,它一方面展现了小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潘先生对美好生存理想和生命存在感的呼唤与追求,另一方展现了没有政治地位的平民在特定环境中,对现实与生命的冲撞和奔走,对战争的消极和逃避。

本文抛开历史革命性和社会政治性,单从文学创作形式和艺术表达方式进行分析,以作家的创作个性为基本依据,从新的视角展现叶圣陶先生小说作品现实主义的开创性价值,对其小说作品的品析进行重新定位与思考,还原其小说创作在文学史上的真实面貌,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

一、“潘先生”人生形态表达的具体呈现

1.生存理想中纯良的人生形态

矛盾说,叶圣陶的小说创作是以“美”与“爱”为人生意义的,他将这些作为灰色人生转化为光明人生的先决条件。朱自清评价说,爱与理想是叶圣陶初期小说的两块基石。在叶圣陶的小说作品中,总不缺少“美爱”与“纯良”,其希望借助这些颇具现实意义的美好,唤醒潜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情感力量,小说创作的意义本该如此。

在《潘先生在难中》一文中,潘先生固然存在逃避战争、思想狭隘等颇具争议的行为,但仅从生命现实的角度思考,潘先生又是一个具备善良品质的人。他这种善良从父爱、夫妻敬爱的自然流露中自然的展现出来。

七岁的孩子觉得害怕,拦住他的膝头说,“爸爸,抱。”“没用的东西!”潘先生颇有点愤怒,但随即耐住,蹲下身子把孩子抱起来。……“悔什么!”潘先生一半发气,一半又觉得怜惜……家破人亡之感立时袭进他的心,禁不住渗出两滴眼泪来,望出去点灯人形都有点模糊了……

面对七岁孩子“抱”的要求,潘先生虽然颇有点愤怒,但依然耐住并抱了起来,这说明在他的内心中,父爱是正常存在的。这种现实的人性情感没有经过华丽的词藻去修饰,只是简单的几笔动作行为描述,就使得这种现实的父爱跃然纸上。潘先生的眼泪展现了他的家庭感,展现了他对孩子的爱,对妻子的爱,这种“爱”正是叶圣陶先生所提倡的,也是其小说创作的基石之一。

2.生命理性的抉择

虽然五四运动对“美爱”的提倡和推动,一时期慰藉了部分青年失落的心灵,但现实终究会透过理想的外壳,露出他的真相。正是这种社会形态和平民人生形态,使叶圣陶对更为广阔的平民生活以及人生形态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其小说创作原型更加倾向于现实的社会问题,以极具现实意义的平民生活,对人性、生命、情感、生存进行深刻的拷问。

在叶圣陶小说故事人物的塑造中,小知识分子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这或许与其在教育界度过了9年光阴有关。在他的笔下,这些以教师为主的小知识分子生活在战乱的社会环境下,由于没有政治地位,在无力挣扎后作出种种无奈之举。一方面他通过这些小知识分子寄托自己的社会忧患意识,另一方面又展现了这些人的无力抵抗和无奈妥协。在这其中,潘先生是众多小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之一。矛盾评价潘先生为心脏麻木而又张皇敏感的怯懦者,潘先生在文章留给读者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自保”。

潘先生领悟了,连忙解释道,“不要害怕,那就是印度巡捕……他背着枪保护我们……”潘先生欢快地对潘师母说,“这一刻该得乐一乐,喝一杯了。你想,从兵祸凶险的地方,来到这绝无其事的境界,第一件可乐”……

潘先生的这种逃避心理与明哲保身的生存哲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的平民与社会底层小知识分子,他们退缩、妥协,在明哲保身中寻求安稳的生存状态,这种状态又与他们所处的社会处境有很大关系。以潘先生为首的小知识分子没有政治地位,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十分薄弱,没有太多挣扎与反抗的能力,为求得稳定的生存,只能做出但是较为理性的抉择。他们的抉择是建立在不伤害别人以谋求自身发展的基础之上,是对灰色人生的畏惧和回避。以潘先生为代表的平民与小知识分子,虽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不是一个先进的代表,但他们又不是令人憎恶的败类,只是一个社会的弱者而已。这种状况下,在他们看来,选择明哲保身或许是最为理性的生命抉择。

二、从“潘先生在难中”看叶圣陶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特征

1.细节真实的艺术追求

真实的艺术细节是现实主义作品的的细胞,是叶圣陶小说创作体现平民现实主义的基调。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之一路遥曾说:“真正有功力的小说不依赖情节取胜,……的真情实感哪怕未成曲调也会使人心醉神迷。”细致品位叶圣陶先生的小说作品不难发现,“真实再现显示生活”是其创作的一贯思想。

潘师母不响,她正想着家里呢。……不知王妈到底可靠不可靠,……又不知王妈睡觉时,会不会忘记关上一扇门或一扇窗。……潘先生含糊回答了她,奔进里面四周一看,……什么都同昨天一样。于是他吊起的半个心放下来了。

小说中的这些细节描写看似琐碎,却又是组成作品的重要部分,小说不能只是华丽的词藻,而应是真情实感、真实事物的描述。这些看似与我们不搭边的细节,却又都似曾发生在我们身边,不仅合情而且合理。潘师母挂念家里的琐事,潘先生同样惦记自己的家,这些人之常情的行为、思维的描写,使得人物形象和情感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使得任务形象更加鲜活,而这些都是现实主义的魅力和真谛所在。

2.典型环境下的典型形象

叶圣陶笔下的潘先生这一小知识分子形象,是在特定社会

环境下塑造出来的,他代表了当时社会中的一类人,是上世纪20年代底层平民和小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仔细品读会发现,潘先生这一时代特色的人物形象,通过平民现实主义的笔触描写,又具备了时代的延伸性,给人以心灵的冲击和感悟。潘先生的消极躲避与懦弱让人读来颇感愤慨,而其自然流露的父爱和对妻子的爱又使人感慨,其对战争和时局的无奈与屈服又使得人们颇为同情。这种非常态环境对潘先生内心的撞击使其显示了复杂的性格和行为,同时也显示了叶圣陶在小说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现实主义运用的深度和广度。潘先生的逃难行为一方面体现了其逃避与屈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的无奈和对稳定生存状态的追求态度。

三、叶圣陶小说创作的人生形态表达的文学风格

1.平淡自然的基调

苏轼要求诗文要“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正如叶圣陶小说创作理念的“如实的写”,这是一种平淡朴质的创作基调,在朴实之间尽显美感,是现实主义特色的集中体现。“真”是现实主义的核心,叶圣陶的小说作品取材与现实生活,用身边极为普通的人物与事物去表现现实的平民人生形式。正如《潘先生在难中》一文,全文极少“电闪雷鸣”与“婉转曲折”,也没有“风花雪月”,字里行间充满平凡普通,正是这些平凡普通、平淡自然的日常生活画面,对读者的视觉和心灵冲击才显得更为真实。这些都是《潘先生在难中》一文体现叶圣陶平民现实主义创作特色的方面。在《潘先生在难中》一文,当潘先生一家入住小旅馆后,与茶房的对话:

“用饭吧?”茶房收下皮包回头问。“我要吃火腿汤淘饭,”小的孩子咬着指头说。潘师母马上对他看个白眼,凛然说:“火腿汤淘饭!是逃难呢,有的吃就好了,还要这样那样点戏!”……潘先生有点窘,却作没事的样子说:“小孩子动的什么。”便吩咐茶房道:“我们在路上吃了东西了,现在只消来两客蛋炒饭。”……“带一斤绍兴,一角钱熏鱼来。”

这些极具朴实、简练的语言,把潘先生一家的形象性格、茶房的怠慢神情展现的淋漓尽致,让读者读来仿佛身在其中。仔细咂摸这些话语,仿佛就在自己身边,那么真实,那么平凡,如不是在小说中读到,真不见然在身边观察到。平淡自然的基调充分展现了叶圣陶小说创作的平民现实主义特色。

2.真情实际的情感流露

现实主义创作是外界给予叶圣陶小说作品的评价,但叶圣陶却说:“我敢说,我的小说并不怎么纯客观,我有些主观见解,可是寄托在不著文字的处所。”在创作初期,作者往往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赤裸裸的嵌入小说中,运用抒情来获得情感宣泄。随着创作的成熟,叶圣陶逐渐将自己的情感隐匿起来,通过对小说情节和人物进行精细的刻画,来表达主体情感好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现实主义特色在小说创作中的外在表现,字里行间调动读者的情感波动。

在叶圣陶的笔下,生活在社会底层,缺乏社会政治地位的平民和小知识分子,其个人生活被绑架于社会,在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寻求自己的灰色人生形态。《潘先生在难中》一文中的潘先生一家便是典型代表。叶圣陶对这些平凡小人物的胆小怕事、妥协自保、精神空虚并未进行猛烈的嘲讽,虽然他对这部分人持有否定的态度。归根结底,他们只是社会的小角色,他们只是一群极为平凡、普通的平民。叶圣陶笔下,对这些小人物的刻画和描述只是温和中正的微讽,他只是用自己的情感态度想读者传递一种思维,通过对小人物在时局面前的无计可施与被迫苟且偷生来不经意的传达对不良社会显现的讽刺,这才是其情感的真实流露。

3.中和含蓄的审美追求

叶圣陶有着扎实的古典文学素养,讲求适中平和与怨而不怒,这些特点都在其小说创作中得以体现,因此,其小说作品读来使人感觉含蓄中和,小说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的性格无处不显现这“中和之美”。这些小说特色都与叶圣陶成长和生活的传统美学环境不无关系。

在《潘先生在难中》一文中,并未见猛烈的讽刺,也没有尖锐的批评,更没有狂风暴雨般的性格评判,潘先生的性格、形象在叶圣陶的笔下,犹如小溪流水、涓涓细流,缓缓地流淌出来。正是这种中和含蓄的审美追求,使其在《潘先生在难中》一文中,成功塑造了一个非典型、非个性张扬的潘先生。潘先生精明的使人感到俗气,苟且到在任何事情面前都能随遇而安、自得其乐,正是这位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潘先生,使我们忽然意识到,社会的改变不仅仅依靠英雄任务,更多的是要更变潘先生这类极为普通的人。潘先生并非大奸大恶之人,他固然有其懦弱圆滑的一面,但也有善良的一面,他扎根于社会现实之中,代表了在当时社会中的平民,怀揣着人生希翼和生活安定的期望。

四、结语

叶圣陶是“五四”小说家中生活最充实的作家之一,他坚持“如实地写”的创作理念,以朴实隽永的文笔书写普通民众的种种人生形态,呈现一种平淡自然的叙事基调。他将自己的真情实感隐匿在文字的背后,以平凡的平民和小知识分子的人生形态来透视动荡儿灰色的社会真实,以极为现实的笔触呈现一种醇厚朴实的艺术风格,成为现代文学艺术江河中的一支静默流淌的清泉。《潘先生在难中》语言幽默风趣,细节的描写细致贴切,使读者仿佛身在其中,感悟到其时代的意义。故事情节真情自然流露,作者客观写实,意于言外,情不外露文中,故事不追求刻意的曲折,情节在自然中缓缓前进,却无处不在反映潘先生的麻木、苟安,无处不在反映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军阀混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灾难。这些朴实平白的描述,充分显示了《潘先生在难中》的平民现实主义特色。

[1]叶圣陶.叶圣陶文集[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5.

[2]朱自清.朱自清全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3]王嘉良.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形态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4]丁辉.启蒙的独断与障蔽——从《潘先生在难中》的精神局限说起[J].孝感学院学报.2010.1.

[5]邱贵芹.浅析《潘先生在难中》的表现手法[J].大舞台.2010.3

[6]金波,李张建.《潘先生在难中》与《小公务员之死》的人性变异[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7

[7](美)安敏成.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M].姜涛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李建维(1968.9-),男,广东仁化,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

猜你喜欢
叶圣陶平民现实主义
乌克兰战火未息,平民在帮助平民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霜的工作
燕子,住下吧
平民领袖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新现实主义巨匠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