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女性观解读

2015-07-12 07:08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400031
大众文艺 2015年2期
关键词:张爱玲

冯 阳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 400031)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都生活在情爱是奢侈物的旧时代,但是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却往往对情爱生活极度向往,这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她们的悲惨人生。所以,张爱玲的文章常常从一开始就透露着悲凉的都市气息,文章中的女性处于长期压抑情欲的日常生活中,为了生存想尽办法,最终不是迎来肉体的毁灭,就是在精神上处于麻木状态。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之所以有血有肉并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离不开张爱玲特殊的女性观的形成。而张爱玲女性观的形成,也离不开张爱玲一生中家庭和时代背景给她带来的影响。

一、张爱玲女性观的形成

张爱玲的作品独树一帜,与张爱玲本身的女性观有着重要关系。作为一个颇具个性的女作家,张爱玲的女性观形成,离不开她生长过程中的家庭环境、教育情况和时代背景的影响。

(一)家庭的影响

张爱玲的家庭情况较为复杂,张爱玲的出生已属于其贵族家族没落的晚期。母亲在她幼时常常出国留学,与张爱玲聚少离多。但是由于母亲受到外国文化的熏陶,给张爱玲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感,反而使得张爱玲受母亲的影响较深。一方面,由于张爱玲母亲性格独立,因受不了丈夫的恶习而离家出走,最后甚至离异,导致张爱玲有着强烈的女性独立思想追求。1另一方面,从张爱玲作品中可以看出,张爱玲对母亲的印象停留在仪容不俗和风度上佳上,导致张爱玲对女性高雅的形象有着强烈的追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张爱玲长期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家中有着极强的重男轻女思想,导致张爱玲常常处于现实与理想相互矛盾的生活中,遭受着精神上的痛苦折磨。然而随着家庭的重组,后母加入到张爱玲的生活中来,随着她与后母矛盾的升级,导致张爱玲在父亲几度扬言要杀她的情况下艰难度日,使得张爱玲最终逃离了现有家庭并回到了母亲身边。但是母亲的生活一直比较艰难,随着母亲男友在战争中去世,母女间因为生计而造成的摩擦也越来越多,这些或许就是导致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总有着悲哀结局和世俗嘴脸的原因之一。

(二)教育背景影响

张爱玲曾经就读于著名的圣母玛丽女校,由于学校有着开放的美国思想,导致了张爱玲较早的接受了现代文化教育的思想,培养了张爱玲女性自主的观念。由于是一所女校,所以学校的女性氛围较浓,使得张爱玲对女性的认识较为深刻,再加上西方的先进思想,导致了张爱玲在女性的身心欲望上有着较深的体会,这也是张爱玲作品能够深刻刻画女性身心欲望以及女性的地母形象的原因。

(三)时代背景影响

张爱玲的长久创作之地是上海。在20世界三四十年代,上海是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产生剧烈碰撞和互相融合之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同时存在于上海人民的生活当中,由于群众的世俗文化逐步取代了传统文化,给张爱玲的写作带来了极深的影响。这也是张爱玲写作侧重于世俗化的原因,同时也是张爱玲作品带着都市味道的原因。由于受着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的影响,张爱玲的作品毫不留情的揭示了传统女性的劣根性,同时也对自己进行了残忍的剖析,以期唤醒现代女性,这或许就是旧时代对张爱玲女性观的影响。

二、以人的角度看待女性

自古以来,作家们都习惯于描写女性的伟大和牺牲。就算偶尔有描写恶毒的女性,也只是描写女性的愚蠢和恶毒的行为。而张爱玲以她对女性的认知,站在人的角度来看待和描写女性,有着其特殊的女性观。首先,张爱玲对女性的描写非常现实,她笔下的女性可以为了生活面目可憎,也可以为了爱情而体现出美好的一面。但是由于现实生活的压迫,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往往变得恶毒与丑陋,最终的下场也比较悲惨。其次,张爱玲描写的女性行为只是女性人物塑造的一小部分,更加侧重的是女性心理的描写。不同于以往作家对女性思想的忽略,张爱玲以其特有的对女性的了解,细致刻画了女性的思想活动与心理,为女性的种种行为和变化做出了解释。再者,以往的女性人物往往没有自己的目的和欲望,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完成丈夫和孩子的欲望,从而体现了女性的伟大。而张爱玲却以女性本身的欲望为主题,描绘了女性的种种行为,从而从人的角度有血有肉的刻画了女性角色。2所以说,张爱玲是从人的角度去看待女性,体现了张爱玲对女性思想和心理的重视,是真正关注女性的表现。而作为一个人,总是有自己的思想和欲望的,过去对女性的无限赞美,其实从客观上来说是忽略了女性本身的人性特点,没有真正的尊重女性的地位和思想。而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从人的角度去看待女性,体现了张爱玲本人对女性思想的重视和尊重,展示了她独特的现代女性观。

三、为过去时代造就的女性而悲哀

张爱玲对于时代造就的女性极其熟悉,也导致了张爱玲作品中总透着为过去时代造就的女性而悲哀的氛围。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女性的结局往往以肉体毁灭或精神麻木而结束。例如《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孟烟鹂在自己家人面前尴尬窘迫,老是怨艾地对人唠叨,为人木讷,视佟振保为天,把自己仅仅依附在男人身上。《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自甘堕落,沦落为娼,只是为了给花心的男人留下虚幻的爱情。从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中,可以充分看出张爱玲对那个时代女性抱有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从张爱玲的作品里可以深刻体会出导致这个时代女性不幸的原因,不仅有时代造就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张爱玲对这些因素进行了一一的刻画和描述。

(一)女性地位低下

张爱玲的作品里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女性地位的低下,“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思想导致了女性的悲惨处境。有些女性尽管生活在富裕家庭里过着衣食不愁的生活,但是在精神上却遭受着压迫,自身婚姻掌握在他人的手中。而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女性则更加不幸,在家要遭受家人的欺负,不仅吃喝的权利掌握他人手中,自身也被当做商品卖给他人。这些女性的悲惨遭遇令张爱玲倍感痛心,使张爱玲为时代造就的女性地位低下而感到悲哀。

(二)女性对异性强烈的依赖性

对于张爱玲来说,女性地位低下是她们无法改变的现状,虽然让人感到痛心但是还可以使人接受。但是女性本身对异性强烈依赖性,使的女性丧失了本我,更是造成女性悲哀结局的原因,相较于其他原因也更令张爱玲感到心痛。张爱玲在《谈女人》中提到,女性在体力上弱于男人,但是男人在体力上弱于猛兽,男人没有屈服于猛兽,而女生却屈服于男人的统治。张爱玲认为女人之所以被男人统治,其根本原因是女人对男人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导致女人成为了男人的附属品。而由于这种原因,导致女性变得卑微,女性的喜怒哀乐也完全取决于男人。包括张爱玲自己,也一度与其他女人共享自己的丈夫,正是由于女性对男人的过分依赖性而导致。因此,张爱玲对女性过于依赖男人的社会现象,在文章中有着痛心疾首的剖析和表现。3

(三)女性对于同性的压迫

张爱玲的女性观念里有着女性对同性进行压迫的认识,也有着对这种现象的愤怒。因此,在张爱玲的作品里,很多女性的悲剧都是由女性对同性的压迫而造成的。比如,《半生缘》里,姐姐曼璐为了巩固自己的婚姻,竟然设计陷害自己的妹妹曼桢,使得曼桢遭到了丈夫的软禁和迫害,毁了曼桢一辈子的幸福。张爱玲看到了女性对于同性之间缺乏同情的一面,甚至描绘了女性为了得到男人青睐而互相迫害的现实。张爱玲对于这种原因造成的女性悲剧有着悲愤的心情,也不能接受女性间因男人而互相排斥的现象的存在。所以,张爱玲不仅抱有为女性感到悲哀的情感,更加抱有对女性自甘堕落的憎恨。

四、正视女性的身心欲望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性观念一直比较保守,女性如果从身体和心理表达对性的欲望更是一种“放荡”的表现。然而张爱玲没有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作品里大胆的体现了女性身心对性的欲望。并且张爱玲通过解读传统女性神话,将地母作为女性的化身,正视了女人对情欲的追求和渴望,更在作品中反映了因遭受传统观念压迫而变形的女性情欲追求。张爱玲认为,只有孕育着生命之被的地母才是女神,中国传统神话里的观音不过是古装的美女赤了脚,而半裸的希腊神像不过是女运动家,金发的圣母也不过就是当众喂了千余年的奶。从这可以看出,张爱玲从最原始的角度,解读了人们对神话崇拜的原因,肯定了女性的情欲需求。作品中不仅从身体上描绘了色情的理想美,也细腻描述了女性对色情场景的幻想,更加展现了部分女性人物放荡而迷乱的生活。4张爱玲的作品《色·戒》就描述了大学生王桂芝利用美色接近汪精卫政府里的特务头子易先生,从而打探情报并进行行刺。但是在与易先生成为长久的性伴侣之后,王桂芝反而爱上了易先生,并最终因为放走易先生而遭到杀害。张爱玲通过作品充分说明了中国传统礼法对女性身心的压迫,不仅没有使女性遵从古老的贞操观念,反而使深宅大院的女性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糜烂。所以,张爱玲从正视女性身心欲望的角度,对女性的身心解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五、重男轻女的观念体现

虽然张爱玲对女性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是由于环境的限制,张爱玲的作品中仍然带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张爱玲笔下的作品一方面过于注重描写女人之间的互相排斥,处处体现着女人看不起女人的思想情节。文章《到底是上海人》中提到“人与狗唯一的区别是:狗不像女人一般被宠坏了,它们不戴珠宝,而且—谢天谢地生—它们不会说话……女人与女人交朋友,不像男人与男人那么快。她们有较多的瞒人的事……叫一个女人说‘我错了’,比男人说全套的浇口令还要难些”,从这可以看出,张爱玲对女性的一些特征抱有鄙视的心理状态,觉得女性在处理一些事情上不如男性。另一方面,张爱玲认为女性的主要任务是嫁人,作品主要也是围绕着女性婚姻和恋爱而展开的。正是由于这种观念,导致了女性以婚姻与丈夫为中心,造成了女性间的互相提防。从张爱玲的作品主题也可以看出,张爱玲还没有脱离传统的婚姻观念,没有将注意力放到女性的个人发展上来。而从张爱玲的两次婚姻选择来看,每一次选择的丈夫都和她有着较大的年龄差距,这未尝不与张爱玲本身缺乏婚姻的安全感和独立感有关。并且在第一任丈夫多次出轨之后,张爱玲才选择结束这段婚姻,也体现了张爱玲对男人的过分依赖。再者,张爱玲虽然认为女性应该出去工作,但是同时又认为依赖丈夫生活是女性正常的权利。在《苏青张爱玲对谈录》中张爱玲提出“用丈夫的钱,如果爱他的话,那却是一种快乐,愿意想自己是吃他的饭,穿他的衣服。那是女人的传统权利,即使女人现在有了职业,还是舍不得放弃的”。5这体现了张爱玲仍然对男人有较强的依赖性,没有真正形成女性独立自主的观念。总之,从张爱玲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张爱玲仍然抱有重男轻女的女性观念,或许这也是导致张爱玲婚姻不幸的缘故。

六、带有都市情绪的女性观

张爱玲的女性观带有一定的都市情绪,这与她的生活环境不无关系。无论是儿时在家还是后来与丈夫一起生活,张爱玲的物质生活都得到了一定的满足。所以张爱玲作品里处处体现着功利性的价值观,带有明显的都市情绪。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张爱玲的家庭不幸给她带来的精神上的孤独感,也可能是由于时代新旧秩序的更替伴随着传统文明的没落,使张爱玲产生了无所归依的感觉,导致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一直带有一种孤独的悲凉感,而这些人物往往也会用尽自己的一切力量,试图抓住现实而世俗的东西。在《半生缘》里,曼桢遭到姐姐曼璐的监禁,母亲顾太太在发现这一情况后,面对着曼桢的男友就像遇到了亲人。在眼泪都要掉下来的情况下摸着曼璐送给她的一大叠钞票,最后还是选择了沉默。而曼桢最终还是为了孩子和物质生活有所保障,选择回到那个毁了她一生幸福的男人身边。从这里可以看出张爱玲对现实的认识和对物质的追求。而在《色·戒》中,主人公王桂芝在实行暗杀的最后关头,看到易先生拿出粉红钻戒的一瞬间才意识到自己爱上了易先生,又何尝不是一种世俗观念的体现。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张爱玲在进行作品创作时仍然没有脱离本身的世俗观念,而对于张爱玲本身来说,她因为胡成兰的浪漫而富足,没有是非观念的爱上汪精卫特务队伍的成员,又何尝不是张爱玲世俗女性观的体现。张爱玲都市情绪里的世俗性一方面是来自她没落的贵族家庭,导致她直言不讳的爱钱。在张爱玲的《公寓生活记趣》中曾经提到“我喜欢听市声,我是非得听见电车声才能睡得着觉”,由此可以看出张爱玲对上海这座华丽城市的喜爱。6另一方面,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大多非常现实,即使曾经充满理想最终也还是会妥协与现实。这可以看出在张爱玲的眼里,女性一生关注的不过是世俗的利益。不过,这些并不代表张爱玲对世俗人生的全部认同,在她看来这些是人类无法摆脱的欲望枷锁,所以她在文章中对此竭尽嘲讽。但是基于她本身也无法摆脱这些欲望的枷锁,她的文章中还包含着对这种都市物质生活的认同和理解。总之,正是这种对世俗金钱既抵制又认同的都市女性观,使张爱玲的作品显得与众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更真实的反映了旧时代都市女性的特点。

总而言之,对张爱玲女性观的解读要从家庭和时代背景等多个方面来进行。从实际上来说,张爱玲的女性观有着她先进的一面,但是同时也有着她落后的一面。张爱玲的文章之所以被广大的读者喜爱,是因为张爱玲的作品展现的是真实的旧时代女性,体现的是张爱玲独特的女性观。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张爱玲从女性的角度对旧时代女性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是同时也对旧时代女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所以,对张爱玲的女性观的解读,应该站在时代的角度来进行。

注释:

1.李思.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赤峰学院学报(汉丈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183-184.

2.陈璐.对传统的颠覆——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35):61-62.

3.傅建安.试论张爱玲的现代女性观[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01):78-82.

4.杜瑞华.张爱玲小说写作的女性视角[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32):14-17.

5.胡兰成. 民国女子——张爱玲记[M]静思,编. 张爱玲与苏青.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6.段友文,乐晶.张爱玲小说都市民俗叙事的女性视角[J].青海社会科学,2014(01):143-149.

猜你喜欢
张爱玲
张爱玲的美国时光
九月雨
姐姐张爱玲的青春见证
隔壁的张爱玲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张爱玲在路上
林徽因比张爱玲幸福的秘诀
细说张爱玲年代的流行歌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