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体学视角下亨利·詹姆斯《真品》探析

2015-07-12 13:19王跃洪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93
名作欣赏 2015年36期
关键词:真品纳克詹姆斯

⊙王 丹 王跃洪[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上海 200093]

作 者:王 丹,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国文学;王跃洪,上海理工大学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翻译学。

一、引言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是英美文学史上享誉盛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评论家,一生创作颇丰,他的数部小说作为经典频频被搬上银幕,他最被人称道的则是其心理现实主义小说,故而也被誉为“心理现实主义之父”。《真品》(The Real Thing,1894)就是一部典范之作。这部中篇小说发表于詹姆斯创作生涯的中期,这一时期作者尝试了不同的文学主题和文学形式,“特别注重对人际关系的探究”,始终秉持着对人性的关怀。故事发生在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随着工业和经济的繁荣发展,社会阶级也发生着此消彼长的变化,中产阶级日益崛起,而旧式贵族逐渐走向衰落。小说讲述了没落的贵族莫纳克夫妇,因家业败落,又一无所长,无奈投奔一画家工作室乞求一份模特的工作。他们自认为能胜任这份工作因为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名流显贵,是货真价实的“真货”。然而在艺术的世界,他们拙劣僵硬的表现迫使画家不得不辞退他们,转而雇用平民出身的专业模特。该小说情节及其简短,然而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再加上作者巧妙的艺术手法,更是得到众多海内外学者的品鉴。国内,胡再明应用热奈特叙事语式的理论分析了小说中詹姆斯的独特叙事风格;高慧、徐蕾等通过文本分析,结合创作背景,探讨小说中展现的主题;国外学者亨利克森·布鲁斯(Henricksen Bruce)和拉基·克里斯(Lackey Kris)也同样结合时代背景探讨了艺术道德等主题。笔者认为小说深刻的主题与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本文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出发,分析小说词汇层面矛盾、象征等修辞策略的运用以及詹姆斯独特的“意识中心”的叙述视角对于阐释主题的意义以及其达到的美学效果。

二、从修辞策略看《真品》艺术和现实的主题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极具戏剧性,充满了讽刺意味。而这一效果则集中体现在矛盾和象征的修辞手段的应用上。最显著的当属故事中几位模特的名字。

莫纳克夫妇的姓氏“Monarch”,意指帝国君主,是显贵与正统的象征。而莫纳克夫妇也恰恰秉持着这些特质,身为贵族,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淑女和绅士。现实生活中,无论衣着、举止、措辞,他们皆表现得高贵优雅,彬彬有礼,极具教养,受人尊敬。在小说的第一个章节中,有一处对莫纳克夫妇衣着的描述:“她苗条挺拔,而且穿着如此考究,深蓝的衣服上又是装饰,又是口袋,又是纽扣,一看就知道和她丈夫用的是同一个裁缝。这对夫妇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气质……”①这一处生动描述了莫纳克夫妇为彰显贵族气质,在衣着上十分讲究。然而与他们生活中的形象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们在艺术上的表现。正如作者所说,“她是真的形象,但是她却一成不变”②。他们无法克服自己的僵硬刻板,总是毫无变化,这样就违背了画家乃至时尚界推崇的“多样性和变化性”③。以及画家珍视的“人的偶然表现和个性”④。因此“Monarch”一词暗示了这对夫妇在现实生活中的高贵恰恰反衬了他们在艺术上的无能和窘迫。他们身上体现的自相矛盾的特征极具讽刺意味。

另一位专业模特查姆小姐,她的姓氏“Churm”可看作单词“Charm”的变形,意指魅力,吸引力。矛盾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查姆并无吸引力。“她身上有点湿,看上去如此狼狈。每次看她进来,我都会奇怪,她本人是如此卑微……她又瘦又小……长着雀斑操着伦敦腔,有副好嗓门……”⑤从作者对查姆小姐第一次亮相的描写不难看出,她粗鄙、平凡,毫无学识甚至有几分肤浅。然而在艺术领域她是十足的能手。“她能展现好任何角色,任凭是时髦女郎抑或是牧羊女;她有这样的能力。”⑥在查姆身上表现的自相矛盾的特征恰恰又使查姆现实生活中的粗俗反衬其艺术领域的魅力。在贵族莫纳克夫妇眼中她是个十足的赝品;然而在公众的眼中,她却受尽拥戴。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小说的标题同样有其象征意义,它包含两层含义: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现实生活中的“真品”在艺术领域并不真实,反之亦然。不同领域有着各自迥然不同的衡量尺度。正如胡再明先生所说:“《真品》要体现的是生活中价值在用艺术尺度衡量时便会产生质的变化。在现实和艺术标准的冲突关系中,焦点是在艺术方面”。因此,理解了两种不同尺度的区别,读者方可真正了解题目的意义,方可领会莫纳克夫妇遭遇的窘境。作者通过象征手法的使用促进了矛盾的产生,真假两种手法交相辉映,使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字里行间充满讽刺,同时又深化了主题:生活中的真实异于艺术的真实,艺术不是完完全全依赖于真物,需有一定的虚构。艺术高于生活,而被简化的真实形象与生活原型有着本质的区别。

三、从叙事策略看《真品》的道德主题

詹姆斯在小说中采用了“意识中心”的独特叙述策略,不同于传统的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叙述,整个故事通过一个人的意识叙述来讲述。读者对情节和人物的认知都要经过艺术家的思想过滤,即通过他内心世界对外界的反应做判断。而艺术家的内心描写绝不是线性的、孤立的,而是多维的同时也是深邃的,极具戏剧性。

读者跟随艺术家的视角,认知不断推移、变化。第一章,读者可从艺术家的眼光看莫纳克夫妇的形象。词汇层面上,艺术家用了大量的矛盾修辞,例如“paradoxical law”“prosperous thrift”“destitute but artistic”等。所有这些措辞展示了莫纳克夫妇真实处境与他们气质的反差,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这对夫妇心存敬意,又有几分讽刺的矛盾态度。第二章,艺术家对莫纳克夫妇身世的衰败陷入沉思:他们曾万众瞩目,如今却要乞讨生计。艺术家此时对莫纳克夫妇充满同情。之后的章节里,艺术家经历了内心挣扎,因为他面临作品被拒的困境。他在辞退莫纳克夫妇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在虚伪的艺术氛围中,非常体面的人也有可能因为可塑性差而失败……他们在乖张的残酷的法则面前困惑地低下了头,赝品比真品更珍贵。”在名利面前,艺术家也放弃了追求完美的责任。正如文迪·格兰瑟姆(Wendy Granham)所说:“艺术家生活在一个浪漫与资本主义现实对抗的时代,一个表现无法摆脱商业利益噱头所害的时代,一个形式主义阻碍与意识形态、道德、市场相关的视觉艺术发展的时代”。小说采用艺术家这一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意识中心”——詹姆斯惯用的商标,而且叙述口吻生动活泼,自然流畅。作者让艺术家自说自话,字里行间杂糅着个人的情感,让读者跟随艺术家的情绪波澜起伏;这一过程中,读者洞察了一个艺术家的睿智、同情心以及幻想某日画出真物的异想天开,这样对他面临的尴尬境地也更加能够理解。

四、结语

本文通过文学文体学中修辞策略和叙事策略两个角度分别对现实和艺术、艺术和道德两个主题进行探究,发现该小说象征、矛盾修辞的使用达到了强烈的反差效果,独特的第一人称叙述更使读者深入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使故事更加具有人情味,使读者对莫纳克夫妇抱以同情之心。在贵族没落、中产阶级崛起之际,贵族旧式的做派和生活方式只能被荒唐地戏仿,经济上的劣势地位也使得他们在社会中逐渐失去话语权,在价值观扭转的维多利亚时期,身无技能却一本正经装腔作势的贵族只能潦倒地苟活。这样看来,小说更像是作者替贵族的申诉,不能说幽默,却更惹人怜悯,体现了詹姆斯对人性的关怀,对道德的拷问。詹姆斯受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影响,詹姆斯的作品往往隐匿着道德的锋芒,他总是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道德意识审视和反映生活,因此《真品》可以说是道德内涵和艺术技巧的完美结合,而它所鞭笞的“艺术为金钱折腰”的现实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每一个读者深省。

[1]亨利·詹姆斯.真品[M].田青译.河南大学,2013:31,38,40.

[2]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 [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25.

[3]胡再明.《真品》的叙述艺术[J].外国文学评论,1990(4):21,24.

[4]高 慧.解读《真品》中的矛盾和冲突[J].读与写杂志,2012,9(4):22.

[5]徐蕾.推敲真实:《真品》的主题变奏[J].当代外国文学,2008(2):78.

[6]Henricksen Bruce.The real thing:Criticism and the Ethical Turn [J].Papers o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2002(4):476.

[7]Lackey Kris.Art and Class in The Real Thing[J].Studies in Short Fiction,2006(2):193.

[8]Wendy Granham.A Narrative Historyof Class Conscious ness[J].Boundary,1986(87):51.

猜你喜欢
真品纳克詹姆斯
我们正在续写新的篇章(天纳克(中国)有限公司)
苏纳克当选,印度人喜中带忧
我们正在续写新的篇章(天纳克(中国)有限公司)
变狗记
译者素质和翻译主体间性再谈
谁还没点儿“野心” 2019 WRC瑞典站、墨西哥站
爷爷教孙写“人”字
小飞侠(下)
小飞侠(中)
窗 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