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变换与追梦历程——《走钢丝的小女孩》的空间解读

2015-07-12 13:19王庆勇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384
名作欣赏 2015年36期
关键词:福德走钢丝马戏团

⊙刘 艳 王庆勇[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 300384]

作 者:刘 艳,天津理工大学2013级英美文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王庆勇,博士,硕士生导师,天津理工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英美文学。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学术思想界兴起了空间转向的热潮。以法国著名哲学家列斐伏尔和法国思想家福柯为代表的空间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关于空间的观点,为空间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空间批评这种基于文化地理学和文化研究等后现代理论逐渐发展而成的文学批评方法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艾玛·卡萝尔是当代英国文坛上崭露头角的小说家。《走钢丝的小女孩》是她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曾于2015年获得卡内基文学奖提名。这部小说采用空间转换的手法讲述了一位年仅十三岁的小女孩的艰难的追梦历程。

一、“出走”——逃离被管束的家园空间

在故事开篇部分,露易身处乔普齐先生的马戏团,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售票员,整日被困在售票处这一狭小的空间里。“我售票的地方很小,几乎转不过身来。”年仅十三岁的露易对这一空间十分不满,尤其是在走钢丝压轴戏演员贾斯伯将要上场时,一向对走钢丝情有独钟的她更是在这一狭小空间里焦躁不安。“今天晚上我更是觉得这里小得受不了,我不停地跺着脚,恨不得赶紧完事好安心看演出。”在马戏团里,马戏篷里的舞台属于中心位置,是所有人关注的焦点,而售票处则处于容易让人忽略的边缘地位。通过露易对售票处这个边缘空间的不满,可以看出她心怀雄心壮志,对走钢丝充满热情,不安于现状,不甘心被困在一个狭小空间,不甘于只做个售票员。

接着,露易开始想办法逃离售票处这一狭小而又不被关注的空间,努力争取更大的空间。对露易来说,舞台才是适合她的更大的空间。所以她想尽办法去说服乔普齐先生给她机会上台表演走钢丝,而且为争取踏上舞台这一更大空间她私下苦练走钢丝的技能。但是,她并没有得到乔普齐先生的信任。即使在马戏团急需走钢丝演员的时候,乔普齐先生也不愿给露易上台表演的机会。虽然有时候她也争取到了舞台上的一些小角色,比如和她的小狗一起表演“神狗侦探”这类小把戏、当凯蒂“飞刀”表演的活靶子,让她短暂体验到在大空间里的满足感,但很快这些节目都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被叫停。她始终没有得到机会在舞台这一备受瞩目的剧场空间里真正表现自己的技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此外,在齐普乔马戏团里,露易处于乔普齐先生的管束之下,很多行动都受到限制。起初,乔普齐先生只让露易待在狭小空间里做个售票员,而且禁止她接触走钢丝这项活动。所以当他得知露易偷练走钢丝时大发雷霆。之后,在露易与飞刀演员凯蒂的演出砸场后,她知道她永远都没有机会登台表演了,最终她决定出逃,逃离这个备受管束的空间。这是她第一次出逃,这回她逃到了镇上。但在这次出逃后,乔普齐先生妥协了,给了她一次登台表演走钢丝的机会。但这次表演引来了一直对她图谋不轨的阴暗绅士——威尔比拉福德先生。他是另外一家知名马戏团的老板,他表面看起来很绅士,但内心险恶,为了自己的名利根本不管演员的死活。他向露易展现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美国,那在露易看来是实现她走钢丝梦想的绝佳之地。而此时,乔普齐先生再一次拒绝给露易表现的机会,又一次打击了露易对梦想的追寻,所以她万分沮丧,决定出走,奔赴美国。

作为一个孤儿,露易从小就生活在齐普乔先生的马戏团,这里就是露易的家。奥维·洛夫格伦曾说:“家园(Home)是情感、温暖、安全、和谐和舒适的代名词。”家园是一个蕴含着丰富社会文化内涵的空间。它理应是梦想的庇护所,是个体自由发展的空间。而露易在自己的家园中只能被限制于狭小的空间内,充当一个无名小卒的角色,这让她很不甘心,而且乔普齐先生频频限制她登台表演走钢丝,也让她备受打击。在她心里,走钢丝是她的梦想,她不甘心继续做个无名小卒,更不愿别人限制她对梦想的追寻。即使乔普齐先生对她的限制和管束是出于爱、出于对她的保护,但仍是对她寻梦的阻碍,所以她毅然决定出走。空间批评家黛博拉·佩洛(Deborah Pellow)指出:“地方与身份在社会构成中紧密相连。家园通常属于女性的空间领域,在这里她们获得自我认同。”在家园这一空间里,露易并没有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没有获得自我认同,所以她决定出走,寻找另一空间实现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决不会再回去继续当一个无名之辈。我想听到人们的欢呼。我要出人头地。”

二、奔赴美国——自我空间的追寻

空间批评家加斯东·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认为“意识”“个体存在”与空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空间并非空洞的容器,而是人类意识的居所。”在露易心里,美国不是一个平凡之地,而是“一个遥远的梦幻之地”,她一直敬仰的走钢丝大明星布隆丁就是在美国表演后一举成名的。对露易来说,美国是实现梦想的绝佳之地,所以她勇敢地离家“出走”,奔赴梦寐以求的美国,开始自我空间的追寻。

然而,在美国,不谙世事的露易不幸中了阴暗绅士威尔比拉福德先生的圈套,落入另外一种控制与约束之中。与乔普齐先生在家园中对露易出于爱和保护的管束不同,威尔比拉福德先生对露易的约束与控制是没有人性的、赤裸裸的控制。面对阴险狡诈、为金钱利益不择手段的威尔比拉福德先生,年仅十六岁的露易像一位女勇士一样与其斗智斗勇,最终凭借自己的聪慧机智和无比的勇气拆穿了道貌岸然的威尔比拉福德先生的诡计,摆脱了他的控制,在历经种种磨难后,最终实现了自我,重新定义了成功的内涵,对社会、对家庭和亲情以及对个人都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

在小说中,威尔比拉福德先生一出场就体现出一种威严的气势,几乎所有人对他都是毕恭毕敬,从不敢反抗。乔普齐先生每次提到威尔比拉福德先生和他的马戏团时总是充满敬仰之情,齐普乔马戏团的主持人尼德也恭敬地称他为绅士。但在威尔比拉福德先生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阴险邪恶、又极度扭曲的心灵。他依仗自己有钱有势任意压榨和控制马戏团里的演员。谁胆敢违背他的命令,就会遭到他无情的报复。他曾逼迫露易的妈妈背着只有四个月大的露易走钢丝,遭到拒绝后,于是他把她送到了精神病院;他曾逼迫加布埃尔和他的兄弟阿尔伯特一起在钢丝上挑战高难度动作,结果使得阿尔伯特坠落身亡;他用鞭子抽打逃跑的加布埃尔,打得他遍体鳞伤……凡是违反他命令的人都受到他的惩罚。他也以同样阴险毒辣的手段控制露易,逼迫她穿越尼亚加拉大瀑布,并按照他的指示在走钢丝时加入空翻这一高难度动作。然而露易对他的控制和威胁并不惧怕,她总是积极地想办法与他对抗。威尔比拉福德先生为防止她逃跑,把她锁在房间里,监视着她的一举一动。对于种种监禁与控制,勇敢的露易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就像她所说的:“无论接下来发生什么,我都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这是我在夏普菲尔德的那天晚上学到的人生经验。逃跑不能解决问题,逃跑只不过是把问题往后推延了一段时间。”她总是在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房间锁上了,她就想办法从窗子逃出去;威尔比拉福德先生切断一切线索,阻止她去找妈妈,她就自己想办法找证据、找线索;在最后穿越尼亚加拉大瀑布时,她鼓起勇气当众拆穿了威尔比拉福德先生的丑恶行径,使得他身败名裂,夹着尾巴逃走了。

在美国,露易实现了自己走钢丝的梦想,成功穿越了尼亚加拉大瀑布,一举成名,成为了万众瞩目的明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而且,在经过重重困难以及与威尔比拉福德先生斗智斗勇之后,露易磨炼了自己的心智,逐渐成长起来,也对成功的内涵有了新的领悟:她不再盲目崇拜钢丝表演界大名鼎鼎的布隆丁,也不认同他为了成功将小女儿推上钢丝的做法。在她看来以泯灭人性为代价而获取的成功算不上是真正的成功。相比之前,对布隆丁的盲目崇拜和对成功的急切渴求,露易对成功之道的认识更具辩证性,也更加成熟。另外,在与威尔比拉福德先生的抗衡中,露易取得了胜利。她的获胜也体现出了作者所彰显的强大的女性力量。所以美国对露易来说,是一种实现自我认同的空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是成长的空间。

通过对《走钢丝的小女孩》所呈现的空间形式和小主人公露易坎坷的追梦历程的分析,可以看出空间的转换与露易的追梦之旅紧密相关。露易通过离家“出走”,逃离备受管束的家园空间,奔走美国追寻自我空间这两个步骤成功转变了自己的身份,从一个整日困于售票处的无名小卒转变为备受瞩目的大明星,实现了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在小说中,作者 艾玛·卡萝尔巧妙地利用了空间的表现的形式,通过将层层空间的转换与主人公追梦历程相结合的手法,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和思想性,使主题更加深刻鲜明。

[1]Carroll,Emma.The Girl Who Walked on Air[M].London:Faber&Faber Limited,2014:240.

[2]Lofgren,Orvar.The Sweetness of Home:Class,Culture and Family Life in Sweden [C]∥The Anthropology of Space and Place:Locating Culture.Low,Setha M.and Denise Lawrence-Zuniga,eds.MA: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3:147.

[3]Pellow Deborah.The Architecture of female Seclusion in West Africa[C]∥The Anthropology of Space and Place:Locating Culture.Low, Setha M.and Denise Lawrence-Zuniga,eds.MA: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3:162.

猜你喜欢
福德走钢丝马戏团
走钢丝的演员
善人拉什福德
好儿马戏团
精彩的马戏表演
拉什福德:梦想本来的模样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克利福德恋母情结的研究
马戏团
最美妙的40%
走钢丝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