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楚文化在器物设计上的运用

2015-07-12 07:08王爱红景德镇陶瓷学院333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期
关键词:楚文化漆器青铜器

王爱红 范 任 (景德镇陶瓷学院 333000)

一、青铜器和漆器概况

1.青铜器发展概况

青铜材料是中国古代先民最先利用的合金材料。在生产力低下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青铜制器属于社会地位的象征。中国青铜器的发展有两个巅峰阶段,第一个是商代晚期和西周之前,第二个高峰在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期。楚国青铜器是第二个巅峰时期的突出代表。

2.漆器概况

楚国的漆器工艺在当时也达到了一流的水平,尤其是夹纻胎漆器工艺使得漆器设计和造型大大提升,轻巧而精美的漆器制品受到社会上层人士的青睐,一时间大有取代青铜制器的势头。

二、楚文化青铜器和漆器的造型特点

由于青铜器和漆器主要是服务于上层社会、其设计与制造都是遵循各朝礼制而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各地出土的器物原型大抵来自达官贵人或皇亲国戚的墓穴。所以其造型特点必然是具有深厚、纯正的楚文化内涵。楚器追求奇美、花样变化。青铜器铸造使用的失蜡法能够满足繁富的雕刻细节。雕漆、平涂工艺也能满足在漆器上绘制流动、优美的线条。楚文化在器物上的反应主要有三点:礼仪性、实用性、审美性。

1.礼仪性

礼仪性主要源于礼制中的规定,楚承周制,最重要的器物便是“鼎”。鼎作为食器,在礼器中最受重视。记载称:“天子九鼎、上大夫七鼎、大夫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礼仪性表现在造型上通过设计语义学可以解读为:厚重、大气、力量性、向上、威严、刚柔相济、圆中有方、精神象征性、精美、装饰性等词汇。屈原在《楚辞 离骚》中描述楚国器物:“配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以河南淅川下寺出土的王子午铜鼎为例来看,圆鼎收腰,与楚文化中“好细腰”的审美有关系,鼎腹的周围,附有六只以失蜡法制作的兽,兽身S形曲线,块面以方为主,造型繁复,整体生动有力,翘尾昂首,共有四爪,后爪抵鼎腹,前爪抓口沿,形态生动,似是觊觎锅中美食。鼎上有外翘的双耳、下有三足。双耳便于抓手移动,外翘的造型很适合“捧”鼎:在用鼎之时,是由下人捧鼎入席,鼎三足的抬高适合席地而坐的饮食姿态。双耳的造型以方形为主,方块上有繁复的细节装饰。其装饰繁杂,统一在方形的整体里。整体造型统一有力、精美而大气。具有浓厚的“器”的氛围。

2.实用性

实用性是一件器物存在的最基本的价值。在以礼制器的楚器物中,实用性是基本素质之一。湖北省枣阳市九连墩2号墓出土的一个彩绘漆匜(yi)和彩绘大漆盘是一套在楚国行礼仪活动之前宾主洗手用的一套礼器。洗手以示参加仪式的诚心和庄重性,是礼仪活动开始之前最重要的环节。楚国好巫术,当初所行的礼大部分都是祭祀自然神、祖先神、和历代帝王的一些仪式。在洗手这个环节一般有老少两个下人在此协助,长者从缶里用匜取水,水顺着匜流出,宾客以“活水”净手,净手的水被另一少者用大盆接住。完成净手过程。匜和盆构成了一个古代的“自来水”系统。匜长24.4cm宽22.8cm高16.6cm,上部是一个直边的椭圆柱体,上部敞开不封顶,有利于舀水,在椭圆的短轴向外接了一个出水的流,工艺精湛,曲面结合圆滑,在椭圆体的下部渐收,至于底部形成平底。渐收的下部有利于在净手时一人稳定捧着匜,匀速缓慢的将水流出去。下收的腹便于双手捧住,匜外髹黑漆,内壁髹黄漆,稳重简洁。在外壁装有一个金属的环形钮,方便提携以及在不使用时将器物悬挂起来。这种悬挂的收纳方式不仅对木胎漆器材质进行干燥保护,也有利于有效利用空间,由于未做特别的装饰,所以,该匜应该也是作为日常用品。盆口有外撇的沿,有助于双手把握,从沿往下渐收至底,平底。与匜不同的是,盆外壁有四个环状金属纽,四个环安装在中心对称的位置,体现了中国设计讲究的对称性原则。对称地安装四个金属环,让这个朴素的盆呈现了最朴素的东方审美。内部装饰的红黑漆也是圆形,器体本是圆形,盆沿是一个向外突出的圆形,四个环是由四个另外的小环相扣而安装在盆上的,环环相扣,象征生命不息和永无止境。这便是老子万物相生的哲学在楚文化中的体现。

3.审美性

屈原是楚国的大臣,掌管着全国最大的祭祀活动,也称大祭司。当时楚国国君好巫术,常以歌舞娱鬼神。这种对于自然和神的敬畏就派生出了楚文化瑰丽神妙的想象力。屈原华丽的《离骚》《九歌》《九章》《楚辞》就是楚国优秀文人对于那个时代楚文化最好的记录,诗歌中描述了楚国的雕梁画栋的高台建筑,高耸而飞跃的形态,精美而丰富的壁画和装饰。楚国图腾是凤鸟,纤细优雅的鸟头,优美的鸟身和翅膀,配以有力的纤长细腿,结合以对称的、旋转的、连续的、相呼应的构成,以红黑为基本色彩的各类凤鸟纹是楚文化的特征。楚人瑰丽的想象、通神鬼的自然观使得楚器物设计天生具有“师法自然”的艺术气质:翩跹的云气纹、华丽的凤鸟纹、生机勃勃而组合有序的卷草纹和缠枝纹。楚国灭亡之后的秦朝短短,之后强大的汉朝的创立者刘邦便是楚人,汉承楚制。楚文化在汉朝得到了延续和发展。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代器物,无论是从纹饰上还是从造型上都有楚文化的基因。楚文化从楚国开始,顺汉而下,构架了中华文化的主要框架。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融入了炎黄子孙的血液中。如中国人最平常的生活起居“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产品设计中的中国基因比较弱。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现在风靡世界,其设计宗旨也是“师法自然”。但是欧洲人与亚洲人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使得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具有冰冷的气质,欧洲大部分处于寒带,所以他们的设计在理性中透着寒冷。宜家的家具便是透着寒冷民族的冷静和寒冷。而中国处于亚热带和温带的地域,其设计中往往透着温暖。这种温暖又与热带的民族强烈、抢眼和燥热完全不同。这种温暖和热烈便是中国人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

三、总结

本文对楚文化的研究,综合了历史、自然、文学、人文、社会、美学等方面的研究。研究中国文化应该尽可能的全面和深入,抱着开阔的心态和客观的态度用专业的眼光在古代器物中搜寻设计基因。对于古代设计基因进行提取才能继承和发扬中国设计。

《凤舞九天——楚文物特展》.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5.

猜你喜欢
楚文化漆器青铜器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青铜器辨伪概论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漆器的探秘与鉴赏
青铜器上的中国密码
漆器收藏三问
不该屈尊的大美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