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的民族魅力

2015-07-12 07:08范丽萍六盘水师范学院553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期
关键词:诗经古典语言文字

范丽萍 (六盘水师范学院 553000)

中国古典诗歌的民族魅力

范丽萍 (六盘水师范学院 553000)

中国古典诗歌在几千年的发展繁荣中,充满了深厚的民族魅力,其表现在浓厚的历史积淀魅力、深刻的语言文字魅力和深沉的穿透魅力上,而本文就是通过这些内容来分析中国古典诗歌在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自我民族的魅力。

诗歌;魅力;历史;语言;穿透

中国又称为诗国,诗歌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文明的神圣象征,在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典诗歌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作用,她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她还是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所选择的表达心声和情感的一种民族精神文化财富。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心理学与文学》中说诗歌的内涵“都包括一部分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都包含着我们祖先的历史中所出现过的无数次痛苦或欢乐的遗物。”所以诗歌包含着我们的历史沉淀、社会生活文化和精神内涵,而我们的中国古典诗歌更包含着我们自己的民族魅力。

一、 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积淀魅力

从有文字记载的夏、商、周到后来的明清时期,中国的历史中始终有着诗歌的影子,从《诗经》到唐诗到后来的明清诗歌,中国古典诗歌一直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起起伏伏。

如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起源《诗经》,它记载了经历从西周到春秋大约500年共305篇诗歌,它是由西周采诗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以此作为施政的参考,所以《诗经》是全体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战国时期又出现开创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伟大诗人屈原;秦汉又出现了赋,它是诗歌的一种表现形式;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一大批伟大的诗人及作品,如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竹林七贤等;隋唐特别是唐代更是把中国古典诗歌推向了繁荣的顶峰,出现了几百位诗人,上万首作品;到宋代又出现了诗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宋词,而在元明清时期,诗词也处在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诗词作品和诗词作家。

中国的诗歌都实实在在地反映出了在当时历史长河中的百姓生活,是人民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诗经》中有百姓民风、民俗、民情的不同体现,如《诗经·桃夭》这是一首恭贺女子出嫁的贺新婚诗,《诗经·七月》这是一首描写百姓田间劳作的农事诗,《诗经·关雎》这是一首描写男女情感的爱情诗,《诗经·采薇》这是一首边塞诗;唐诗浪漫和现实主义风格的包罗万象,正体现了当时唐代的开放、包容、繁华到衰败,如李白想拯救苍生的豪迈,杜甫历经磨难的现实,王维看破世俗的无奈,孟浩然退居山野的闲情等等;宋代诗词中豪放、婉约所体现出的爱国之情不也正反映了当时国人对宋朝山河破碎的悲痛之情吗?而明清诗歌中对国家、社会的思考与担忧也充分体现了当时文人对明清历史在各方面的看法。

所以,纵观整个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态势,它都是和历史息息相关的,或直接或间接侧面的反映了中国历史的一个风貌,因此,从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当时的一些历史现状,从而让我们更加了解历史、理解诗歌,这就是诗歌的历史积淀魅力。

二、 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文字魅力

艾青在《诗论》中曾经说过:“一首诗是一个心灵活的雕塑”,因此,每一首诗歌都是创作者们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心灵的作品,而作为读者的我们,就只能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诗歌、理解创作者们的心境,因此,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文字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1.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文字之美的魅力

“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它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它的美学的胜利”(艾青《诗论》),在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文字中就时时刻刻充满着这样的美,它的用字用词字字推敲、字字珠玑。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就体现在它的语言文字中,就表现在“丽”“奇”两字当中。

在曹丕的《典论·论文》中说:“诗赋欲丽”,就是指诗歌的语言文字以丽为美。如毛泽东在诗歌《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句对万里雪飘、雪满江天的景色的描写就充满了这样的丽。

“奇”字的本义是奇怪或美好,用来描述人或事物时,也可以是两种涵义兼而有之,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作者开篇在陈述为文的根本之道时,就用到了“奇”字,并且表明“奇”原本就是“玉霞雕色”“草木蕡华”的内质,而“奇”体现在诗歌中就是指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文字“贵修饰”的意思。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结尾四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就是对七情中最为强烈的爱和恨的修饰。

2.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文字之格律的魅力

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文字讲究音韵格律,讲究格式的工整平仄,因此在盛唐时期才会出现繁荣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如杜甫的《春望》和《登高》就是中国古典诗歌格律中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的代表作。

三、 中国古典诗歌的穿透魅力

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一大文学类型,从《诗经》开始,诗歌就一直出现在中国这条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它不仅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傲然传承,它还具有很强的穿透其他文学的能力。如汉赋和宋词是我我们很熟悉和骄傲的文学形式,但他们却是诗歌在不断发展中在不同历史时代的一种演变,甚至可以说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另一种形式。(……可引用某人说的话)而在其他完全不同的文学类型中,如小说和戏剧,中国古典诗歌仍然穿透在他们的创作中,无处不在,或零星点缀,或画龙点睛。

1.中国古代诗歌对戏剧的穿透

在元明清时期,中国的戏剧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开始兴盛繁

荣,出现了元曲四大家、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以及“南洪北孔”等一大批伟大的剧作家,也出现了很多影响至今的优秀作品,如悲剧的《窦娥冤》,喜剧的《救风尘》,描写爱情的《西厢记》《牡丹亭》《梧桐雨》等等,在这些戏剧作品中,诗歌都穿插其中。如在元杂剧中,每折结尾处几乎都用两句、四句或八句诗句概括全局的内容,有的是剧作者自己创作,有的为引用古人的诗句,这已成元杂剧的特色之一。如关汉卿的剧作《窦娥冤》的卷尾诗“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这两句诗歌就是关汉卿自己创作的,放在卷尾即总结了全局,又使全局得到了升华,画龙点睛。不仅元杂剧如此,明代传奇和清代戏剧也如此,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的“惊梦”这一出结束时引用的四句诗“春望逍遥出画堂(张说),问梅遮柳不胜芳(罗隐)。可知刘阮逢人处(许浑)?回首东风一断肠(韦庄)。”这首诗分别出自张说、罗隐、许浑、韦庄四人之作,而作者却把它们重新组合成一首诗,点缀出了作者对这出“惊梦”的情感。又如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在“寄扇”这一出中,作者也在卷尾对这一出用诗歌进行了总结,“书到梁园雪未消,青溪一道阻春潮,桃根桃叶无人问,丁字帘前是断桥。”这些出现在戏剧作品中的诗句不仅总结概括了戏剧作品的内容,也点缀升华了全局的内涵。

中国古代诗歌对戏剧的强烈穿透力,不仅表现在戏剧作品中有诗歌点缀总结,而且大部分剧作家都即是戏曲作家又是诗人,如元曲四大家都即是剧作家又是散曲家,马致远就被后代世人称为“曲圣”……又如孔尚任,不仅是清代戏曲作家,也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所以,中国古代诗歌是戏剧这朵美丽牡丹的绿叶,它烘托和点缀了“牡丹”的艳丽芬芳。

2.中国古代诗歌对小说的穿透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小说这种文学形式一直都处在一个较重的地位,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在这个时期,小说的发展处在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和小说作家,如四大名著就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而这个时期的诗歌也处在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于是就出现了在小说的创作中融入诗歌来增加作品的表现力的情况,从而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对小说的穿透。

在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中,诗歌就无处不在。

如在介绍人物外貌形象的时候,在林黛玉初进贾府,第一次看见王熙凤时作者写道:

“一双丹凤眼两双柳叶吊销眉。身材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如在介绍人物性格特征的时候,在林黛玉初进贾府,看见贾宝玉作者就用诗词的形式来介绍了贾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如在预示人物的走向和结局的时候,在写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时作者批道: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诸如此类的在小说中还有很多很多,不仅在《红楼梦》中有,在其他的小说中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小说中都有,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古典小说需要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凝聚力和表现力,因此,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对小说的穿透。

总之,中国古典诗歌中充满着中国人的智慧、活法和悟性,在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中,中国古典诗歌越来越充满民族魅力,它有着历史积淀的魅力,有着语言文字的魅力,还有着穿透的魅力,这些魅力一直流淌在中国古典诗歌的血肉之中,需要我们不懈的品味和挖掘。

[1]张方著.《中国诗学的基本观念》[M].东方出版社,1999.

[2]谢文利.《诗歌美学》[M].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

[3]毕宝魁,艾丽辉著.《中国古典诗词鉴赏》[M].辽海出版社,2011.

[4]西海主编,李达五辑评.《古诗精华辑评》[M].成都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诗经古典语言文字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方式探究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怎样读古典诗词?
语言文字规范 中华通韵(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