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服务金华婺剧剧目整理的对策研究
——以昆腔为例

2015-07-12 07:08洪明骏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310023
大众文艺 2015年2期
关键词:婺剧金华剧目

洪明骏 (浙江科技学院 图书馆 310023)

高校图书馆服务金华婺剧剧目整理的对策研究
——以昆腔为例

洪明骏 (浙江科技学院 图书馆 310023)

高校图书馆是当代世界重要的文献信息情报中心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并推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图书馆还承担收集、整理和保存世界文献成果给予世代相传,如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浙江金华婺剧剧目收集整理研究。在研究对策上采取婺剧剧目按婺剧六大声腔系统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剧目进行归类排列。

高校图书馆;婺剧昆腔剧目;收集整理;研究对策

金华市社会科学联合会2014年度重点课题:《高校图书馆服务金华婺剧剧目整理的对策研究》编号:Z59

高校图书馆是当代世界重要的文献信息情报中心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和推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图书馆还承担收集、整理和保存世界文献成果给予世代相传,如2001年世界非物质遗产代表中国昆腔。值得庆幸的是,婺剧中的昆腔属于世界非物质遗产(中国昆腔)的一部分。

中国婺剧,是浙江省历史最悠久的多声腔的剧种之一,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婺剧中的昆腔更是独具魅力。婺剧传播地主要有金华、义乌、兰溪、东阳、武义、永康、衢州、江山、开化、缙云、温州、福建北部、江西东部等地。

笔者认为,在婺剧剧目研究对策上可按婺剧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剧目进行归类排列。本文以昆腔剧目整理为例,昆腔是全国性的大剧种,形成于明代早期江苏昆山一带,距今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当时有昆山腔之称谓。明嘉靖中期苏州昆腔流入浙江并迅速传播得益于浙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在交通上,浙江与江苏毗邻陆路交通便利,水路又以京杭大运河相连,苏州昆腔在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已开始在浙江金华一带流播。此后,婺剧中的昆腔成为苏州昆腔的其中一脉。据洪波所考:“金华中学校友会会刊林科棠在《学蠡》第三期(1935年6月出版)发表了一篇题为《金华之昆班》的文章,其中讲到他曾听昆曲班老艺人说过:‘金华昆班大约始于清嘉庆年间(或云始于乾隆时,而盛于嘉庆,道光时)。当时苏州昆曲班由杭州溯钱塘江而上,先至兰溪,后至金华府城演戏。金、兰人士喜其戏,经五年训练后,又进苏班为跑龙套一年,揣摩名伶之唱。白与做工,然后坐科完毕,始准回金(金华)组班演唱。故当时金华昆班之唱法,道白,做工,行头,与苏班一般无二。后台乐工,如鼓手、笛师,亦均系苏人。光绪初年,班中尚有年七十余之老笛师名长生,即苏人。其父来金教曲,长生从幼随,久留不去。人以其年老而技精,咸尊称之为长生伯。’以上这段话把婺剧昆腔的渊源说得一清二楚。据调查,婺剧昆腔最初的道白、腔调都严格按照苏昆的要求。后来,苏昆老师相继去世,金华一带的艺人不断加入进来,又为了适应本地观众,道白就夹杂了金华方言;曲调在某些方面受高腔、乱弹、徽戏等声腔的影响,也有一些变化。”1在清中后期“花雅之争”后,苏州昆腔日渐衰微,而婺剧昆腔却在浙江开枝散叶,得以发展,深受民众喜爱。婺剧昆腔剧目来自于苏州昆腔剧目,内容丰富,据考现在基本完整保留。婺剧昆腔剧目一般称大戏为“正本戏”和小戏为“折子戏”以及新编昆腔剧目。最后,笔者以附录形式对婺剧昆腔剧目归类整理说明,也旨在抢救保护、传承发展这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通过对浙江婺剧剧目中的昆腔剧目的学术研究,细心收集和整理,在研究对策上采取婺剧剧目按六大声腔系统进行剧目归类排列,能为浙江民间戏曲中的列入世界非遗的昆腔深入研究夯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充分体现主动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的服务职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附录

(一)大戏“正本戏”

婺剧昆腔的剧目丰富,约有九十多本。即 《牡丹亭》《浣纱记》《荆钗记》《琵琶记》《金印记》《连环记》《孽海记》《淘沙记》《宝剑记》《衣珠记》《彩毫记》《狂鼓史》《幽闺记》《寻亲记》《狮吼记》《摘桂记》《目连记》《红梨记》《紫钗记》《钗钏记》《鸾钗记》《祝发记》《水浒记》《义侠记》《西厢记》《绣襦记》《鸣凤记》《状元记》《金锁记》《双珠记》《四节记》《八义记》《千金记》《一捧雪》《一文钱》《双封诰》《双珠球》《双珠璧》《三国志》《九曲珠》《九龙柱》《十五贯》《千秋鉴》《千钟禄》《南宋传》《英烈传》《白蛇传》《飞龙传》《飞龙凤》《花飞龙》《四川图》《兴周图》《铁冠图》《双狮图》《红牛图》《渔家乐》《醉菩提》《风筝误》《奈何天》《满床笏》《麒麟阁》《长生殿》《桂花亭》《翡翠园》《华芳寺》《春富贵》《倒精忠》《翻天印》《金棋盘》《烂柯山》《火焰山》《通天河》《虎囊弹》《取金刀》《霄光剑》《蝴蝶梦》《南柯梦》《邯单梦》《安天会》《风云会》《占花魁》《永团圆》《白罗衫》《儿孙福》《太平春》《摇钱树》《史文恭》《比目鱼》《昭君和番》《接旨打擂》《进香救驾》《东窗事犯》《三打白骨精》等。

(二)小戏“折子戏”

婺剧昆腔班除了能演上述“三十六本”外,据考还能演四十多本大戏中的折子戏作为“开台戏”演出,现完整保留,大致如下:

《牡丹亭》(常演《劝农》《冥判》两折);《南柯梦》(常演《花报》《瑶台》两折);《紫钗记》(常演《折柳》《阳关》两折);《浣纱记》(常演《采莲》一折);《一文钱》(常演《济贫》一折);《孽海记》(常演《思凡》《下山》两折);《西游记》(常演《火焰山》《九曲珠》《通天河》《无底洞》四折);《花飞龙》(常演《珠宝行》《打郎屠》两折);《水浒记》(常演《借茶》《活捉》两折);《虎囊弹》(常演《山亭》一折);《彩毫记》(常演《李白醉酒》一折);《西厢记》(常演《游殿》《问斋》《佳期》《拷红》四折);《绣襦记》(常演《打子》《教歌》两折);《安天会》(常演《北饯》一折);《鸾钗记》(常演《探监》《拔眉》两折);《一捧雪》(常演《送杯》《搜杯》《批文》《追莫》《计代》《斩莫》六折);《邯郸梦》(常演《扫花》《三醉》两折);《幽闺记》(常演《大话》《上山》两折);《白罗衫》(常演《放告》《看状》两折);《狮吼记》(常演《梳妆》《跪池》两折);《鸣凤记》(常演《训妾》《辞阁》《出师》《河套》《严寿》《吃茶》《夏驿》《写本》《斩杨》八折);《四川图》(常演《芦荡》一折);《东窗事犯》(常演《扫秦》一折);《风云会》(常演《访普》一折);《三国记》(常演《三闯》《败悖》《负荆》《训子》《刀会》五折);《淘沙记》(常演《捕贼》《背黄》《失印》《救火》四折);《占花魁》(常演《卖油》《受吐》两折);《双珠璧》(常演《索命》一折);《永团圆》(常演《逼离》《击鼓》《宾馆》《堂配》四折);《红梨记》(常演《醉皂》一折);《千金记》(常演《别姬》《十面》两折);《状元记》(常演《延师》《做亲》两折);《金锁记》(常演《斩娥》一折);《双珠印》(常演《卖子》《投渊》两折);《满床笏》(常演《卸甲》《笏园》两折);《千钟禄》(常演《草诏》一折);《儿孙福》(常演《别弟》《儿园》两折)等。

新编婺剧昆腔剧目主要有:《盗令三挡》《火焰山》《珠宝行》等。

注释:

1.刘祯主编.《地方戏昆腔论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10:164.

洪明骏(1978— ),男,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

猜你喜欢
婺剧金华剧目
舞台剧目
婺韵飘香,校园留芳
岁朝清供
寿鹤延年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红气球请客
优秀剧目进校园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Jinhua Opera in Our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