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作、排练、表演”一体化的合唱课堂教学模式

2015-07-12 07:08邓丽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41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期
关键词:排练院校创作

邓丽萍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410000)

高职院校“创作、排练、表演”一体化的合唱课堂教学模式

邓丽萍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410000)

合唱教学与合唱课教学模式是分不开的,合唱教学模式在合唱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起桥梁的作用。合唱教学模式的改进,有利于合唱教学的优化,同时教学模式也是达到合唱教学最优化理想境界的关键一步。随着国家对合唱教育的重视,各个高职院校也就合唱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这些探索对于合唱课程的开展有不同程度的推动意义。本文将对高职院校“创作、排练、表演”一体化的合唱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高职院校;合唱课堂;教学模式

湖南大众传媒院级课题:高职院校“创编-排练-表演”三位一体合唱与指挥颗教学方法研究”编号13yj14

一、概述

合唱是一门艺术,它不仅是社会音乐普及和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也正是因为如此,世界各地都很重视合唱艺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合唱作为培养集体主义、加强凝聚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的最佳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受到我国的重视,合唱发展异军突起。合唱课成为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合唱课在音乐教育中的彰显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完善合唱教学体系,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应用性的合唱人才,成为各个高职院校都很重视的话题。

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这充分表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以往音乐教育薄弱环节之一的合唱教学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根据有关学者就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合唱教学现状的调查,多数学校是把合唱课与合唱指挥课作为两门独立的学科进行教学,并且基本上是由两门教师分别进行授课,个别学校将合唱课与指挥课相结合,作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并命名为“合唱与指挥”。此外,合唱教学实践的现状也存有不足,以下我们将在对比中阐释“创作、排练、表演”一体化的合唱课堂教学模式。

二、“创作、排练、表演“一体化的合唱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程设计

教学,我们说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也正是因此,想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就应该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在教学工作正式实施之前,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根据有关学者的调查,到目前,高师合唱课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三本全国统一教材:1985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师范学校教材《合唱》(陈万桢、陈弃疾编)、1994年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材《合唱》(王克俭、陈国华编著)、2001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教材《合唱与指挥》(高师《合唱与指挥》教材编写组,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编)。这三本教材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但却只有第三本教材涉及到了合唱指挥的内容。对于这三本教材在合唱发展中的作用我们毋庸置疑,但却也忽视了很多应该注意的东西。

对比高职教育“创作、排练、表演”一体化的合唱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全国很多高职院校的老师也编制了有关合唱的教材,但这种教材有别于之前全国统一适用的教材。在这种一体化合唱教学模式里,不仅包含了新知识,增强了教材的信息量,丰富和完善了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这种教材不拘泥于以往的套路,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课堂的实际效果有针对性的展开,无形中调适了教师和学生的合理分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

在针对高校合唱课程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中,有关合唱课教学行式多为:合唱课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教学,采用的是知识讲授和合唱曲目排练演唱形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少许的院校结合了小组课授课形式,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通常把“合唱”与“合唱指挥”作为两门独立课程进行教学。我们说,这种传统的授课形式,会造成忽略学生个性发展的后果,因为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限制,教师的教学效果随着也会受到影响。就我国目前对高职院校合唱课程发展的要求来看,合唱教学不仅仅是要教学生怎样学习合唱,更为重要的目标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运用这些知识与实践,这样看来,传统的合唱教学模式就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特点。

“创作、排练、表演”一体化的合唱课堂教学模式,不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合唱联系,它将教学过程扩展至讲授引导、交流、实践,将被动的接受转变为适时的自学与参与其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灵感和才能并转入实际操作,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学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的职业素养,弥补了空有理论知识的不做。做到这一点,是基于这种一体化课堂教学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无法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传统的合唱教学过程受到了静态的大纲与教材的限制,而“创作、排练、表演一体化”的合唱课堂教学模式跳出了这一点,适应了学生的真实性特点和社会的动态性变化。

三、评价

合唱源于欧洲,作为一门外来学科,在中国也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当今世界,合唱教育已经发展成为很多发达国家的一门终身教育学科,很多国家十分重视音乐生活中的合唱艺术。在美国,比较有名的专业合唱机构是威斯敏斯特合唱学院,美国合唱课程与教学模式紧紧围绕着学生的音乐修养的提高和向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这一原则进行设计的。学生通过解决出现在排练、演出中的问题来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思考。学校的音乐教师正采用的恰恰是:“创作——排练——表演练习”三位一体的模式。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设计能使学生达到愉悦、自我发展的目的。面对国外发展迅速和相对完善的合唱教育模式,我们应该从中获得启示。

采用“创作、排练、表演”三位一体化的合唱教学模式,由教师制定合唱课程和指挥课程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使学生对合唱课程和指挥课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四、结语

高职学院“创作、排练、表演”三位一体化的合唱教学模式是一种完整的教学模式:首先,在创作的环节,根据所要演出的节目的特点,让学生自主的进行“音乐创作”,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获取了大量的感性知识,在对这种感性知识进行分析提炼的过程中上升为理性知识,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就会获得创作不同特色音乐节目的不同技巧。其次,在排练阶段,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行解决在排练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通过前两个阶段教学过程的进行,到了表演阶段,学生将自身的音乐修养运用到作品表演或排练的过程中,在创作和排练过程中所获得的创作不同节目的技巧和对作品的理解与思考得以充分展现。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学生由此获取的是自身吸收并消化的营养。与传统的合唱教学相比,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必然要求。

当今,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人才成为各个国家竞争的焦点之一。在教育方面缺乏的则是适应这一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对合唱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学生在接受高职教育的年限内达到这一要求是合唱教学体系所要实现的目标?高职学院“创作、排练、表演”三位一体化的合唱教学模式在对以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尝试性变革的基础上正朝着这一目标迈进,也需要我们更深层次的对其研究和把握。

[1][美]多琳·拉奥,蒋泓摘译.《合唱活动和今日的美国教育》.载《中国教育》1994(5).

[2]韩德森.《合唱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载《中国音乐》2002(3).

[3]冯冶冰.《对高师合唱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载《中国音乐》2004(3).

猜你喜欢
排练院校创作
舞动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两个大忙人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