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2001年小学音乐课程大纲发展情况分析与比较

2015-07-12 07:08张盛媛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01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期
关键词:大纲歌唱内容

张盛媛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010000)

1923年—2001年小学音乐课程大纲发展情况分析与比较

张盛媛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010000)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更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渐趋于完善与成熟。本文主要对五个不同阶段的小学音乐课程大纲的发展情况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分析、比较与整合。

小学音乐大纲;目的;内容;分析;比较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质量的逐渐提高,我国音乐教育从20世纪初叶开设学堂乐歌开始,标志着我国音乐教育进入了整个音乐教育发展的萌芽期。到20世纪20年代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有了更大的发展,音乐课成为中小学必修课,并创设音乐教育系用以培养专业的音乐教育人才,与此同时还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法规,如中小学音乐课程法规《小学音乐课程纲要》(1923年6月)等,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此我国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以更加规范化和体系化的发展。直至1989年国家教委颁布《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开始,标志着我国音乐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在2001年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纵观我国1923年至2001年小学音乐教育大纲,其纲要的发展状况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设置分析

纵观这五个年份的小学音乐大纲的内容设置。1923年分别设有目的、程序、方法和毕业最低限度四个方面,中心环节程序方面的内容较简单;1941年、1950年包含目标和教材大纲两个方面,在教材大纲的内容上更为具体详细;1956年将目标和内容设为一项,还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大纲、小学歌曲目录三个方面;2001年恢复了教育目的的单设,将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设为一项,还设置了分年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必唱歌曲、教学考核与评估、教学设备、实施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这五个方面。从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目的是必须单设的,因为它是大纲之基,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中心,目标明确是很重要的,这样有利于课程大纲内容的实施与进展。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教学的考核与评估,只有在1923年有设,这说明早期对于音乐教育是很非常重视的,需要学生达到一定的标准才可毕业。但是在2001年课改却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其实施弹性较大。

二、不同年份的小学纲要目的分析

从总体来看小学音乐课纲要目的的发展越来越趋于详细和明确。1923年的小学音乐课程目标只停留在会唱和发展学生天性的基础上,用很简单的一句话涵盖了教育目的,并未做细致的阐释。1950年,本年份仍以学生的音乐情感培养、兴趣愿望的培养和陶冶身心为主。歌曲也依然以爱国主义歌曲为主,意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不同的是在歌唱技能训练和乐理学习方面要求更加具体和准确,目的在于培养儿童正确的听音、发声、歌唱、简单的演奏等初步的音乐知识和技能。1956年将小学音乐课程视为发展全面教育,培养“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明确音乐教育的大方向是培养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新人。这与之前的小学音乐课程大纲的目的有所不同,并且本次纲要将目的和内容设为一项,意在先说明小学音乐课程大纲的大方向,然后从歌唱、音乐知识、音乐欣赏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释。到2001年又将教学目标单设出来,侧重于对学生情感与音乐实践的培养。在聆听的基础上,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音乐作品、体验与感受音乐,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总的来说,不同年份的目标是不同的,这与社会发展的背景有关系。1950年之前尤以注重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意在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集体主义精神。1950年以后歌曲内容包含面更加广泛,不仅局限于爱国歌曲,也涉及到中外作品;在音乐基本知识的培养方面也逐渐要求详细。小学音乐课程大纲的目标虽然依据不同的年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培养学生的情感认识是未曾改变的,这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相适应的。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精细的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与事物间的主要特征;情感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趋于稳定、丰富。

三、教材大纲内容分析

1923年将课程程序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主要是学唱与生活有关的歌曲、能辨别音的强弱长短等方面;三四年级是学习七声音阶和认识简单的乐理知识像谱表、音符、拍子等等;五六年级学习难度进一步加深,加入二部轮唱和二重唱,渗入音程和音阶概念等方面的学习。总的来说,1923年的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是缺乏具体性的,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对于怎么教授音乐课还是模糊的,但是仍然在教学内容难度上体现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特点,只是对于每一层音乐的教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还不全面。到1941年伴随着小学音乐课程大纲目的的逐渐完善,与1923年大纲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分为初级和高级两阶段,初级是一、二、三、四年级,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了具体分类。在欣赏方面,有老师唱奏(中外歌曲)和学生唱奏两部分,随着年级的增加,曲目的数目也逐渐增加,并且采取了同学间互唱,这对于儿童的欣赏能力和评判能力的培养是有益的。基础训练方面也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分别从识谱、发音等方面进行具体阐释,同样随着年级的增高难度逐渐加深,但是内容上仍以最基本的为主,例如音符与拍子的认识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增设了儿童实践表演,有儿童乐队和歌剧的初级学习与表演,这不仅对于学生的性格、身心健康发展有益,而且通过亲身体验音乐对学生音乐的节奏感的培养、音乐表演、团队合作意识都有很好的提高。高级阶段(五、六年级)教学内容也只是难度上明显增加。但是整体教学程度还比较浅。从1950年教学难度和广度明显增加,更重要的是内容更加细致,知识点更加详细,如在唱歌方面,首先歌词的内容、曲风、拍子、旋律、音域、音程、节奏这些歌曲的基本组成要素都有更细致的阐释和划分,在歌唱要求方面关于唱姿、怎么发声、达到什么程度、情感的培养等方面都有具体说明,从而最终达到带有感情的演唱。总的来看,这时的唱歌学习更体现系统化和规范化,先从歌曲本身出发进行细致的学习,再通过学习一些歌唱的基本方法,使二者结合,最终实现有感情的演唱,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过程。并且在纲要的实际实施程度上也做了说明,可能是由于地区等方面的限制或是差异,有的教师的程度还不能完全达到标准要求。这点是需要时间来改变的,但是就大纲本身而言,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标准就应该是有一定的高度,这对于教师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层次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1956年,从教学大纲上看虽然没有前阶段种类详细的划分,但这并不代表后退,而是进步,因为这时已经将音乐教育提升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意识到歌唱是音乐教育是最有效的手段,要求三分之二的时间要用于歌唱,同时音乐知识的讲授内容要适用于儿童,我认为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的,因为基本的乐理知识很多,但有很多是学生涉及不到的,又因为这时候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他们在歌曲中见到的东西可能印象会更深些,这也有益于他们对于基础知识的回顾,所以乐理知识一定要适用于学生的发展需要;音乐欣赏在这时的比重并不是很大,只是作为一个音乐学习的辅助手段。2001年的音乐教育大纲体现了一个“动”字,加进了唱游的学习,即在音乐游戏、表演等音乐实践中进行音乐学习,包括在其他方面也多体现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玩是孩子的天性,死板的教学方法禁锢了孩子的思维和他们的天性,学习一件事情,首先就是要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玩中学习,况且音乐本身就是有生命的,活泛的。它需要学生的活力去激发它、展现它,同时音乐也会反作用于学生让其更有兴趣学习。

综上所述,纵观我国小学音乐课程大纲的发展状况,其内容的设置日臻完善,日渐系统化、整体化、详细化,这标志着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依照不同历史时期的侧重点以及音乐教育目标的不同,从初级阶段比较重视音乐基本素养的培养,逐步扩展到更注重音乐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以及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逐渐将音乐欣赏作为音乐教育的中心课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课改之后关于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明显的事实是,除了一些学生将音乐作为课余爱好在辅导班习得之外,小学毕业能识谱的学生很少。但是作为教育的初级阶段,即为扫盲阶段。意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基础能力与技能,而音符就是音乐的文字、音乐的基础,所以识谱是学习音乐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问题是在大纲中设有对识谱能力的培养,但是现实中学生却不会识谱,这点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可能是由于教师重视不够,也可能是由于学生实践不够。总之,在教育的初级阶段,解决音盲问题也是必要的,它可以让学生在分享音乐的同时能更深层次地感受音乐,体会其中的美感。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国民政府颁布.《小学音乐课程纲要》,19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歌唱教学大纲(草案)》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

[4]教育部颁布.《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1950.

[5]教育部颁布.《小学歌唱教学大纲(草案)》,1950.

[6]《小学音乐科课程标准》,1941.

猜你喜欢
大纲歌唱内容
“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农业农村部公布31项新制定修订农机推广鉴定大纲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
主要内容
应试良方
云南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2015年第二批)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