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2015-07-12 09:08黄雅琪文伟扬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昆明650091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云南省集群区域

■ 陈 伟 黄雅琪 文伟扬(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昆明 650091)

文献综述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的典型形态,集群区域内大量专业技能的聚集、高度相关的专业化公司、产业链上附属行业的交易和知识溢出效应的存在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云南在“东南亚桥头堡”、“一圈、一带、六群、七廊”战略支持的背景下,产业空间格局也在潜移默化的转变。因此,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良性发展对推动云南区域经济增长有不可忽视的实践意义。

表1 2013年云南产业集群州市分布情况表

近年来,经济学界学者愈发认识到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对解释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而集聚经济(Krugman,1991)的研究又涉及到知识溢出效应(Romer,1986),又进一步延伸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Ashe,1997;Assimilator &Carless,1999)。集群研究除了关于形成集群现象的要素(Parker et al.,1990)和集群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影响(Parker &Heisenberg,1992)以外,还突出了社会和制度安排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Foliar,1992)、经济和社会网络的重要性以及各种外部性(Harrison,1992)。从创新和成本角度梳理,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当地各行业的集聚所形成的规模经济,实现行业内部和行业间的知识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发展(Philippe Martin,2001)。结合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后,经济地理学家(Martin,1996;Keeble et al.,1999)又试图从社会、心理、文化甚至环境维度的考量。通过探讨地理集聚对经济绩效、规模和区位的重要作用发现,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制度的制定水平(Keeble et al.,1999)在成功的集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理集聚影响着经济发展(Nicholas Craft,2001)。

国内也涌现出了大量通过考察产业集群阐释区域经济绩效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形成原因、创新环境、中小企业集群方面。产业集群的兴起原因被认为是区域效应和集聚效应博弈的结果(戴卫明,2005)。葛立成(2004)建立起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解析了产业集聚的类型、发展壮大的方式及其与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关联。樊圣君、张旭亮(2001)等从区域创新环境角度来看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区域产业集群对区域外部拓展来说具有比较优势。

产业集群价值链理论

产业集群是特定的产业集聚现象,根据集聚的地域规模差异性,结合Gordon and McCann(2000)提出集群的三种类型,分别从三个维度对产业集群进行定义:一是基于简单集聚模式的分析,强调的是企业内部网络和价值链体系的形成,企业间联系不如后两类紧密;二是基于工业园区模式的分析,重点考察同一产业内、不同生产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供应链的特征,这个集群概念下的企业群属于同一行业,并有着正式和非正式的互补关联;三是社会网络模式的分析,重点研究集群内不同产业不同企业间的联系。

以上三个分析维度虽然在集聚的地域规模上相区别,但区域内产业的集聚均体现出类似特征。集群中企业主体在特定区域集聚,它们直接的共同作用和相互联系导致企业集群成为一个有机的经济整体,有利于降低各参与主体有形和无形的交易成本,体现了区域同一性;集群内不同产业间形成的专业化分工,基于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使区域实现规模化生产,体现了区域专业性;区域内各企业主体或部门间形成的关系网络和区域信息平台,有效降低了要素资本和商业信息的流动成本,体现了区域共享性。在网络分析维度下的产业集群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使区域内机构和企业易于捕获、存储和交换信息的最大可能性,形成多产业多参与者的产业链和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与产业相联系的网络体。产业集群除了实现了经济创造,其关系网络也促进了知识、信息的相互扩散,由于知识具备公共物品的特征,存在非竞争性和部份排他性,从而产生知识的“溢出效应”。从要素层面来看,集群中的企业主体一般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社会网络下的隐性知识在有着共同企业文化、语言、社会规范和共同价值观的社会系统中可实现更好的转移,在集群经济中可以建立起各成员间基于信任的社交网络,而信任、规范和参与者间互动即为社会资本,是促进一个地方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能力的积极因素。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Marshall(1890)首次试图解释经济集聚,并认为集聚现象所表现出来的优势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拥有雄厚的专业技能资源、形成关联大市场的专业化市场开发公司、存在相关附属行业的交易行为以及存在知识“溢出效应”。他利用“成本与收益”分析方法实证了规模经济导致了产业集聚现象。而区域经济学在分析规模经济形成的过程中更多的考虑了运输成本对产业集群的影响,并引入了空间因素,形成了区位论,解决了产业集群的地点问题。

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看,将规模经济引起产业集聚过程中区域内某行业的供给曲线变动作为分析对象。如图1所示,假定该区域内的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而非垄断企业,它们的行为不会对该行业产生影响,由此可从行业中众多类似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RAC的最低点推导得出,这个成本固定的行业供给曲线S1是水平的。随着行业的扩张,如果新进的企业存在规模经济,而行业不存在规模经济,那么意味着每一个新增的企业将使企业的LRAC曲线的最低点变的更低,行业的LRAC曲线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RMC将向右下方倾斜,最终行业成本不断下降,行业供给曲线必然成为新的曲线S2。另外,该行业产品需求的增加(从D1点到D2点),将导致产出的增加和更低的产品价格。规模经济导致行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使得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决策者选择向区域内的聚拢,形成产业集群,而更大规模的集聚将增加需求,最终引起区域总产出的增加和集群内产品价格的降低,从而增加区域整体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增长。

从社会网络角度来看,通过实现专业化分工、集群内部形成制度壁垒以及集群外部因素对集群的相互作用等过程,形成产业集群内以知识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为代表的“无形资本”,这些“无形资本”和土地、物资资本、劳动等“有形资本”,相结合形成使产业集群产生乘数效应,高效率促进一个地方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能力。首先,产业集群中的专业化分工实现了报酬递增,是形成经济效应的动力机制,实现规模经济的企业在区域的聚集又使区域获得了范围内的规模经济;其次,集群内包括交易技术和方式等在内的参与机制影响由信息搜索和交流产生的交易成本,并由于创新的形成在产业集聚区内形成制度壁垒,使得企业在区位决策时受到制度的约束或限制,不同的产业制度造成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再次,区域内以信任、规范和参与者间活动为代表的社会资本,弥补了不完全契约下的低效率问题,在集群中学习和创造变得更加容易。集群网络作为提供信息的渠道和创造知识的途径实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

云南省区域性产业集群及地方经济发展现状

(一)云南省产业集群现状

近年来,云南努力构建了滇中、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和滇西北、滇西南5大区域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分工有序、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板块,产业集群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各区域产业布局分别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环保型和外向型、特色经济和外向型、特色绿色经济和外向型、清洁载能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为重点。截至2013年末,在昆明、曲靖、玉溪、红河、保山、普洱等州市形成了30余个产业集群,规模经济效益明显,带动了当地和区域内优势产业和经济的快速腾飞(见表1)。

(二)云南省区域性产业集群发展优势

首先,资源储备丰富,区位优势突出。云南省内拥有富足的矿产资源、有色金属资源、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可再生能源等,在特定的地理区划内进行集群化生产具有现实性。同时,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毗邻,较低的运输成本使得云南能够直接搭建中缅输油管道进口石油,为省内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输送。其次,产业基础较好,特色省情加分。云南省目前的工业和支柱型产业提供内部保障。尤其强调的是,云南属于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众多,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结合工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以及能源开发产业为主体,以“云南模式”、“云南现象”等民族文化为底色的特色产业体系。再次,需求层次提高,发展潜力巨大。由于云南省属于沿边多民族省份,相较东部沿海省份起步较晚,省内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观念等都较落后,但随着区域性经济战略的推进及消费意识的渗透,居民收入水平逐渐提高,省内各区域消费倾向呈现出多样性、持续性等特征。加之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昆明、大理得天独厚的宜居环境,吸引了不少省外游客和外来务工者,也为区域内消费市场的扩大客户空间。

图1 成本固定的行业供给曲线S1和成本逐步下降的行业供给曲线S2

图2 云南省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路径

(三)云南省区域性产业集群发展劣势

首先,专业分工程度低。企业集群已是目前云南省层面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地区经济扩张的重要手段,虽然云南省多个县市在形式上实现了产业集群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受传统意识影响独立性仍然较强,存在产业专业化程度低、协作分工不明显等问题,没有真正形成企业间人员、信息、技术的合作,影响了整个集群的竞争力。其次,产业关联度低,产业“断”链明显。云南省各州市目前大多借助于一个或者几个主导优势产业,并以此为中心带动附近资源的流通,加速相关产业的聚集。但相关的上下游产业以及支撑性、互补性产业之间的配套协作不多,产业链欠缺相关产业的整合和产业的连续性,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难以纵深发展。再次,园区建设质量不理想,产业根治性不强。目前云南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大多以园区建设为依托,但却有量无质。很多企业只是实现在园区空间上的简单集中,部分企业更有借园区优惠圈地的企图,一旦别的地方推出更加优惠的招商政策,企业可能会出走园区。同时,园区缺乏相应的考核退出机制,不少亏损企业只要未达到破产警戒线均会选择滞留。此外,园区内产业根植性不强,由于园区企业较大流动性导致产业结构和形态上的趋同,集群不能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不利于集群的长期发展。

区域性产业集群影响云南地方经济增长的路径

结合云南产业集群现状及云南区域经济近年来的发展形势分析,利用区域乘数效应、投入-产出效应作为分析工具,总结出云南省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路径。

近年来,云南省政府层面推行了各项促进产业集群和空间布局规划的政策,鼓励了园区建设、高新产业集群建设以及原有产业在区域内的集聚。一方面,各企业在地域内的聚集或新产业的出现通过区域乘数效应引起集群内各主体供需连锁反应,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推动第三产业发展。通过连锁反应使区域经济总量获得一个正的增加值,形成新的区域经济门槛。新集聚地相关配套设施、机构的建设产生刺激,通过二次乘数效应吸引来新一轮投资。集群发展通过结合专业化分工和便利的内部交易,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产业集群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首先,集群内企业能根据外部交易条件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通过投入-产出效应,以低成本获得产业的整体升级和组织结构优化。其次,集群发展促进了产品和技术的创新,相对于集群外独自发展的企业更容易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和升级。再者,集群内容易形成网络化、协作化、竞争化的生产体系,使得生产要素具有高度的流动性。例如呈贡斗南花卉市场在全国占了70%的市场份额,不仅辐射和带动了全省81万花农增收致富,围绕斗南花卉市场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配套和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提供6万多个就业岗位,更多的非主体行业的劳动要素迁移到了斗南经济圈,给地方经济带来了额外的价值创造。再如,截至2013底临沧市共有茶叶初制所1059个,获生产许可证茶叶加工企业156户。产业集聚激发了各个企业的创新动力,甚至提高了行业的协作效率,降低了长期平均成本。

从推进云南省各州市地区城镇化进程来看,各州市各地区对中小企业集群的鼓励从某种程度上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了农村的工业化,继而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建设。同时,产业集群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创造了就业岗位,维护了社会稳定。截至2011年底,富民“工业上山”工业园区已建成投产企业55个、在建项目40个、办理开工前期手续项目41个,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5亿元,显著拉动了第二产业,并兼顾带动第一、第三产业协同发展,提高了当地就业水平,极大地改善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为构建城乡互补互惠的产业格局打下了重要基础。

如图2所示,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作用来看,产业集群式发展也带动了省内部分贫困和落后地区发展,通过挖掘地区特色产业,刺激当地经济增长,实现了云南省内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通过产业集群能够有效发挥边缘地区潜在特色优势,通过局域信息网络平台有序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例如昭通的天麻产业、普洱的茶产业、怒江州的高原生物医药产业,一方面可扩大经济总量,一方面可以调整州市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实现云南省各地区经济较均衡发展。

结论和建议

上述对云南省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分析表明,在云南省现阶段经济制度和产业结构下,整合地方优势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产出效率,有助于社会劳动分工专业化和集群价值链深化。基于以上观点,提出产业集群促进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建议:

一是合理的集群政策支持,进一步提高集群的专业化程度。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新亮点的工业园区建设就是政府积极干预的结果,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工业园区仍发挥了明显的集群效应。因此,政策层面应从财政与金融方面引导要素集聚,在可行范围内支持区域集群产业发展。

二是培育专业化市场,提高分工专业化。客观现实表明目前云南省在区域内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间细化分工和合作交流较少,阻碍了高效生产格局的形成,抑制了关联产业的协调带动。所以,浓缩提炼集群产业价值链,构筑空间价值结构,培育分工明确的专业化产业和合作紧密、企业关联度较高的区域化产业格局,是推进经济发展的重点所在。

三是鼓励技术创新,倡导高科技集群。云南省内产业集群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产业的深层次发展。一方面要立足区域自身特色优势,依托丰富自然资源发展资源型产业集群、依托当地传统优势打造工业支撑型集群;另一方面要加强集群内相关企业间的信息互动和知识串联,帮扶弱质企业一致发展。

1.张洪潮,赵丽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耦合效应的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3(5)

2.孙启明,白丽健,彭惠,宋阳.区域经济波动的微观动态基础:企业迁移和产业转移[J].经济学动态,2012(12)

3.周杰文,张清正.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3(10)

4.刘继旺,孟彦菊,兰海强.云南省各州市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红河学院学报,2013(2)

5.晏雄.云南企业集群发展现状及路径选择[J].云南社会科学,2010(4)

6.惠宁.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06

7.程婷.西部地区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猜你喜欢
云南省集群区域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