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
——以崇明东滩启动区市政道路为例

2015-07-12 08:23张春华
园林 2015年6期
关键词:东滩石楠崇明

文·图 ◎ 张春华

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
——以崇明东滩启动区市政道路为例

文·图 ◎ 张春华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使绿色空间延续,还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不影响道路交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将道路绿地使用功能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为市民服务。现以上海崇明东滩启动区市政道路(一期)工程Z1路北段为例,阐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生态设计,以供同行参考。

项目概况

崇明东滩位于上海市崇明岛崇东分区,三面环水。区域由陈家镇、东滩湿地、东滩候鸟自然保护区等组成,是上海市区进入崇明岛的门户区域,也是“东海瀛洲”最东端的入口区域。东滩既是中国在城市化地区进行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的示范性地区,也是上海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样板。而东滩启动区是以“生态足印”理念为基础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市镇”。东滩启动区位于崇明东滩南部长江口地区,现状土质为吹填土(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以粉性土为主,夹薄层粘性土,局部夹粉砂,土质松散且不均匀。

图片说明

1. 项目位置图

本项目Z1路北段西起东滩上实地界,东至规划Z2路,道路总长约3.1千米,是为除崇明大道外,崇明进入东滩启动区的又一重要城市主干路。其中,Z1路北段(东滩上实地界至东团公路)道路红线宽度为50米,道路全长970米。中央分隔带宽8米,机非隔离带宽6米。Z1路北段(东团公路至规划Z2路)道路红线宽度为40米,道路全长2 130米。中央分隔带宽8米,机非隔离带宽1.5米。

2. Z1路北段中分带规则式和自由式相结合,间或展现道路绿化中精致细腻的景观节点

道路绿化整体景观定位为“生态足印景观大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道路周边不同的用地性质,包括中部及北部的居住生活组团以及商住综合组团等,将Z1路北段由西至东划分为低碳生活游憩带和商业娱乐景观带。

植物配置原则

1.适地适树 本项目多采用乡土树种,充分体现城市文化的特色。崇明当地土质偏盐碱,对树种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同时崇明又属沿海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所以苗木宜选择一些抗风性强、耐盐碱、鸟嗜蜜源的乡土树种。

2.植物配置多样化 植物种植采用乔灌草有机结合,多层次配置方式。采用各种乔灌木及花色、叶型不同的地被植物组景,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植物景观,配合植物季相、色相的变化,提高景观的观赏性;分隔竖向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并注重各种形式搭配以突出层次感;植物造景要合理搭配,疏密相间,注重整体景观效果。

3.生态效益最大化 将Z1路北段结合道路两侧退界绿化,使道路绿化与外围环境融为一体,将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遵循生态学基本原理,形成多层结构植物群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屏障功能。同时以建设高标准的城市道路绿化体系规范自己,运用丰富的植物品种,来构筑景观与生态功能兼顾的绿色长廊。

4.景观与功能兼顾 分车带的绿化设计注重景观与视线的引导作用,同时兼顾指示性功能,此举合理化设计,使游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感觉。在道路交叉口处,鉴于驾驶者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低矮灌木或地被。

5.苗木发展可持续 在选购苗木时,充分考虑到植物的长势因素,合理选择苗木规格,控制景观造价,做到既能满足前期景观效果,又能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应合理划分景观段落布局。根据道路形式、长度可将整条道路的绿化分为若干个道路绿化标准段。例如:Z1路北段根据控规确定的道路周边不同的用地性质,将其由西至东划分为低碳生活游憩带和商业娱乐景观带两部分,然后再根据道路交叉口节点、道路块状绿地等进行景观段落分割,在各主要节点处运用龟纹石等进行植物造景。

图片说明

3. 骨干乔木树形优美、姿态婆娑,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4. 中间段上层乔木以树阵形式规则排列,下层配植自由色块形式,形成一条美丽景观带

5. 在道路安全岛处主要以低矮木本植物为主,保证美观而又通透效果

6. 6米宽机非带绿化景观布置

7. 1.5米宽机非带绿化景观布置

8. 处于桥上的机非带绿化景观布置

1.中央隔离带形式

Z1路北段中分带形式为:上层采用规则式和自由式相结合组成统一乔木层形式。在道路交叉口、景观节点处采用自由式种植手法,结合微地形,形成植物组团,主要骨干乔木选择树形优美、姿态婆娑的多杆朴树、多杆女贞、多杆银杏、多杆香樟等;中层搭配开花灌木如垂丝海棠、日本早樱、红枫、大花石榴及常绿金桂、红叶石楠等,做到四季有景,在视线焦点处适当配置球类如红叶石楠球、金森女贞球、红花檵木球、龟甲冬青球等,结合置石,丰富植物层次;下层搭配些较野趣、易养管植物如黄金菊、毛鹃、金边阔叶麦冬、紫娇花、连翘、银姬小蜡等,展现道路绿化中精致细腻的景观节点。其余中间段上层乔木以树阵形式规则排列,常绿和落叶树种相互交替,如香樟、黄山栾树、无患子等,赋予季相和色相的变化。下层配植采用自由式色块形式,如红叶石楠、金森女贞、南天竺、黄金菊、金边阔叶麦冬等,呈现一条美丽的色带。乔木树阵突出中分带的气势,同时体现了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道路安全岛处必须考虑到行车视线问题,主要以低矮木本植物为主,如瓜子黄杨、金边阔叶麦冬、毛鹃、月季等,局部点以景石配以红枫、罗汉松、苏铁,以保证美观而又通透的效果。

2.两侧机非隔离带形式

Z1路北段两侧机非隔离带宽度有6米和1.5米两种形式。6米宽机非带上层采用规则式种植手法,以乔木和花灌木相交替种植,乔木以行道树形式单排种植,而花灌木则以双排种植,形成线形景观序列;下层也采用规则式布置手法,在品种选择上采用高低错落灌木,从道路沿线视角出发,下木具有层层递进的层次感。6米宽机非带上层植物主要选择香樟;中层花灌木以垂丝海棠为主;下层低矮灌木或地被选用黄金菊、花叶美人蕉、金边阔叶麦冬、红叶石楠、金叶大花六道木。1.5米宽机非带上、下层均采用规则式种植手法,上层选用香樟以行道树形式单排栽植,香樟下以木槿、球类成组间隔种植,丰富机非带植物的立面层次。下层灌木以金叶大花六道木和红花绣线菊两个品种相交替条状种植,营造出“人行树荫下,花草随行间”的景观。若机非带处于桥上,则不能种乔木,选用红叶石楠球以5棵为一组间段种植,下层选用瓜子黄杨块状栽植。

3.与其他道路相交节点的处理形式

中央分隔带节点:景观节点处于不同走向道路的交接处,运用造型树如罗汉松、紫薇桩等与景石搭配,颇具城市个性,适当可点缀姿态优美的大乔木如多杆乌桕、多杆女贞等,配以自然地被组合,使道路节点景观具有一定冲击力,充分展现城市韵律美。

图片说明

9. 常绿小乔木或大灌木与色叶灌木色块的组合,也能形成视觉上的冲击

两侧绿化块状节点:采用自然式布置手法,体现开阔、自然、生态的景观效果。具体设计采用营造微地形方式,运用常绿小乔木或大灌木如金桂等作为背景,加上曲线型灌木色块的组合,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力;整个绿化带中间点植姿态优美的高大乔木;下层种植以红叶石楠球、金叶女贞球、红花檵木球等球类来点缀景观,既绿化美化景观,又保证视线畅通。这种处理形式最终达到植物的季相变化,层次鲜明,重点突出,景观空间开闭有度,真正做到了“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开辟了形式多样的开放空间。设计呈现的是适宜的道路绿化带空间,拉近了人与绿地的距离,充分体现了“生态足印”的理念,达到生态道路的效果。

10. 中央分隔带景观与景石搭配,颇具特色

4.公交停靠处绿化处理形式

车行道外两侧绿化带遇到公交停靠站点位置时,绿化带往往比较狭窄,设计时采用低矮灌木色块组合,以花灌木点缀其中,简单质朴,与周边景观风格迥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采用自然式种植的方式来打造精致细腻的景观,可适当消除人们在候车时的焦躁心情。植物品种主要为金桂、红叶石楠、红枫、日本早樱、垂丝海棠等,下层适当配置金叶女贞球、龟甲冬青球、红花檵木球等以及一些色叶或开花地被。

结语

崇明东滩生态城道路是整个新城的血脉和骨架,是城市居民出行和对外联系的廊道,是旅游者对城市整体印象的第一接触点,故而,对生态城道路景观进行总体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设计师力求既能够满足道路行车安全功能需求,又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景观道路。整体设计强调生态绿廊、景观廊道的概念,使道路景观作为生态城绿色线性空间的对外展示窗口。

张春华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园林专业毕业,现为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五所景观设计师。

猜你喜欢
东滩石楠崇明
美丽的东滩湿地公园
花香不太美好的石楠
琵琶扣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兖矿集团东滩煤矿应用自移式皮带机尾提升综掘工作面智能化水平
美好时光里,石楠犹自开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石楠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
冬日时节必吃哪5道地道崇明菜?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崇明模式 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