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园2种食心虫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

2015-07-12 14:33闫文涛仇贵生张怀江孙丽娜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5年8期
关键词:桃小封三食心虫

闫文涛,仇贵生,张怀江,孙丽娜,岳 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 125199)

果树医院

苹果园2种食心虫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

闫文涛,仇贵生,张怀江,孙丽娜,岳 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 125199)

1 桃小食心虫

1.1 危害特点

以幼虫蛀害幼果,由入果孔溢出泪珠状汁液,干涸成白色蜡状物,受害幼果发育成凸凹不平的畸形果,幼虫钻出果外,果面留有较大虫孔,孔外有时附着虫粪(见封三图版)。

1.2 形态特征

(1)成虫 体长7毫米左右,身体灰褐色,复眼红褐色,前翅灰白色,中部近前缘有1个金色三角形蓝黑色斑,翅面有7~9簇斜立毛丛,后翅灰色;雌蛾下唇须长、前伸如剑(见封三图版);雄蛾下唇须短,向上弯曲(见封三图版)。

(2)卵 卵近圆桶形,初产时黄白色,渐变为橙红色至深红色,卵面密生小点,顶部略宽,卵顶周围有2~3圈“Y”形刺(见封三图版)。

(3)幼虫 老熟幼虫长约12毫米,纺锤形,头褐色,前胸背板深褐色,身体桃红色(见封三图版)。

(4)蛹 蛹长约7毫米,黄白色,近羽化时灰黑色。越冬茧近圆形(见封三图版),夏茧为椭圆形(见封三图版)。

1.3 发生习性

桃小食心虫在甘肃省天水地区1年发生1代,在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和陕西省1年发生2代,在山东、江苏和河南省1年发生3代。

越冬幼虫解除休眠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低温处理,冬茧在8℃的低温条件下保存3个月可顺利解除休眠。在自然条件下,春季当旬平均气温在17℃以上、土温达19℃、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上时,幼虫则能顺利出土。

在辽宁省,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一般年份于5月上旬破茧出土,出土期延续到7月中旬,盛期集中在6月。出土后在地面作夏茧化蛹,蛹期半个月左右。6月上旬出现越冬成虫,一直延续到7月中下旬,发生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虫白天在树上枝叶背面和树下杂草等处爬伏,日落后活动,前半夜比较活跃,后半夜(0:00—3:00)交尾。交尾后1~2天开始产卵,多产于果实萼洼处。雌虫平均产卵44粒,最多可达110粒。卵期一般7~8天。第1代卵发生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盛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初孵幼虫有趋光性,集中果面亮处爬行,寻觅适宜部位蛀入果内。随果实生长,蛀入孔愈合成一个小黑点,孔周围果面稍凹陷,多虫为害果实则发育成凸凹不正的畸形果。幼虫在果内蛀食20~24天,老龄后,从里向外咬一较大脱果孔,然后爬出落地,一部分入土作茧越冬,另一部分在地面隐蔽结茧化蛹。蛹经过12天左右羽化,在果实萼洼处产卵发生第2代。第2代卵在7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发生,盛期为8月上中旬。幼虫孵出后蛀果为害25天左右,于8月下旬从果里脱出,在树下土里作冬茧滞育越冬。

1.4 防治技术

桃小食心虫的防治应采用地下防治与树上防治,化学防治与人工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原则。根据虫情测报开展适期防治是提高好果率的关键一环。

(1)农业防治 ①冬季翻耕 结合冬季深翻施肥,将树盘内10厘米深土层翻入施肥沟内,生土撒于树盘表面,可将越冬幼虫深埋土中,将其消灭。②地面盖膜 以树干基部为中心,半径1.5米左右的范围内,覆盖塑料薄膜,边缘用土压实,可阻挡越冬幼虫出土和羽化的成虫飞出为害。③摘除或拣拾虫果 及时摘虫果、拣虫果,可以减少树上用药次数,或不施药。一般摘除虫果是从6月下旬开始,每半个月进行1次。④果实套袋 于花后10~25天,结合疏果给果实套袋,可高效控制桃小食心虫为害。

(2)生物防治 ①甲腹茧蜂 该虫1年发生2代,将卵产在桃小食心虫卵内,随桃小食心虫卵孵化而孵化,后滞育,待桃小食心虫幼虫4龄时,发育加快,至寄主作夏茧后,将寄主食尽,在寄主夏茧内结茧化蛹。被寄生的茧一般比正常茧小2~3毫米。越冬代寄生率只有2%左右;第2代寄生率为34%~50%。②中国齿腿姬蜂 该虫1年发生4代,以蛹在茧内过冬,4~5天孵化,成虫将卵产在寄生幼虫体内,老熟后在寄生幼虫体外结茧化蛹,寄生率为20%~30%。

(3)化学防治 ①树下地面防治 根据幼虫出土的监测,当幼虫出土量突然增加时,即幼虫出土达到始盛期时,应开始第1次地面施药。可用40%毒死蜱微乳剂300倍液,均匀喷洒在树盘内。②树上化学防治 依据田间系统调查,当卵果率为1.0%~1.5%时,应立即喷药,可选择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3000~4000倍液、20%甲氰菊酯微乳剂3000倍液、2.5%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剂3000倍液等药剂,均有较好的防效。

桃小食心虫防治技术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桃小食心虫防治技术模式图

2 梨小食心虫

2.1 危害特点

幼虫为害果实多从梗洼、萼洼以及果实与果实相贴处蛀入。前期被害的果实虫道较浅,蛀入孔周围凹陷,变黑腐烂,表面有细粒虫粪,俗称“黑膏药”。后期被害的果实蛀入果孔周围绿色,脱果孔较大,周围附着有虫粪(见封三图版)。剖开虫果可见虫道直向果心,幼虫咬食种子,虫道内和种子周围有细粒虫粪(见封三图版)。“黑膏药”和直向果心的虫道是鉴别该虫的重要依据。

2.2 形态特征

(1)成虫 体长4.6~6.0毫米,翅展10.6~15.0毫米。身体灰褐色,无光泽。前翅灰褐色,无紫色光泽(苹小食心虫全体带紫色光泽)。头部具有灰色鳞片;触角丝状,下唇须灰褐色、向上翘。前翅混杂白色鳞片。中室外缘附近有一个白斑点是本种显著特征。肛上纹不明显,有2条竖带,4条黑褐色横纹。前翅前缘约有10组白色钩状纹,近外缘有10多个小黑点。后翅暗褐色,基部较淡,缘毛黄褐色。与苹小食心虫的另外一个区别为前翅外缘不是很倾斜。静止时两翅合拢,两外缘构成钝角,而苹小食心虫两外缘构成锐角,各足跗节末端灰白色,腹部灰褐色(见封三图版)。

(2)卵 卵扁椭圆形,长0.6毫米左右,半透明,中部隆起,初孵乳白色,后淡黄白色。

(3)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10~13毫米,初孵化时白色,头与前胸黑色。数日后非骨化部分淡黄白色或粉红色。头部黄褐色,前胸背板浅黄白色或黄褐色,臀板浅黄褐色或粉红色。腹部末端具臀栉4~7刺,用以弹去粪粒,可据此特征与桃蛀果蛾幼虫(无臀栉)相区别。梨小食心虫腹部背面每节无桃红色横纹,可与苹小食心虫幼虫相区别。

(4)蛹 蛹体长6~7毫米,纺锤形,黄褐色,复眼黑色。第3~7腹节背面有2行刺突;第8~10腹节各有1行较大的刺突,腹部末端有8根钩刺。茧长16毫米左右,扁椭圆形,丝质白色。

2.3 发生习性

华北及江南等地1年发生3~4代,黄河故道及陕西关中地区1年发生4~5代,南方各省1年发生6~7代。各地均以老熟幼虫主要在树体翘皮裂缝中结茧越冬,或在树干基部接近土面的根际处或地表面土中越冬,或在果实仓库堆果场及其果品包装点、包装器材等处越冬。但以梨树和桃树老翘皮下越冬为主。

1年发生3~4代的桃、梨混种地区,越冬幼虫于4月上中旬化蛹,越冬代成虫一般出现在4月中旬至6月中旬。这一代成虫卵主要产在桃树新梢上,卵盛期为4月下旬至5月。

第1代成虫大部分发生于5月,主要为害桃。成虫发生于6月中旬至8月上旬,卵大多产在桃树上,少部分产在梨树上,卵盛期在6月至7月上旬。

第2代幼虫大部分发生于7月间,主要为害桃梢,也有少部分为害桃果及苹果和梨早熟品种果实。成虫发生于7月中旬至8月下旬,卵主要产在梨树上,少数落在桃树和苹果上,卵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

第3代幼虫大部分发生于7月底至8月初,主要为害梨果。成虫发生于8月中旬至9月下旬,卵主要产在梨树上,卵盛期在8月下旬。第4代幼虫大部分发生8月下旬至10月,完全为害果实,10月中旬陆续脱果越冬。

温度、湿度和光照是影响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繁殖的重要因素。梨小食心虫在平均温度10℃以上时开始化蛹。成虫活动产卵的适宜温度为21.5~23.5℃,在越冬代成虫产卵期,20:00时温度低于18℃时产卵量减少,高于19℃产卵量增多,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梨小食心虫发育天数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梨小食心虫成虫活动交尾要求70%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因此在雨水多的年份,湿度高对成虫繁殖有利,产卵量大,危害严重。幼虫脱果后,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是否化蛹,主要决定于幼虫生活期的光照长度,在每天14 小时以上的光照条件下发育的幼虫几乎全不滞育,当每天11~13小时的光照条件下,可使90%以上的幼虫进入滞育。

2.4 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①避免桃、梨等果树混栽 建立新果园时,尽可能避免桃、梨、苹果、杏、李、山楂、樱桃、枇杷混栽或近距离栽培;在已混栽的果园内,应重点防治梨小食心虫的主要寄主植物,做到合理配置树种,合理防治。②消灭越冬幼虫 早春发芽前,进行刮树皮,刮下的树皮集中烧毁;越冬幼虫脱果前,在主枝主干上束草诱杀脱果越冬的幼虫;清理果箱、果筐、堆果场的越冬幼虫。③剪除受害梢、摘掉或拾捡被害果 4—6月及时剪除被害的虫梢,8月前后经常检查被害果,及时摘除或拾捡,并集中深埋。④果实套袋 于花后10~25天,结合疏果给果实套袋,可高效控制梨小食心虫为害。

(2)生物防治 梨小食心虫产卵初盛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每5天放1次,每次每亩3万头左右,可有效防治第1、2代卵,田间寄生率70%~80%。此外,白僵菌和杀螟杆菌对防治初孵幼虫及越冬幼虫均有一定效果。另外还可使用人工合成的性诱芯,大面积进行诱捕、迷向防治,对控制该虫有较好的效果。其主要天敌包括:中国齿腿姬蜂、晋草蛉、小花蝽等。

(3)化学防治 依据田间调查,掌握各代成虫盛发期和产卵孵化高峰期,在成虫高峰出现后3~5天或当卵果率连续平均达1%时,及时喷药,会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常用的药剂有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20%甲氰菊酯水乳剂3000倍液、2.5%溴氰菊酯微乳剂2000倍液、20%氰戊菊酯水乳剂20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2000倍液等。喷药应在果实采收前1个月进行。

梨小食心虫防治技术模式如图2所示。

*果树产业技术体系辽宁创新团队(LNGSCYTX-13/14)。

图2 梨小食心虫防治技术模式图

猜你喜欢
桃小封三食心虫
封三
封三
桃小食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封三
苹果免套袋栽培桃小食心虫的绿色防控技术
封三
桃小食心虫对桃树的危害及无公害防治
烟台桃小食心虫种群发生消长规律研究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
性诱剂在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测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