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职业化怎能凭自觉

2015-07-14 14:41熊丙奇
亚太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大学校长新任职业化

熊丙奇

近年来的大学新任校长就职演说,相比过去少了套话、官话,多了不少“干货”,也因此成为社会舆论观察大学校长办学理念的窗口。过去几年中,多位大学新任校长因在就职演说中明确表态不再申请新课题,不申报成果奖项而广受赞誉,因为其中传递出校长职业化的重要信息——新任校长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着更加清晰的定位。这也是所有新任校长就职演说的一个基调,即做“职业化校长”。

校长的重要职责就是管好一所学校,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为师生服务。这让笔者想起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搬椅子凳子的”,以及美国密西根大学校长柯尔曼访问中国大学时提到的“我虽然是校长,但我的权力很小,我不能命令其他人干什么或者不干什么,我只能鼓励教授们干什么,并且尽可能地调动资源,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为他们服务”。

但仅有表态还不够,如何让校长的就职演说落地更为关键,这就需要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事实上,类似当好“后勤部长”这样的话,早挂在一些大学领导的嘴边,但现实中由于缺乏现代治理结构,大学的行政权、教育权和学术权都集中在校领导手中。有的校领导很快忘记就职时说过的话,非但没有为师生服务的意识,还越权去干涉教育和学术决策,并由此滋生出教育和学术腐败。

美国大学校长说自己的权力很小,不是谦虚,而是事实。校长只有行政权,不掌握教育权和学术权,只是执行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决策,因而就是校长想用权力去命令教授干什么,也做不到。如果校长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教授,那么后果将十分严重,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将对校长提出不信任案。与美国大学校长权力受到制约不同,我国大学的校领导在校内却有较大的权力,主导教育和学术资源的配置,在教育和学术事务决策上有时也说一不二。

在这种情况下,校长的职业化更多地取决于校长本人的自觉,而不是一项制度安排。也正是这一原因,我国大学校长虽有职业化的意识,但在如何当好大学校长方面还没形成统一的共识。在有校长宣布不再带研究生的同时,也有校长宣布要继续给本科学生上课。而对校长的“不同选择”,有点赞者也有反对者。

如果有了大学校长职业化的制度设计,这些其实都不是问题。首先,校长的重要职责就是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对其的考核、评价除了管理业绩之外,不再考虑教育和学术因素;其次,如果学校建有民主管理、决策机制,学术自治、教授治学、学生自治,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可以通过畅通的渠道到达校长那里,且校长还被监督,何须校长通过授课了解学生,表达“亲民”?

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大学校长的任命、管理、考核,已经明确实行去行政化、职业化、专业化。因此,还应围绕这一目标,明确校长的权力、职责。如果有明确的制度,校长将更好地处理个体与制度、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校长在制度框架下履行职责,可以给校长岗位注入个性,保障学校精神、文化的传承,防止权力滥用、滋生腐败,也可以让自己关注于学校管理,因卓越的教育管理成就、服务师生的效率,从而成就为真正的教育家。(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大学校长新任职业化
省审计厅举行新任处长任职宪法宣誓仪式
为新任村干部廉政课叫好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Study in Lithuania : Not a minority language country , a variety of languages can be switched at any time
河南省水利厅2016年新任领导成员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新任省领导简介
怎样才能当好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