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5-07-14 02:29
学周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思维数学课堂教学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茨榆山乡总校土桥岭小学066500)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王素艳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茨榆山乡总校土桥岭小学0665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变学生的“要我学”为“乐学、会学、善学”是新课改提出的具体要求。小学生好奇、好异,蕴藏着极强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造情境,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发展。在参与课改的实验中,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探究。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创新

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导入新课时,根据数学课教学内容,创设具体情境,会使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新课后,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氛围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猜谜语:“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换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学生听完了谜语都瞪大眼睛,认真思考,很快猜出是日历。然后教师介绍年、月、日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如在教学分类课时,我先把教室布置成“模拟超市”把物品分类摆在货架上,让学生以购物的方式学习分类。

我们常常有按照一定的思路、固定的模式思考问题的习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会阻碍创新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另立新意,寻找与众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二、灵活运用教法,诱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敢创新

所谓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课堂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堂情绪而采用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多种教学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情绪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把教师讲解、启发与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培养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商末尾的0的余数除法时,可先设计三道数学题。一道正好除尽,一道商的中间需要补0占位,一道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学生在做题时,第一、二道没有问题,但第三道就不会做了。有的学生依照中间的0的做法在商的末尾补0。这时学生就有了困惑,教师可抓住这个机会启发、诱导他们,让他们小组合作完成这道题。

求异是创新的灵魂,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讲授“9加几”中“9+5=”时,我本想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得出结果,体会其中算理。这时,A生迫不及待举起了小手,他说:“把5分成4和1,9+1=10,10+4=14。”我当时特别高兴,“凑十法”就这样被导了出来。于是,我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这道算式还有多种算法,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出乎意料的情况发生了,B生:“老师我知道,把9分成4和5,5+5=10,4+10=14.”“老师,我还知道,9+1+1+1+1+1=14.”学生纷纷发言,创造思维的火花一一点燃。可见,只要我们适时抓住机会点拨,学生是有潜能可挖的。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求异思维能力,试想,教学活动若过早止步,将会泯灭学生多少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动手操作,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善创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说明了动手操作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感性知识,为学生进行思维支柱,而且能使学生在操作中恍然大悟,产生学习兴趣。我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运用教具直观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外,更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加深对数字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形成了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

如在教学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我课前先准备一张大的平行四边形,把一角剪掉然后和另一边的角拼在一起,组成一个长方形,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让学生在操作中既学会了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理解了公式的来龙去脉。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产生兴趣。

四、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创新

课前复习和巩固练习是检查教学效果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环节,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练习又是稳定学生和认知结构的一种特殊化训练过程。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的铺垫练习是:提出射线、直线等知识。设计的基本练习是,指出黑板上的角、墙角、红领巾的角。并说出角的顶点和边,折纸角等。设计多变式的练习题指出下列图中各有几个角,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再设计剪纸。拿出一张纸用剪刀剪一刀,剩下的图中留一个角,两个直角、三个直角、四个直角。这样由浅入深的程序出现,使学生主动探究、研究、练习。生生合作,小组交流,在练习中掌握了知识间的联系,达到了综合运用,发展了学生的兴趣。实践探索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要让学生有所创新,就必须放手让学生实践探索,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乐于创新。

五、体验成功,让学生爱创新

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是使学生获得数学乐趣的捷径。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我注重教学情景,做到由单一知识的传授者转变自己的角色,与学生融为一体,和学生一起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综合练习时,我让学生自己编题,当学生计算着自己编出的题目时情绪很高,渐渐地喜欢上创新,爱上创新。

又如,教学分类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归类之中,将商品分为学习用具、玩具、生活用品三大类,当学生进入情景之中时,抓住时机,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引入主题图,在“顾客”与“售货员”的对话中,一买一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接受新知识,体验成功,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善创新、乐创新、爱创新。

总之,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持之以恒,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提高,把学生培养成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高素质的人才。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适时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乐中学会知识,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有效的效果。新课改期待着我们对数学课程改革的参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是最好的改革。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思维数学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