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优秀110米栏运动员摆动腿技术

2015-07-17 10:26鲍文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22期
关键词:跨栏初学者夹角

□ 鲍文(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跨栏跑是田径项目中技术含量较高,技术动作较复杂,对运动员身体的协调配合,对速度、力量、柔韧、灵敏、耐力等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从目前该项目的发展水平来看,人们在不断提高运动员平跑速度的同时,也十分重视运动员的过栏技术。在跨栏跑技术中,跨栏步技术成为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完善跨栏步技术,是提高跨栏跑完整技术动作和运动成绩的关键。跨栏步技术的关键是摆动腿过栏技术。合理的摆动腿过栏技术,可以减少因过栏而造成的速度损失,对缩短栏上时间,提高栏间速度十分重要。

在跨栏技术中,摆动腿的过栏技术对提高跨栏运动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摆动腿屈膝高摆和积极下压技术是摆动腿技术动作中的关键技术,在跨栏跑或练习过程中,摆动腿屈膝高摆时应注意充分折叠,膝关节外转高抬,足尖勾起,屈膝攻摆,积极“鞭打”并快速下压式着地,有效减少腾空时问,缩短跨栏步的腾空距离,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过栏而造成的水平速度的损失,为更快的过渡到栏问跑提供有利的条件。它们在跨栏跑全程中对提高整个跨栏技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跨栏步技术既表现了跨栏跑的项目特点,又是决定跨栏跑技术和成绩优劣的关键环节。多年来,人们在实践中逐步认识跨栏步的运动规律,获取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运动员在完成跨栏步中摆动腿技术动作存在一些问题。如整个跨栏步中摆动腿运动路线;膝关节折叠及打开时机;下栏着地支撑等问题,即在跨栏步中摆动腿技术不能体现合理性、经济性、实效性。

本文试图针对上述问题,查阅近年来国内相关文献,依据生物力学原理,借鉴优秀跨栏选手有关资料及本人多年训练研究,就跨栏步中摆动腿技术力学机制及正确技术予以阐述。对目前我国跨栏跑摆动腿技术的训练方法做一综述,旨在为广大跨栏学者,专家,教练及运动员提供实践、科学与应用参考依据。

1 、跨栏跑摆动腿技术的训练方法

1.1 、起跨攻栏瞬间摆动腿技术分析

起跨腿着地阶段,摆动腿在蹬离地面后应充分折叠并快速前摆,使摆动腿尽快靠近身体重心垂线,以减小因折叠不充分所产生的较大重力矩,尽早结束起跨腿着地时的前蹬状态,迅速转入缓冲阶段,同时摆动腿在这个阶段充分折叠前摆,增大起跨腿对地面的蹬伸力量而获得较大的支撑反作用力,增大起跨初速度。在起跨腿缓冲阶段,摆动腿应快速积极前摆,而非上摆。前摆的效果,一方面使身体重心迅速前移,同时又牵引起跨腿向前移动,而特别意义则在于能使在缓冲阶段的起跨腿膝关节在缓冲中同步快速前移,使起跨腿小腿在缓冲阶段就获得与地面构成的较小夹角,能为起跨腿起跨蹬伸时取得合适的起跨角,进而获得起跨后人体重心在空中的“平直”运动轨迹,起跨腿与地面夹角是评价摆动效果的重要指标。

初学者研究对象在起跨腿着地阶段,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平均值为84.42°(表1),高水平运动员的平均角度57.02°,由此可看出初学者在起跨腿着地阶段,摆动腿折叠的不充分,不利于摆动速度的加快,影响起跨攻栏的效果。起跨腿与地面的夹角是评价摆动效果的重要指标,角度越小,可以为起跨蹬伸时获取较小的起跨角,角度越大,则不利于起跨腿迅速形成合理的起跨角。初学者研究对象在起跨脚最大缓冲时起跨腿小腿与地面的夹角平均值为86.34°,高水平运动员的为69.6°。大部分同学的角度都明显高于优秀运动员。可以看出初学者在起跨腿着地阶段,起跨腿小腿与地面的夹角过大,起跨腿蹬离地面后,起跨初速度不够,会出现身体重心向上的现象,造成跳栏,飘栏动作,在空中浪费过多时间,影响下面技术动作的发挥。

表1 起跨腿着地阶段部分角度指标一览表(单位:°)

1.2 、起跨腿蹬伸至起跨离地瞬间摆动腿技术分析

在此阶段,摆动腿仍应始终折叠膝关节继续加速向前上方摆动。意义:首先,保持并继续增大摆动腿向前上方摆动的角速度,增大髋关节夹角,使身体重心大幅度前移,缩短身体腾空后飞行距离。同时又使起跨时保持高重心位置,减小身体重心的起伏波动差。其次,如果摆动腿直腿摆动攻栏,不仅摆动速度慢,而且还将形成一个使身体向上向后的转动力矩,亦即造成“跳栏”。

初学者研究对象在起跨离地阶段时,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平均值为91.1°(表2),高水平运动员平均值为77.2°。和表1起跨着地阶段相比对,一些运动员摆动腿折叠角度稍好于之前的折叠幅度,而一部分运动员的摆动腿折叠则有些过早的打开,不利于保持并继续增大摆动腿向前上方摆动的角速度,容易造成直腿攻栏。初学者应极制动,在起跨腿离地瞬间这个阶段,始终保持摆动腿的充分折叠,避免出现尽早打开。

表2 起跨腿离地瞬间摆动腿数据一览表(单位:°)

在摆动腿充分折叠的同时,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的大小是很重要的,并不是角度越大就越好,摆动腿折屈摆动的高度应有所控制,还应该按照运动员的身高和起跨时获得的垂直速度与过栏时运动员重心至栏顶的距离经济合理来确定。初学者运动员的大腿与水平面的夹角平均值为25.62°(表2),与优秀高水平运动员的平均值27.4°相差不多,说明初学者摆动腿上摆幅度较小。

1.3 、腾空过栏阶段摆动腿技术分析

当起跨腿蹬离地面,人体进入腾空阶段瞬间,摆动腿大小腿应迅速打开同时完成伸踩动作。在这个阶段,摆动腿必须在栏前就要开始做下压过栏动作,因为适宜的起跨距离和起跨角,决定了人体腾空抛物线最高点在栏前,摆动腿在栏前开始做下压动作时其脚与小腿均高于栏。如果在摆动腿过栏后开始做下压过栏动作,势必会造成栏上滞留时间长,过栏后着地点远,着地角小,着地后明显制动以及身体重心大幅度下降等一系列弊端。

初学者运动员摆动腿过栏瞬间膝关节角度平均值为144.2°(表3),而优秀运动员的平均值为165°左右,初学者运动员脚跟接近栏板瞬间膝关节角度平均值为190°,而优秀运动员的平均值为172°。并不是说摆动腿的膝关节角度越大就越好,角度太大说明已经出现直腿攻栏的现象,而角度太小,则表示摆动腿的大小腿打开的太慢,在身体前移过栏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踢栏现象。所以,在摆动腿大小腿迅速打开的同时,摆动腿摆至一定高度后,大腿应积极的制动,随即主动快速下压过栏,构成一个完整、协调的“鞭打”动作,有利于摆动腿快速过栏。

摆动腿大小腿充分打开是在栏板前就完成的,此时摆动腿的小腿与脚跟都高于栏板。初学者研究对象下压时摆动腿脚与栏板的距离平均值为0.11m(表3),优秀运动员平均值为0.19m。

表3 腾空过栏阶段摆动腿技术数据一览表(单位:°/m)

1.4 、摆动腿过栏着地支撑技术分析

下栏动作实际是以身体重心抛物线达到最高点后,摆动腿以大腿带动小腿积极下压,人体就开始自然下落,这一动作是靠臀大肌积极收缩来完成的。当摆动腿大腿积极下压时,起跨腿随之回收,屈膝外展,以膝高于踝经体侧迅速提拉,两腿在栏上形成杠杆作用,并协调而有节奏地完成剪绞动作。在无其它外力作用下,运动员主要下压摆动腿虽然不能改变重心运动速度和运动轨迹,但是能调整身体各环节重心相对位置,有利于尽早落地,有利于减小足着地时所形成的阻力和减少制动时间,取得迅速转入栏间跑第一步的有利姿势。摆动腿加速着地支撑还有另外一个意义,这样将使摆动腿着地后能够获得较大的蹬地力量和较快的蹬地速度。

落地时摆动腿小腿与地面的夹角是评判下栏着地技术动作的一个重要指标(表4),初学者运动员落地时摆动腿小腿与地面的夹角平均值为81.3°,优秀运动员的平均值为77.2°。现代跨栏技术原理要求下栏支撑时摆动腿膝关节伸直 ,以保持较高的身体重心高度,初学者运动员落地时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平均值为158°,优秀运动员的平均值为169°。整体相差不大,落地时摆动腿小腿与地面的夹角过大,说明运动员的摆动腿直腿支撑,身体会出现直立或者后仰的情况,影响接下来快速进入栏间跑的节奏,而夹角过小,会出现身体重心冲前的现象,容易前仆跌倒,适宜的夹角,可以让身体重心稍稍前倾,在稳定支撑的同时,迅速过渡到栏间跑阶段。

表4 摆动腿过栏着地支撑技术数据一览表(单位:°)

2 、结论

(1)起跨腿着地阶段摆动腿在蹬离地面后应充分折叠并快速前摆。在起跨腿缓冲阶段,摆动腿应快速积极前摆,而非上摆,前摆的效果,一方面使身体重心迅速前移,再能使在缓冲阶段的起跨腿膝关节在缓冲中同步快速前移;

(2)摆动腿蹬离地面后,即应充分折叠前摆,直至起跨蹬伸起跨都应保持膝关节折屈并依据运动员个体差异,在摆至合理位置时,制动摆动腿大腿;

(3)腾空后,摆动腿由折屈到打开要快,膝角尽量大,摆动腿由折屈到打开至快速下压应是一个快速、连贯、准确、完整的“鞭打”动作,应强调摆动腿接近栏板时即开始做下压过栏动作;

(4)摆动腿过栏应强烈的加速完成和扒地式着地技术,过栏时起跨腿脚跟要接近臀部,摆动腿向地面加速踩扒,积极下栏;前臂大幅度向后划摆推动身体向前,左侧臂半握拳用力摆动着地时保持髋,伸膝肌群的紧张度,前脚掌着地肩在髋的前方,高速离开栏架。下栏着地支撑时高重心前移,上体不要后仰,直腿着地支撑。

猜你喜欢
跨栏初学者夹角
探究钟表上的夹角
初学者,赶紧看过来
求解异面直线夹角问题的两个路径
最高的跨栏
任意夹角交叉封闭边界内平面流线计算及应用
浅谈如何提高初学者的钢琴演奏能力
初学者如何临写《九成宫醴泉路》
直线转角塔L形绝缘子串夹角取值分析
给会计初学者的几点实用性建议
体育课教学中跨栏架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