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青奥期间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及绩效研究

2015-07-19 08:14谢放尖李文青喻义勇王庆九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年4期
关键词:青奥青奥会南京市

谢放尖 李文青 喻义勇 王庆九

(1.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93;2.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 南京 210093)

2014年8月,第2 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南京举行,南京青奥会是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后第一次大型综合性国际赛事。近年来,南京市工业化与城市化步伐加快,以细粒子为主的环境空气问题较为突出[1-2],青奥期间空气质量备受关注。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充分借鉴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与上海世博会经验[3-5],在科学编制临时管控措施、严格措施落实、区域联防联控等扎实工作的基础上,赛会期间南京空气质量优良,成功兑现“绿色青奥”国际承诺。实践表明,通过临时停、限产等措施强化减排和区域联防联控,空气质量短期内可以得以改善;但空气质量长期、根本性改善,主要依赖于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调整,具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与全社会共同努力。

1 青奥会面临主要环境问题

1.1 不利气象条件影响

往年南京地区8月份平均气温高,太阳辐射强,光化学反应活跃,O3容易超标。2014年8月份天气形势明显异于往年,多阴雨,天气偏凉(平均气温25.5℃,是1960年来第2 低值),且整月东部地区无台风登陆,静稳天气较多,风力弱,湿度大,颗粒物容易吸湿性增长,PM2.5成为污染主因。

1.2 区域污染输送影响

PM2.5与O3污染均具有一定的区域连片污染特点。8月份南京市主导风向以东到东南风为主,上风向的苏锡常等地工业较为发达,VOCs 排放水平较高,PM2.5与O3浓度较高,区域污染输送对南京影响较大。

1.3 颗粒物与O3 污染较为突出

2010-2014年,南京市7-9月累计出现空气污染102 天,其中,轻度污染78 天,占污染天数的76%,中度污染16 天,占16%,重度污染8 天,占8%。主要污染物PM2.5、PM10和O3超标率分别为20%、8% 与6%,SO2、NO2和CO日均值均达标。

2 青奥会管控措施及落实情况

青奥会临时管控措施执行时间为8月1日到8月31日。根据临时管控措施预先模拟测算,南京市SO2、NO2、PM2.5、VOCs 等污染物减排量在20%~40%之间,主要污染物浓度可下降20%左右,满足空气质量达标要求。

2.1 严控燃煤电厂污染

通过提前储备足量的优质低硫煤,调整发电计划,减少中小机组发电量等措施,青奥会期间,南京市主要燃煤电厂煤炭平均硫分低至0.51%,发电总量同比2013年下降21%。在线监测数据表明,主要燃煤电厂SO2、NOx 及烟粉尘日均排放量分别下降61.2%、32.9%与45.9%。

2.2 强化工业点源管控

综合考虑污染源地理位置、生产工艺、污染物排放特征、污染可控水平等因素,制定了差别化的点源停、限产方案。青奥期间,全市两百余家中小企业实施停产,数十家大型企业实现最大程度限产。钢铁行业暂停烧结、炼焦工序,石化行业限产超30%。通过工业点源管控,协同减排各类污染物约30%以上。

2.3 加强面源污染防控

7月中旬起,全市大部分工地开始停工。8月份起,全市所有工地一律停工(抢险施工除外),停工面积超过5000 万平方米;油气回收治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储油库、加油站、油罐车一律停止使用,码头油船作业全部停止,建筑内外墙涂装、汽车喷涂、干洗、油墨印刷等行业限制作业,VOCs 面源减排20%以上。

2.4 严控移动源污染

停驶30%的公务用车,黄标车全天禁行,严格限制外地高污染车辆进入主城。工地停工后连带工程运输车辆全部停运,合计停运重型或中型车运输车辆6277辆,有效减少了车辆排放及道路扬尘。交通管控加强后,全社会平均车速由37.0km/h 提升到40.3km/h。

2.5 区域联防联控管控

南京周边23 个重点城市均实施临时管控措施。管控期间,江苏省燃煤电厂发电负荷下降14.2%,燃煤硫分从0.73%下降至0.59%,SO2、NOx 及烟粉尘日均排放量分别下降36.5%、17.3%与26.9%。周边城市马鞍山等地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实现压缩产能20%以上。

3 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绩效分析

3.1 污染物减排显著

依据停、限产企业活动水平信息评估工业点源减排量;依据车辆停驶以及社会平均车速提升估算机动车减排量;依据工地停工面积测算扬尘减排;依据有机溶剂使用量等测算VOCs 减排(表1)。比较而言:工业点源管控优势在于协同控制多种污染物,但涉及较多工艺,管控复杂成本较高,工地管控主要减排颗粒物,管控难度及成本相对较小[6]。

表1 2014年8月份南京市污染物减排量分析 单位:吨/月

3.2 空气质量总体优良

8月份,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29 天,达标率为93.5%。赛事期间,南京市空气质量均为优良,AQI 指数在38~77 范围,其中优秀3 天,良好10 天,开闭幕式空气质量良好(图1)。

图1 2014年8月份南京市空气质量指数

3.3 空气质量好于往年

8月份,南京市平均AQI 为62,同比2012 和2013年分别降低10.1%和23.5%,环比7月降低37.3%。6项主要污染物月均浓度比往年同期及环比7月份,均有所下降,其中降尘、PM10和O3下降幅度最大(表2),颗粒物下降主要是由于工地停工带来的影响,而O3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由于多阴雨的气象条件不利于光化学反应。

表2 2014年8月份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及环比分析 单位:μg/m3

3.4 空气质量优于周边城市

8月份,南京市6 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在省内城市中处于较低水平,“漏斗”效应明显。其中,PM10均值全省最低,表明粗颗粒物污染控制效果显著,PM2.5与SO2均值为第二低,表明工业污染减排效果明显。O38h 全省最低,与VOCs 得到有效控制,以及阴雨少晴的气象条件有关(图2)。

4 主要经验总结

4.1 非常规的管控措施

图2 青奥期间江苏省辖市各污染物浓度对比

临时管控措施与应急措施共45 条管控措施,分解成全市10 个职能部门、11 个区、3 个园区,共24 个管控措施执行情况任务表,共涉及285 家工业企业、1849家在建工地。实施“5+2”7 天无休、“白加黑”全天24 小时巡查执法,确保措施到位。

4.2 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长三角23 个重点城市同步实施临时管控措施,有效降低了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南京市政府、各区、园区、市有关部门均制定了细化的管控措施执行方案,确保了措施落实到位;广大南京市民在“绿色青奥”号召下,践行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共保青奥蓝天。

4.3 强有力的环境科技支撑

实施专家会商制度,邀请大气、环境、气象、监测等不同领域专家,每日一策,科学指导每日管控重点。全程应用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决策支持系统,集成展示环境数据、气象数据,提供空气质量72h 预测预报与调控方案优化等服务,辅助决策。

5 后青奥期间空气质量保障对策建议

5.1 继续加强多污染物协同减排

多污染物协同大幅度减排是青奥保障成功关键。建议重点加强金陵石化及周边地区等重点片区整治,片区内重点污染企业实施关停搬迁,保留项目加快提标改造,确保高效脱硫、脱硝、除尘;实施排污费阶梯式收费,提高重点片区收费标准,倒逼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5.2 继续强化联防联控机制

建议继续加强南京市各区、各园区、各部门之间联防联控,形成省、市、区、镇街联动、各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联动机制;注重与周边城市的区域联防联控,建立长三角联防联控长效机制,定期召开联防联控联席会议,统筹实施环境保障工作。

5.3 重视环境科技支撑作用

进一步加强大气科学研究,持续更新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为科学管控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加强细颗粒物污染来源解析研究,开展细颗粒物及臭氧等污染来源及控制对策研究以及开展重污染天气下应急调控技术研究等。

5.4 形成环境管控长效机制

充分借鉴青奥管控经验,按照新环保法要求,进一步强化工业污染排放控制,加强监管,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强化工地现场控尘,加强工程运输管理,提升道路保洁水平;加快淘汰剩余的黄标车,继续扩大限行范围,持续推动油品升级工作。

[1]夏思佳,赵秋月,李冰,等.南京地区典型大气污染过程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4):97-102.

[2]邹嘉南,安俊琳,王红磊,等.亚青会期间南京污染气体与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的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14(11):4044-4051.

[3]孙志强,吉东生,宋涛,等.奥运时段北京及近周边区域空气污染观测与比对分析[J].环境科学,2010(12):2852-2859.

[4]黄嫣旻,魏海萍,段玉森,等.上海世博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和原因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3(5):58-63.

[5]李婷苑,邓雪娇,范绍佳,等.2010年广州亚运期间空气质量与污染气象条件分析[J].环境科学,2012(9):2932-2938.

[6]谢放尖,李文青,喻义勇,等.南京亚青会空气质量保障回顾性评价及启示[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4(2):1-4.

猜你喜欢
青奥青奥会南京市
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校歌
南京青奥轴线隧道无线通信系统干扰解决方案分析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南京市长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南京边防官兵与小朋友一起“欢庆六一·喜迎青奥”
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分析
献力绿色青奥,英达热再生大显身手
青奥会的真正内涵*——“南京青奥会口号、目标与理念”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