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中硫化物测定几个影响因素的探讨

2015-07-19 08:14朱金秀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年4期
关键词:乙酸钠硫化物乙酸

朱金秀

(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大连 116023)

1 前言

硫化物主要存在于地下水及生活污水中,其中一部分是在厌氧条件下,由于细菌的作用,使硫酸盐还原或由含硫有机物的分解而产生的。某些工矿企业,如焦化、造气、选矿、造纸、印染和制革等工业废水也含有硫化物。水中硫化物包括溶解性的H2S、HS-、S2-,存在于悬浮物中的可溶性硫化物、酸可溶性金属硫化物以及未电离的有机类、无机类硫化物等。硫化氢易从水中逸散于空气中,产生臭味,且毒性很大。它可与人体内细胞色素、氧化酶及该类物质中的二硫键(-S-S-)作用,影响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细胞组织缺氧,危及人的生命。硫化氢除自身能腐蚀金属外,还可被水中的微生物氧化成硫酸。因此硫化物是水体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前测定硫化物的方法有亚甲蓝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间接原子吸收法、气相分子吸收法、碘量法等。这些方法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亚甲蓝分光光度法,而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而这些细节将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起关键作用[1-3]。

2 试验部分

2.1 仪器和试剂

(1)721 型分光光度计,30mm 比色皿;(2)100mL比色管;(3)无二氧化碳水(或者二次蒸馏水);(4)硫酸铁铵(FeNH4(SO4)2·12H2O),分析纯;(5)对氨基二甲基苯胺盐酸盐(C6H4NH2N(NH3)2·2HCl),分析纯;(6)乙酸锌(ZnAc2·2H2O),分析纯;(7)乙酸钠(NaAc·3H2O),分析纯;(8)硫酸(H2SO4),ρ=1.84g/mL;(9)硫化钠标液、硫化钠标样:购买具有证书的硫化钠标准溶液;(10)乙酸锌-乙酸钠溶液:称取50g 乙酸锌和12.5g 乙酸钠溶于1000mL 水中。

2.2 试验方法

2.2.1 基本试验方法

(1)标准使用液的制备:向200mL 容量瓶中加入100mL 左右的水,加入0.8mL 乙酸锌-乙酸钠溶液(2.1.10),吸取一定量的标准储备液(购买有证书的标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注意将大肚吸管的尖端插入液面下,并且同时摇晃容量瓶,使储备液均匀溶入含有乙酸锌-乙酸钠的溶液中。样品的稀释过程与标准使用液相同。

(2)标准曲线的制备:取14 个100mL 比色管,准确吸取浓度为2.0mg/L 硫化钠标准使用液0.00、1.00、2.00、4.00、5.00、6.00、8.00mL 配制成标准系列,由于硫化物的测定结果不很稳定,每个浓度梯度测定两组值,按测量样品步骤进行测定[4]。以曲线各点所含硫化钠的量(单位:微克)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如图1 所示。曲线的斜率为0.0316,截距为0.0032,相关系数为0.9998。

图1 硫化物标准曲线

2.2.2 温度控制条件试验

将五个实验室的温度分别控制在18℃、20℃、22℃、24℃和28℃,测定同一样品的浓度平均值。

2.2.3 显色时间试验

在显色时间分别为10min、20min、30min、60min、120min 以及180min 时,测定同一样品的浓度平均值。

2.2.4 稀释水酸碱性试验测定采用pH 分别为5.6、7.2 和8.9 的无二氧化碳水作为稀释水的同一样品的浓度平均值。

2.2.5 乙酸锌-乙酸钠对显色反应的影响

样品显色前溶液中分别含有0.0、5.0、10.0、15.0和20.0 乙酸锌-乙酸钠固定液,测定含有不同浓度乙酸锌-乙酸钠的样品平均浓度。

2.2.6 溶液均一性检验

吸取使用液前,未对容量瓶进行摇匀,测定样品浓度。

3 结果讨论

3.1 试验温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标准样品(保证值为85.4 ±2.0mg/L),测定结果见表1,样品的浓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见图2。

表1 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结果 mg/L

图2 浓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从图2 中可以看出,当温度大于20℃时,随着温度的变化,标准样品浓度的测定值逐渐降低,当温度大于24℃时标准样品的测定值超出了保证值的范围,均小于83.4mg/L。当温度在18~22℃时,测定结果均在保证值范围内。因此,实验的温度选择在18~22℃为宜。

3.2 显色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当实验室温度为20℃时,可以得到理想的测定结果。以下实验均在20℃条件下进行。样品浓度随显色时间变化曲线见图3。

图3 浓度随显色时间的变化曲线

由图3 可以看出,显色时间从10~180min,标准样品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变化范围为85.1~85.9mg/L,变化不大。因此,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硫化物加入显色剂10min 后即可比色,并且络合物亚甲基蓝至少可稳定3h。

3.3 稀释水的酸碱性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在温度为20℃、显色时间为10min 的条件下,采用pH=5.6、7.2 和8.9 的稀释水对标准样品进行稀释,标准样品的平均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酸碱条件下测定结果 mg/L

从表2 中可以看出当采用pH=5.6、7.2 和8.9 的稀释水对标准样品进行稀释,标准样品的平均测定结果分别为82.6、84.2 和85.9mg/L。因此当稀释水的pH为8.9 时,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测定结果;当pH=5.6和7.2 时,测定结果都会有一定的偏差,并且超出了保证值范围。因此,采用pH 为8~10 的水作为稀释用水是必要的。

3.4 乙酸锌-乙酸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标准样品测定平均浓度随乙酸锌-乙酸钠加入量的变化曲线见图4。

由图4 可以看出,随着乙酸锌-乙酸钠加入量的逐渐增多,标准样品的测定结果逐渐减小,并且当乙酸锌-乙酸钠加入量大于10mL 时,测定结果已经超出保证值范围。因此,在测定标准样品时,绘制标准曲线的各比色管中可以不加入乙酸锌-乙酸钠溶液。

3.5 溶液的均一性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在配制使用液以及标准样品时,在容量瓶中加入乙酸锌-乙酸钠后,容量瓶内有时会出现絮状悬浊液。在取用已经稀释的标准样品前,将容量瓶摇晃均匀,6 次测定结果与在取用已经稀释的标准样品前,仅将容量瓶摇晃一次,6 次测定结果相比较见表3。

表3 均一性试验分析结果

图4 浓度随的变化曲线

由表3 可以看出,均匀样品的平均值为85.9mg/L,标准偏差为0.74mg/L,平行性非常好并且测定结果在保证值范围内;不均匀样品的平均值为103.8mg/L,标准偏差为20.7mg/L,测定结果的偏差非常大。因此,在每次测定前,应将絮状悬浊液混合均匀。

4 研究小结

本文通过改变实验室温度、显色时间、是否加入乙酸锌-乙酸钠、稀释水的酸碱性等试验条件,探讨硫化物的最佳测定条件。试验结果表明:

(1)采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硫化物标准样品时,实验的温度选择在18~22℃为宜。

(2)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硫化物加入显色剂10min后即可比色,并且络合物亚甲基蓝至少可稳定3h。

(3)采用pH 为8~10 的水作为稀释用水是必要的。

(4)在测定标准样品时,绘制标准曲线的各比色管中可以不加入乙酸锌-乙酸钠溶液。

(5)每次吸取使用液前,将容量瓶中的悬浊液混合均匀,避免取样不均匀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GB/T16489-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2]金世洲,张景欣,张万峰.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硫化物的影响因素的探讨[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4,2:85-86.

[3]桂烈勇.关于水和废水中硫化物测定的几个问题[J].中国环境监测,2004,2:35-37.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增补版)[M].2002,12,第四版.

猜你喜欢
乙酸钠硫化物乙酸
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处理用乙酸钠含量的研究
乙醇和乙酸常见考点例忻
水产养殖过程中潜在硫化物风险预判
魔术实验:点水成冰
魔术实验:点水成冰
DMAC水溶液乙酸吸附分离过程
乙酸仲丁酯的催化合成及分析
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自然氧化行为研究
连续流动法测定沉积物中的酸挥发性硫化物
钨酸锰催化氧化脱除模拟油硫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