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芬兰的基础教育看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07-21 02:33宁秀霞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4期
关键词:芬兰课程学校

宁秀霞

清华附中朝阳学校

从芬兰的基础教育看创新能力的培养

宁秀霞

清华附中朝阳学校

这是一个创新驱动的时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更是财富积累的途径。创新的关键在于人,而人才培养关键在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呢?

10年前,看了黄全愈博士的一本书《素质教育在美国》,当时对西方的教育产生了神秘的色彩,其中一段内容至今记忆犹新。黄博士的4岁的儿子在国内学画画,当时绘画水平被他在美国的老师认为是哪个大师画的。去美国后仍然学画画,每次儿子画完画都要问:“像不像?”:美国孩子在画完画后,是从来不问“像不像”的,只问“好不好”?回答“像不像”的问题,更多的是逻辑思维。用理论性的术语来说,就是动力定式导致的定向思维。回答“好不好”的问题,则完全可以是形象思维。更多的是创造性思维。像不像更多的是一种技能,好不好则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可以说那是一个类似“复印”的过程。眼睛里的画只能是别人的画,只有心里的画才是自己的画。画心中的画才有动人心魄的震撼力!。黄博士讲述的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也梦想着有朝一日去看看这样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

今年有幸随朝阳教委组织的高层次骨干教师研修班走进芬兰,一个月时间,近距离触摸芬兰教育,感受那里的一切,也算圆了我想近距离了解西方教育的梦。

美国发布2014科技强国排名,芬兰排在第六位,在20项关键科技领域,有7项排名前十。作为一个拥有550万人口、国土面积仅有33.8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贫乏、气候环境恶劣以及被瑞典和沙皇俄国统治长达近八百年的小国——芬兰,其中小学教育近些年来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自2000年以来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每三年一轮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芬兰表现异常出色,而且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平稳和顺利推进并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因此,芬兰教育的成功备受全球关注,近几年来吸引了众多国家的教育朝圣者前来取经。我们也是其中的一批取经的特级教师。一个月的学习、考察、听课、走访,深深的感受到芬兰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独到之处。

一、尊重、平等、公平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导

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平等的受教权是芬兰教育最核心、最基本的理念。不论城乡、不论族裔、不论性别、不论财富地位,每一个芬兰人都享有国家提供的无差别的基础教育。学生在15、16岁之前没有所谓的淘汰或选择系统,所有学童皆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接受质量一致的教育。强调教育平等的结果是,芬兰是全球教育落差最小的国家。没有分流,九年之前都是没有差别的教育,在芬兰家长有权把孩子送到最近的学校,没有选择学校的情况。没有精英学校,也没有特色学校。

在芬兰教育中充分体现尊重和信任。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他们认为,教育是接照孩子们的意愿和禀赋,循序渐进,而不是按照老师、家长的要求揠苗助长。另一方面是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和尊重。中央政府制定的教育大纲只提供不同科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大方向,学校有权在国家课程与政策框架下,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设计自己的发展计划和实施策略。老师拥有充分的教学自由度和课程自主权,可以自行决定教材、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和教学进度。学校及教师在教育上所拥有的自由度、自主权不仅没有影响芬兰基础教育的质量,相反,却激发了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感、积极性、创造性,使得芬兰的教育可以随时根据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图尔库大学附属学校的国际学校温格拉校长告诉我们:在芬兰,他们追求:更少的教学时间,更少的课堂学习时间;更少的竞争,更多的合作;.更少的测试,更多的学习;更少的差异,更多的均衡;更少的控制,更多的信任。

这样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公平的平等教育环境下,在被尊重被信任的氛围中快乐,幸福的学习,学生的创新潜能可以无限的释放,学生的创新思维之花可以尽情的绽放。

二、素质高,责任心强,注重研究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芬兰,教师拥有崇高的地位,是芬兰最受欢迎和最受尊重的职业。芬兰的各级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硕士学位,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学士学位。每年申请进入大学教育系的学生,录取率不到10%,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入读教育系,在未来成为一名教师。教师必须有硕士学位才有任职资质。在教育系本科学习期间要实习两次:第一次三周,第二次两个半月,读硕士时实习三个月。而且有一年专门进行教法培训。芬兰的老师特别重视研究,他们把研究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师资培训的重点要使老师具有诊断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每一位老师毕业后都和大学老师有密切的联系,带着各种各样的研究问题进行教学实践,而且他们研究的问题具有可行性,实践性。比如:学生用电脑多长时间最合适?反校园霸凌项目的研究等。而且这种研究不具有功利性,就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具有研究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老师一定会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三、充满弹性的课程设置,为发展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生长空间

考察芬兰高中学校时,我们看到一种奇特的景象。芬兰的高中学校往往只有一栋楼。一进楼,便能看到门厅或走廊里摆放着一排排挂衣帽的架子,旁边放着一些桌椅。学生有的坐在椅子上,也有的干脆席地而坐,有的在谈笑,有的在看书。学生为什么不进教室?陪同的老师介绍说,学生正在等待选课。

高度自由地选课,又称“无固定班级授课制”,是芬兰高中课改最为突出的特点。在芬兰的高中里,学生不再有班级,不再有固定的教室,甚至年级的概念也在淡化模糊。学生一进高中,第一件事就是制订选课计划。选课计划除了考虑毕业所需的选课要求,即修满75个学程,其余都可以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确定。即使是必修课,学生也可以选择什么时候上,上哪位老师的课。连毕业的期限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2年、3年、4年毕业都可以。

学校对大部分课程选修没有什么限制,只是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注明选修该课必需的知识前提。一般只要有10名学生选修同一门课,学校就将开设这门课。超过30人选修同一门课,就将考虑分班。选修某一门课的学生,可以是刚入学的新生,也可以是即将离校的学生。为了帮助学生合理选课,学校设有专职学生顾问,其职责就是指导学生制订选课计划,解答学生在学习、生活、选择就业或深造时遇到的各种问题。但究竟如何选课,决定权在学生。芬兰人还大胆地将兴趣性与实践性的内容列入选修课,比如汽车修理、汽车驾驶、摄影、舞蹈、家政、厨艺、插花等。

大部分的芬兰高中学校要求学生最低须修完75门课程,其中必修课45门,选修课30门,多选不限。学校没有留级制度,如所选某一课程没有按计划通过考试,可以在下个学段或间隔几个学段后重新选修,直到考试合格为止。如果认为成绩不够理想,也可以重修并再次应试,考试成绩以最好的一次计入总成绩表。

在开设课程方面,一般只要有8-10名学生选择同一门课程,学校就要提供条件开设。有的高中就曾为满足学生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要求,专门聘请大学教师来校授课。这种灵活的课程设置不仅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且给学生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

此外,学校还鼓励一些成绩突出或有特殊专长的学生,根据学校与大学间的协议,选修大学课程或利用大学的教学、实验设备进行研究工作,其学习结果计入高中学分,大学日后予以承认。

芬兰高中课程设置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注重能力培训,像摄影、舞蹈、乐器、汽车修理、汽车驾驶,在芬兰都进入了高中课程体系。这些课程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让学生由学习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能让孩子一生受用。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才会有兴趣和责任感,有兴趣和责任感,才会有学习的自觉性和进取心。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中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支撑

芬兰是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它的人均手机使用率和人均上网人数均居世界第一位。Wifi全覆盖芬兰的各个角落。学校的公共活动空间有很多电脑,学生在课间可以随时上网。上课时,有的学校学生人人手中都有笔记本电脑,而且科技公司已经开发出用paid教学软件。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迅速进入课堂内外,成为学生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不可或缺的手段。

在图尔库大学附属学校的高中教室里,抬头一望,屋顶四周镶嵌着一排排插座,正在疑惑,学生陆续走进教室,拿出笔记本电脑,迅速接上电源,开始上课。老师在前面娓娓道来,学生时而倾听,时而记录,时而查阅资料。我曾问过芬兰老师,不担心学生上课玩游戏吗?老师回答:“玩够了就不玩了,利总是大于弊的,要疏导,而不是堵死。我们还设计软件将知识和游戏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许多学生喜欢在电脑上查询与所学课程有关的内容,在电脑上做各种练习和作业,并将作业通过网络传给老师。孩子们几乎个个都能熟练使用电脑,并掌握文字、图形、信息和文件处理的基本技能。有的学生对电脑的精通程度甚至超过老师。学校的许多行政管理事项及通知、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对专业的咨询、选修大学远程课程以及师生间的交流沟通等都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各高中均设有多媒体教室和电脑中心,建立了校园网,教师也积极开发教学软件,并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去。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学生可以受到影像、声音、文字和动画演示等多方面的刺激,有声有色、生动有趣的教学,使课堂充满了时代气息,学生不仅学到了高质量的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信息,开发学生的潜能。

五、宽松,自由,安全,快乐的课堂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走进芬兰的小学和初中课堂你会发现,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光着脚,有的在椅子上坐着,有的席地而坐,有的有围坐在老师的身边,课堂氛围宽松而有序,学生们小手举得高高的,大声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那么自信,那么张扬,那么踊跃。给学生自由,给学生安全的学习环境,不怕犯错误,不怕失败,让学习过程很有趣,这样的课堂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探究的欲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重点是培养和保持兴趣,而不是技能。没有兴趣和激情,孩子不会主动学习新知识,兴趣和激情是创造力最好的催化剂。学习兴趣是良好的教育环境、一流的学习教材无法比拟的宝贵财富。许多世界上最受尊敬的科学家并不是最聪明的,但他们有最强烈的理解世界的冲动,也就是说,好奇心和探求问题答案的兴趣促使他们成就辉煌。兴趣就像锅下面的炉火,即使食材和调料都放在锅里,没有适宜的火候,汤品也不会一流。

六、培养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手工又叫技能艺术,不仅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也能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芬兰基础教育非常重视手工课,一、二年级由班级老师教做手工,到三年级就有专门的老师上手工课了,每周两个课时。

走进手工课教室,仿佛来到一个小型加工厂。靠墙的工具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工具,旁边还有台钻、车床等设备。高年级学生有的在锯木条,有的用小型台钻打孔,有的在用砂纸打磨小凳子。在另一间教室里,几名男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电子元件焊接到电路板上,成功地制作出扩音器并播放音乐。

在编织缝纫教室,高年级学生有的在动手设计并缝制各种便装,有的在用毛衣针编织毛衣。他们时而独自琢磨练习,时而凑在一起切磋技艺。老师来回巡视,不时给予指点。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同学们不仅能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协作精神,同时还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尊重劳动成果的意识。芬兰的小学生还要学会基本编织,用毛线编结碗垫、手套和毛袜;要学会烤制简单的糕点;要学会独立制作小板凳等木工活。孩子们的作品成了班级墙上的装饰品。有的学校大厅内就放置学生作品的展柜。

赫尔辛基艾斯厚德综合学校艾丽玛校长说:手工课是孩子非常喜欢的,让他们在学校里过得开心。孩子在校内心情愉快,学语文、数学等课程就不易感到吃力和厌倦。手工课还教会孩子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技巧,比如缝扣子。还可以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她还说:“孩子们自己设计制作的东西是钱买不来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诚然,芬兰的国情与中国不同,尤其是芬兰人口少,教育资源丰富,高中生的升学压力比较小,就业压力也较小,还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不能也无法照搬芬兰经验,但在课改的理念和思路上,在培养创新人才上,芬兰的经验对我们很有启发。

[1]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

[2]池蕾《芬兰教育的理念及特色》

[3]刘希平《芬兰高中课改何以深入人心》

[4]卢枫任新军《富有特色的芬兰高中教育体制改革》

[5]新浪微博《美国发布2014强国排名》

宁秀霞(1966-),女,特级教师,本科,黑龙江人,清华附中朝阳学校

猜你喜欢
芬兰课程学校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芬兰年轻女总理的“开挂”人生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在芬兰坐火车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大象无形 芬兰设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