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的依据及策略分析

2015-07-22 17:58李春梅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文言文课程标准高中生

文言文是现代语文的基础,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文言文教学能够很好地体现母语的民族性特点。随着现代语文教育理念的发展与演进,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突出作用获得广泛认知,相应的,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比重也在不断增加。文言文在培养高中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民族文化传承意识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文言文诵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要通过高中文言文诵读教学,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养;第二,要求高中生通过文言文诵读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第三,要求高中生通过文言文诵读展现自己的个性,构建特点鲜明的人物性格;第四,通过文言文诵读,体会、了解和掌握汉语语言的特点。由此可见,无论是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是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来看,文言文诵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突出的意义和地位。

一、高中文言文诵读教学依据

(一)文言文自身特征

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其语言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一种简练典雅、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意境深远的书面语体。文言文这些语言形式的特征使其具有极强的可读性,非常适宜高中学生诵读。从目前高中语文教材所选录的文言文来看,绝大多数文言文是从大量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中精选出来的篇章,其独特的语言形式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对偶与声律。语言的形式美使得文言文增强了语势,极大提高了文言文的表达技巧和审美情趣,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文言文的文体大致可分为韵文、骈文与散文三大类,其中韵文又包括诗、词、歌、赋四类。文言文的文体特征使其意境优美、情感丰富,具有精雕细刻、玲珑剔透的特征,这些都使得文言文具备了无可比拟的诵读优势和必要性。此外,文言文还是我国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其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能够使高中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民族文化的熏陶。

(二)诵读的科学原理

文言文诵读对于高中生的意义是不容置疑的,文言文的语言特征以及其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信息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是高中语文教学以及高中生综合素质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心理学来看,文言文诵读符合心理学识记原理与心理学语言学原理。文言文诵读必须使诵读语言富有情感,能够使学生通过声音艺术塑造出视觉形象,进而加深情感体验。研究表明,在诵读的过程中,准确的诵读声音能够表达读物意义,进而准确地表达读物情感。诵读能够使文言文平面、静态的文字变成立体、动态的语言,使文言文更具有立体感,使其情感释放也更加丰满,这符合语文教学规律,也符合心理语言学原理。

二、高中文言文诵读教学建议

(一)教师引导培养学生文言文诵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学生诵读和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因此在高中文言文诵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本身的引导作用,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诵读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在文言文诵读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文言文诵读水平,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做好文言文诵读教学准备,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在文言文诵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样化、多元化、层次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采用各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诵读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在文言文诵读过程中能够真正自主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文言文诵读的积极性,并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巧妙地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质疑与探究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造性思维。

(二)对学生文言文诵读进行科学适当的点拨

学生在自主进行文言文诵读中,由于对文言文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有可能出现一些诵读困境,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首先,教给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主要从字音、句式、语气三个方面进行。文言文中有大量的“异读”字词,在实际的诵读教学中,可由学生预读,标出不明白的“异读”字词,然后由教师进行示范,这样能够增深学生的印象,对于文言文诵读具有很好的帮助。对于句式与语气的教学,可通过播放标准音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堂重点演示,进而提升学生诵读的准确度。其次,在文言文课堂诵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音频资料或者亲自为学生示范的方式,来实现言传身教,调动学生诵读的热情。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言文诵读习惯,这样能够使文言文诵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还能通过课外诵读的方式调动学生文言文诵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语文的整体能力。

(三)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文言文阅读平台

仅以有限的课堂学时不足以完成诵读文言文教学,也不能保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课时不足还会增加学生文言文诵读的难度,进而打击学生文言文诵读的积极性。因此在实际的文言文诵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刻体会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发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文言文诵读回味无穷。拓展课程资源的主要形式包括:开展多种教学活动、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课内课外相结合等,尤其是课外部分,语文教师可为学生推荐优秀的文言文课外读物,制定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增强文言文教学实践,这对于培养学生语文语感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曹亚.高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策略采摭[J].文学教育(下),2012,(6).

[2]郑晋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曾产.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4,(8).

(李春梅  淮北市天一中学  235000)

猜你喜欢
文言文课程标准高中生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