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二元关系论全民阅读推广策略——以日本为例

2015-07-22 06:22何兰满中山大学图书馆广州510275
图书馆 2015年7期
关键词:数字阅读阅读推广

何 韵 何兰满(中山大学图书馆 广州 510275)

·国外图书馆·

从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二元关系论全民阅读推广策略——以日本为例

何 韵 何兰满
(中山大学图书馆 广州 510275)

〔摘 要〕通过对日本传统阅读的现状、困境及应对措施的分析,厘清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二元关系:阅读方式渐趋多样化,但纸质阅读的主体地位将长久不变;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是共生共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复合型媒介阅读对阅读推广策略的影响。最后,通过比较研究,提出全民阅读推广策略:完善全民阅读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把全民阅读提升为国家战略;高度重视青少年阅读;构建良性“阅读生态圈”。

〔关键词〕传统阅读 数字阅读 阅读推广

阅读是人类最基本的文化活动,是提高国民素质,进行文化教育、知识传播、思想培育的基本途径。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平是评判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的发展,各种新型阅读形式不断涌现,传统阅读受到猛烈的冲击。据我国历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包括纸质图书、期刊和报纸在内的传统阅读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数字阅读率则逐年攀升。在此背景下,传统阅读消亡论不绝于耳。自2006年“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成立以来,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2011年《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只有5.2%的国民知道身边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73.8%的国民表示身边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另有21.1%的国民表示不知道身边是否举办过阅读活动。[1]由此可见,我国的社会阅读呈现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大众阅读活动广泛开展,另一方面个人阅读的状况却不容乐观。

日本,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文化传统方面都与我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日本民众仍以传统阅读为主。日本民众的总体阅读能力强大,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3年对全球24个发达国家进行的“国际成人能力评估”(PIAAC)调查显示,日本成年人的阅读理解能力高居首位。然而,近年来,日本的传统阅读也面临着困境,日本传统出版市场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民众对传统出版物的需求不断减少。虽然面对困境,但日本各界积极应对,取得一定成果。因此,传统阅读与日本民众强大的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日本各界,尤其是出版界积极捍卫传统阅读之举,以及他们所采取的措施值得我们探讨,可为我国进一步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提供参考借鉴。

自2006年以来,有关阅读推广的研究论文数量逐年成倍增加,截至2014年底阅读推广相关论文数量已高达2000多篇,仅2014年就多达600多篇。然而,大部分的研究侧重于对阅读推广实践活动的归纳总结,而鲜有挖掘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并存这一现象背后的实质,缺乏对二者关系的梳理,以及探究它们在推动全民阅读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研究旨在通过对日本传统阅读的现状、困境及应对措施的案例分析,厘清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二元关系;通过比较研究及结合我国民众阅读的状况,提出全民阅读推广的策略。

1 日本传统阅读的现状

在数字阅读的猛烈冲击下,传统阅读仍是日本人最喜欢和最主要的阅读方式。据日本每日新闻社2013年的《读书世论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被调查者认为读书很重要或比较重要,图书阅读率为54%,杂志阅读率为51%,分别比2012年提高了5%和4%。[2]至于数字阅读,据日本ASCII综合研究所2010年的调查显示,正在使用电子书的民众占10.2%,今后肯定会使用电子书的民众占3.5%,今后或许会使用的占34.3%;而今后肯定不使用或不打算使用的占47.4%。[3]由此可见,日本民众似乎并不十分热衷于电子书籍。

1.1 日本民众报刊阅读概况

在日本,人们尤其喜欢阅读报纸和杂志。日本被称为“报业王国”,是世界上报纸发行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据日本新闻协会2013年的统计,日本每千人拥有报纸469份,每个家庭拥有0.86份报纸,位居全球前列;高达83.6%的民众有阅读纸质报纸的习惯,7.7%的民众阅读电子版报纸,6.3%的民众同时阅读纸质和电子版报纸。[4]日本人对纸质报纸和电子报纸的需求不同,纸质报纸主要是在家里阅读,主要阅读有关“本地新闻、地区事务”,而电子报纸则主要在职场、学校或移动过程中阅读,主要阅读“国际外交”、“流行资讯”和“科技信息”。由此可见,阅读内容或场所会影响人们阅读方式的选择。报纸是日本家庭亲子互动的重要工具,在家里“孩子们主动阅读”的比例为36.8%,“大人读完后告诉孩子”的比例为24.7%。[5]

根据日本杂志年销售量与人口数量可推出,日本杂志年人均占有量约为15册,远超于我国201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的5.51册。日本的出版市场以杂志为主体,杂志主要分为月刊和周刊。其主题几乎无所不包,而且类型多样,其中动漫、生活、成人杂志是日本人最喜欢阅读的类型。在日本,杂志属于快速消费品,而较少具有传统意义的文化产品的特征。

1.2 日本民众报刊阅读量大的原因

首先是长期培养的报刊文化。对于日本人来说,报刊不仅是获取信息的媒介,还是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良好氛围的形成,报刊媒介既是推动者,也是获益者。日本报刊的受众遍及小孩和老人、城市和农村。日本的中小学都配备专门的新闻教育辅导员,从小对学生实行媒介启蒙教育。各大报社、杂志社还将报刊引进中学课堂当教材。每家大报每周都会设置彩色版的“儿童专页”,配有吸引儿童的图片,所有文字旁边都注音,极大推动亲子互动阅读。而且报刊发行员除了派送报刊外,还为当地社区提供各种服务,如发行商会为人口稀少的农村老人提供轮椅租借服务。因此,报刊赢得了日本人不可打破的阅读忠诚度。

其次是无处不在的销售渠道。日本报刊特殊的发行和管理模式,是其能够抵挡数字阅读冲击的重要原因。日本报纸95%以上的发行靠订阅实现,订阅比例越高,收入越稳定,同时由于日本再贩卖制度(即指图书、杂志、报纸、唱片、音乐磁带和CD六大类商品不受反垄断法的限制,书店、超市等只能按出版者制定的销售价格来销售。)的保证,恶性价格竞争受到严格控制,使得报纸经营不会过于依赖广告收入。日本有将近2万个发行专卖店,遍及全国每个角落。由专卖店每日将报纸直接投递入户的发行制度(即“宅配制”)培养了每家每户至少订阅一份报纸的习惯。相比之下,中国大多数报纸的销售以零售为主,且售价低于成本价,这种销售策略极易造成资源浪费,对广告收入的依赖性较大。至于杂志,除少数专业性商业杂志外,日本99%的杂志都是在超市、书亭和书店里销售。根据读者的消费特点,不同类型的杂志所依托的销售渠道也有所不同。比如,动漫杂志主要走超市和连锁店的销售渠道,专业性杂志主要走书店渠道,还有一些杂志则是专营的渠道。此外,日本的杂志大都采用比较粗糙的新闻纸,因而售价较为便宜。降低生产成本、拓展发行渠道、定向营销策略是导致日本杂志销售量大的三大关键因素。

2 日本传统阅读的困境

2.1 日本传统出版销售的下滑

日本传统出版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最高峰后开始出现逐年下滑的态势。其中,图书销售量由1988年的9.43亿册跌至2013年的6.8亿册,销售额由最高纪录1996年的1.09万亿日元跌至2013年的7851亿日元,分别下降约28%;而杂志的销售量由1995年的39亿册跌至2013年的17亿册,减少了56.4%,销售额由1997年的1.56万亿日元跌至2013年的8972亿日元,减少了42.5%。[6]与图书相比,日本杂志市场的萎缩更为明显,其中尤以综合周刊、女性周刊和信息周刊为甚。此外,大量日本知名杂志也相继停刊。至于报纸,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日本报业的发行量、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都不断减少。据统计,2000年日本的报纸发行量为5370.8万份,2013年减至4699.9万份,减少了约671万份。[7]由此可见,日本传统出版市场近十几年来不断走弱,这直接反映出日本民众对纸质图书、杂志和报纸需求的日益减少。其中出版周期较短、以提供新闻和生活信息为主的报纸和周刊的下降最为明显,越来越多的民众在查找信息时开始转向网络。

2.2 日本数字出版的兴起

根据电子书籍购买渠道的不同,日本电子书籍主要分为PC(即个人计算机)电子书籍,普通手机电子书籍和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在内的专门终端电子书籍。

2002年,日本开始出现电子书籍,此时民众主要通过PC购买和阅读电子书。2002-2007年,日本电子书销售额平均每年翻了一番。2008年以来,虽然电子书销售额增幅有所下降,2011年甚至出现回落,但总体而言,日本电子书市场仍在快速发展当中。2005年以来,日本民众主要通过手机阅读电子书,其原因在于日本手机的高普及率及大屏幕化。2009年,日本电子书籍市场开始出现专门终端电子书籍,普通手机电子书籍市场逐渐降温,2012年手机电子书籍市场已被专门终端电子书籍超越。预计日本电子书籍市场今后还将进一步向专门终端电子书籍倾斜,手机电子书籍销售额将大幅下降,PC电子书籍销售额在2013年以后变得微不足道。日本电子出版市场以漫画、文艺和写真类内容为主,但各种内容在不同的阅读方式中所占比例不尽相同。如漫画约占PC电子书籍市场的52%,而在手机电子书籍市场中所占比例高达88%;专门终端电子书籍市场80%的内容为文艺类,在文艺类电子书中,最受欢迎的是小说。[8]日本民众之所以喜欢利用手机阅读漫画,一是因为电子漫画在便携式设备宽屏上逐格显示时,容易形成看传统漫画时的接受情景;二是因为便携式设备不用到书店登记购买,为受众提供了隐私保护的空间。由此可见,技术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众的阅读习惯及方式,但传统阅读仍对数字阅读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二者存在微妙的互联。

3 日本应对传统阅读危机采取的措施

3.1 坚守传统阅读阵地,高度重视青少年阅读

日本早在二战前就已经开始阅读推广活动。近年来,面对信息环境和民众阅读情况的变化,日本加大了对传统阅读的推广力度,并逐渐形成以政府为主、民间为辅的自上而下的阅读推广体制,呈现国家指导下的法定性和规划性,这是日本阅读推广最显著的特征。而日本阅读推广的另一显著特征是高度重视青少年的阅读推广。2013年日本青少年教育振兴机构首次研究论证指出:“儿童时期的阅读活动越多,其成年后在人生理想、社会性、市民性、自我肯定、热情、兴趣、文化礼仪和教养方面的意识与能力就越强”[9]。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不断加大青少年阅读推广的力度:1997年,日本修正了《学校图书馆法》,规定学校规模只要超过12个班级,就必须配备专职图书馆员;1999年,日本国会将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2000年,“国际儿童图书馆”正式开馆;2001年,国会通过了《儿童读书活动推进法》,指定每年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明确了儿童阅读活动的推广理念及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的责任等,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02年,日本内阁通过《儿童阅读推广基本计划》(即“第一次基本计划”),各都道府县和市町村开始立足于本地儿童阅读推广的现状,逐步制定相应的儿童阅读推广计划;2007年,文部科学省制定了《新学校图书馆配备五年计划》;2008年,日本确定了少儿阅读推广的“第二次基本计划”,并把2010年定为“国民读书年”。经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日本青少年的阅读环境有了较大变化。如“第二次基本计划”实施五年来,日本设有少儿阅览室的图书馆数量由2008年的1938家上升至2011年的2059家,少儿图书外借量也由2007年的1.34亿册上升至1.80亿册;2012年学校“晨间阅读”的普及率小学达96.4%,初中达88.2%;12个班级以上的学校,几乎都配备了专职图书馆员。[10]

与此同时,青少年的阅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阅读能力也有所提高。由图1、图2可以看出自1983年以来日本中小学生月平均读书量和不读书率的变化情况。2013年,日本小学生的月平均读书量为10.1册,初中生为4.1册,高中生为1.7册,2000年以后,无论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的平均读书量总体都保持着较大的增长;与之相应,小学生不读书者的比例为5.3%,初中生为16.9%,高中生为45%,2000年以后,小学生、初中生不读书者的比例降幅较为明显。[11]这两项数据表明,日本青少年的读书量和读书比例都有所提高,尤其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效果最为显著。“国际学生学习能力调查”(PISA)显示,在阅读能力方面,2006年日本青少年在所有参与调查国家当中排名第15位,2009年上升至第8位,2012年则上升至第4位。而中国目前只有上海地区学生参与了该项调查,并于2009和2012年的测试中都取得阅读、数学和科学素质第一的成绩,但这并不能反映我国青少年的整体情况。

图1 日本中小学生月平均读书量(册)

图2 日本中小学生不读书率(%)

其中,“中学生”指的是“初中生”、“高校生”指的是“高中生”。

3.2 传统出版业积极转型

面对经营困境,日本传统出版媒介没有坐以待毙,反而积极应对、主动转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和读者需求。

首先,拓展多元数字化创新模式。各大出版社除了建立销售网站外,还开始尝试数字出版和按需出版,所谓“按需出版”是指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将数字化内容按所需样式、时间、地点等打印出来,进行阅读的出版方式。此外,不少出版社甚至开始跨媒体出版,如角川出版社与Google联手开展图书、漫画视频化,女性时尚杂志尝试联动网络销售,往往涉及其他媒体领域的出版物在销量上比纯属传统出版范围的著作要多出好多倍。而报社则采取报网互动、开发手机媒体和平板媒体等多种形式提升报纸的快速报道能力,将网站上的新闻按内容价值进行分类,对重要新闻进行收费阅读。报社集团除了经营报纸外,往往还经营电视台、广播台等,形成复合型媒体。如由朝日新闻社发展而来的媒体集团麾下有《朝日新闻》、朝日电视台、朝日广播电台等媒体,遇到重大事件,网络、电视、广播和报纸互动的全方位报道成为常态。

其次,加快数据库建设。日本的主要报纸大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的新闻信息。数据库经营就是对新闻信息的二次加工与再利用,将报刊数字化的数据库制成光盘出售或是提供数据库检索服务。例如朝日新闻社依托多媒体新闻网和有130年历史的朝日新闻社,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新闻定制、历史文献查阅等收费服务。另一种模式是开展读者数据库营销,如《日本经济新闻》的企业咨询数据库,利用“Telecom21”网站开展数据库营销。数据库建设、网络平台的建设和3G移动平台建设是传统媒体数字化未来的方向,而有效的读者数据库则为新媒体精准传播奠定基础。

4 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的二元关系

4.1 阅读方式渐趋多样化,但纸质阅读的主体地位将长久不变

ICT确实对人们的阅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十几年来,随着ICT的发展,社会上涌现了各种新型阅读载体,而且将来还会不断出现更多的阅读载体。然而,在各种新型阅读载体不断涌现的同时,又有不少的阅读载体被淘汰。与日本相同,在仅仅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数字阅读也经历了从PC到手机,再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的转变,数字阅读载体的兴起和消失速度都超过人们的预期。人们的阅读方式随着各种载体的出现而发生着变化。传统阅读经过历史的长期考验,被证明是最适合的阅读方式,而这种方式不会因为新兴阅读方式的出现而消失,传统阅读仍是最主要的阅读方式。日本传统出版物发行低迷是事实,但另一方面,“新旧书店”和“漫画咖啡”大量涌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出版业的衰退势头。尽管各国的传统阅读率呈下降趋势,但包括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在内的总阅读率不降反升,表明民众的阅读需求并没有减少,只是阅读方式渐趋多样化。

4.2 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共生共存、相互促进

由于阅读目的、阅读内容的不同,人们采用的阅读方式有所不同,如在碎片时间或移动过程中,人们更趋向于选择数字阅读,而需要深度阅读和研究时,人们更喜欢传统阅读。由于每种阅读方式都有其特点,与之相适应的阅读内容、阅读场景也会有所不同,人们在使用比较中逐渐找到与不同阅读目的、阅读内容相匹配的阅读方式。为适应读者多样化的需求,传统媒介和新型媒介之间逐渐打破各自的界限,相互融合,复合型媒介阅读是未来阅读的必然趋势,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转换阅读方式。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并不是势不两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共生共存的关系。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数字阅读并没有导致日本传统阅读的崩溃,反而促进了传统阅读。如2006年日本全年文学作品销量前10名中有4部是由热门手机小说改编发行的,而2007年则有5部。

4.3 复合型媒介阅读对全民阅读推广策略的影响

阅读方式逐渐向复合型媒介阅读发展,相应的,全民阅读推广策略也应当顺应阅读方式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因为只有符合读者需求和特点的阅读推广才能取得成效。首先在阅读推广内容上,不仅需要大力推广传统阅读,也需要推广数字阅读,引导民众从“浅阅读”、“泛阅读”逐步走向“深阅读”、“精阅读”,阅读推广的目的是使人们爱上阅读,培养其阅读兴趣,并不局限于何种阅读方式;其次,在阅读推广方式上,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掌握读者阅读行为的变化和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复合型媒介阅读为阅读推广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手段和途径,使阅读推广的效果更加鲜活,将新媒体手段与传统阅读推广方式相结合,抓住大众的媒体阅读习惯,充分利用多种平台的作用,唤起受众的求知兴趣;最后,在复合型媒介阅读背景下,更应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和导读职能。复合型媒介阅读,既为民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阅读内容和手段,但同时也带来了阅读资料过于泛滥,内容良莠不齐等问题,因而更应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专业职能,大力推广民众信息素质教育,提高民众对各种信息的辨析能力,提高民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开展导读工作,为民众推荐好书,指引读书治学的门径。

5 我国全民阅读推广的建议

据201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尽管我国国民纸质图书的阅读率比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但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下降明显,传统阅读率总体持续下降;而国民数字阅读率高达50.1%,较2012年提高了9.8个百分点。[12]由日本可知,国民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关键是要长期、持续地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自2006年以来,我国大部分省市成立了全民阅读活动组织领导机构,部分省市制订了中长期规划,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国民综合阅读率呈上升趋势。但是,阅读推广活动需要政府主导、财政保障投入并持之以恒地开展,而目前我国阅读推广存在着缺少统一、高效的政府组织机构主导,缺少专业的阅读公益机构指导,缺少财政保障以及地方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全民阅读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综上所述,可以从以下方面推进全民阅读:

5.1 完善全民阅读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把全民阅读提升为国家战略

日本阅读推广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形成以政府为主、民间为辅的自上而下的阅读推广体系,呈现国家指导下的法定性和规划性。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全国性的全民阅读法,这致使我国全民阅读工作缺乏统一规划、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而全民阅读是一个系统工程,设立国家级的全民阅读条例以规范和保障各类阅读活动非常必要。近年来,我国已经意识到立法对全民阅读推广的重要性,2013年全民阅读立法已被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2014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这些政策性法规的起草和出台对我国阅读推广具有重大的意义。全民阅读立法应重点解决组织管理、经费支持、设施建设、资源配置、阅读活动、阅读保障以及未成年人、残障人员、阅读困难人员等特殊群体阅读等问题。把全民阅读提升为国家战略,制定国家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完善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图书馆事业,推动设立全民读书日,推动建立国家阅读基金文化工程,有目标、有方案、有制度地推进全民阅读。

5.2 高度重视青少年阅读推广,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作用

青少年时期的阅读行为对成年有重要的影响,日本人喜欢阅读报刊,这与他们从小开始培养的报刊文化是分不开的。学校和家庭是培养青少年阅读兴趣的重要场所,报纸是日本家庭亲子互动的重要工具;日本很多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是通过学校开展的。我国应试教育的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学习压力很大,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有限,甚至不少家长、老师反对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相对滞后。然而,学校和家庭作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最主要的场所,对青少年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应当加大对中小学图书馆,尤其是小学图书馆的投入,推进全国性或者地方性的、持续的校园阅读活动;社区图书馆应大力推广亲子阅读,让家长意识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形成家庭阅读的氛围。

5.3 构建良性“阅读生态圈”

阅读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处于文化生态系统之中。有关阅读基本问题的研究往往围绕读什么、怎么读展开,这就涉及几方面的关系:首先是社会体系(如政府、学校)——文化公益体系(如图书馆)——文化产业体系(如出版发行业、书店)之间的关系;其次是作者——编辑——读者——图书馆员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出版发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读者有什么可读,但同时他们又受制于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图书馆作为图书的保存与免费提供的公益性机构,和出版发行业及读者均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再者,政府、学校、图书馆一直扮演着指导读者怎么读的角色。“阅读生态圈”就是这诸多关系的互动与角力的总和。目前我国在阅读推广方面,最主要的力量来自于政府和图书馆、学校、协会、民间组织等公益性机构,出版业更多的只是参与或组织各种阅读活动,投入力度不够。应该学习日本经验,深入了解读者需求,并根据不同类别的读者推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创新经营和服务模式,争取增加发行和其他收入,不过于依赖广告收入;深入家庭、学校和民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推广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们的阅读兴趣。只有上述诸多关系处于健康发展的状态,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构建良性的“阅读生态圈”,我国全民阅读推广才能真正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来稿时间:2015年2月)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1.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178-183

2.每日新闻社.读书世论调查.[2015-01-20]. http://www. 1book.co.jp/005420.html

3.广田稔.只预先知道这个!日本电子书籍的事情. [2015 -01-20]. http://ascii.jp/elem/000/000/ 581/581805/

4, 5.日本新闻协会.全国媒体接触评价调查报告.[2015-01 -20]. http://www.pressnet.or.jp/adarc/data/research/pdf/2013media/ report_web_2013.pdf

6.出版状況编年史69.[2015-01-20]. http://d.hatena.ne.jp/ OdaMitsuo/20140201/1391180442

7.日本新闻协会.报纸发行量和家庭数推移.[2015-01-20]. http://www.pressnet.or.jp/data/circulation/circulation01.php

8.陈镜波.日本纸质图书下滑,电子图书上扬.今日印刷,2013(12):45-46

9.国立青少年教育振兴机构.关于儿童读书现状及其影响、效果的调查研究报告书.[2015-01-20].http://www.kodomo. go.jp/promote/research/data.html

10.周樱格.日本图书馆阅读推广动向研究:案例分析与启迪.新世纪图书馆,2013(5):23-26

11.全国学校图书馆协议会,每日新闻社.第59回读书调查结果. [2015-01-20]. http://www.j-sla.or.jp/material/research/ 54-1.html

12.中国出版网.聚焦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15-01-20]. http://www.chuban.cc/ztjj/yddc/

〔分类号〕G252

〔作者简介〕何韵(1982-),女,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馆长,中山大学图书馆馆员;何兰满(1987-),女,硕士研究生,中山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

How to Promote Nationwide Reading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of Traditional and Digital Reading ——A Case Study of Japan

He Yun He Lanman
( Sun Yat-sen University Library )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sent, dilemma and future of traditional reading of Japan, and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reading and digital reading: the pattern of reading would be more diverse, but traditional reading will still be the main stream in the future; traditional reading is lived with digital reading;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are influenced by multi-media. Finally, advices are recommended: th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of social reading should be improved; hig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eenagers; a sustainable cultural eco-circle should be built on.

〔Keywords〕Traditional reading Digital reading Reading promotion

猜你喜欢
数字阅读阅读推广
大学生数字阅读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农村用户数字化阅读培养策略研究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全民阅读与阅读推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