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应用依从性相关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2015-07-24 15:40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类药物依从性

李 五

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应用依从性相关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李 五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6月心血管内科13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他汀类药物应用依从性决定因素。结果随访7月~13月(9.02月±1.11月),依从性佳63.77%、依从性差36.23%;单因素t/χ2检验9个因素是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他汀类药物应用依从性决定因素:使用药物种类多、缺乏冠心病知识、存在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经济收入低(OR=4.09、3.40、3.24、2.97)。结论冠心病二级预防应用他汀类药物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应实施针对性干预对策提高他汀类药物应用依从性。

冠心病;他汀类药物;二级预防;依从性;影响因素

冠心病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发生了冠心病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以防止冠心病复发、降低病残及病死率,二级预防主要措施包括寻找和控制危险因素、可靠持续药物应用,联合应用他汀药物是二级预防有效的措施之一,然而研究冠心病患者规范接受他汀类药物进行二级预防的患者比例并不高,其原因与患者依从性差有关[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二级预防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影响依从性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6月心血管内科确诊的138例冠心病患者,男70例,女68例;年龄54岁~76岁(62.12岁±10.11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急性心肌梗死38例,应用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等药物进行二级预防。

1.2 他汀类药物依从性评价标准[2]采用4个问题:你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你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当你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停药?当你自觉症状改善不大时,是否停药?4个问题的回答均为“否”,即为依从性佳。4个问题中只要有1个及1个以上的回答“是”,即为依从性差。

1.3 方法 分析138例冠心病患临床资料,比较依从性佳与依从性差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家庭支持、经济状况。他汀类药物应用时间、冠心病相关知识、合并使用药物种类、他汀类药物副作用、医疗费用等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先进行单因素t/χ2检验,选择P<0.05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比值比(OR)估计各因素与治疗依从性的联系强度。

2 结 果

对13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7月~13月(9.02月±1.11月),依从性佳88例(63.77%);依从性差50例(36.23%);单因素t/χ2检验9个因素是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1。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他汀类药物应用依从性决定因素有:使用药物种类多、缺乏冠心病知识、存在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经济收入低(OR=4.09、3.40、3.24、2.97)。详见表2。

表1 影响冠心病他汀类药物二级预防依从性检验结果

表2 影响冠心病他汀类药物二级预防依从性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冠心病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知冠心病患者,严格控制危险因素,防止心血管事件复发和心力衰竭,二级防治的关键是血管保护,通过阻遏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稳定斑块,调节自身代偿机制,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从而改善心肌供血及心脏功能[3]。他汀类药物能调节血脂水平,增加斑块稳定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肯定[4],但需长期服药才能达到目的,多种因素的存在影响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随访(9.02±1.11)月,冠心病他汀类药物应用依从性差为36.23%,单因素t/χ2检验9个因素是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他汀类药物应用依从性决定因素有:使用药物种类多、缺乏冠心病知识、存在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经济收入低(OR=4.09、3.40、3.24、2.97)。

使用药物种类过多依从性差(OR=4.09),冠心病二级预防除他汀类调脂药外,还应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等,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疾病等),导致患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而各药物的用法、用药时间及用量各不相同,易使患者产生混乱而影响用药依从性[5](OR=4.23)。因此,在药物的选择上要尽可能为患者选择长效制剂以减少患者服药次数;对于同患多种疾病的患者更应合理选择药物,做到合理搭配,尽量减少服药的种类。

冠心病疾病及二级预防知识缺少的患者依从差发生率是相关知识正确掌握者的3.40倍(OR=3.40),患者缺乏对冠心病的了解,对于预防用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症状缓解之后会有意无意减药或停药;有些患者对他汀降脂外效益不了解,认为血脂不高就不必要服用他汀类药;患者自学相关知识,却缺乏系统性导致一知半解,做出一些错误判断,如对药物说明书中描述的副作用恐惧而自行停药[6]。因此,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知晓率,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开展专题讲座、举行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使患者充分了解冠心病二级预防的重要性,长期应用他汀药的必要性,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了充分的认识,走出误区,提高自我监督能力。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存在也是影响依从性的主要因素(OR=3.24),由于二级预防时间均较长期,他汀类药对肝功能、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的影响,患者对此存在顾虑,从而出现不依从[7]。因此,应用他汀类药从较小剂量开始,并向患者详细解释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进行肝功能、血清肌磷酸激酶检查,追踪观察,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对于肝功能损害较轻的患者,降低剂量同时给予护肝治疗,可以使调脂治疗得以继续[8]。

药品费用问题,在我国冠心病二级预防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每日花费不菲,尤其是调脂药较贵,许多患者因无法长期支付昂贵的药费而选择减药或停药[9],这在无医保和低收入患者中更加突出,经济收入低不依从发生率增加2.97倍(OR=2.97)。因此,医生在制订二级预防方案充分认识药物费用问题对依从性的影响,要考虑到患者的实际经济状况,结合病情按个体化原则合理选择用药[10],将药费尽量控制在患者可承受的范围内,对低收入人群,尽可能使用国产及性价比高的他汀类药物。

[1] 李杰有.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12(2):7-9.

[2] 魏文康.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依从性相关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17(1):53-54.

[3] 周立英,王勇.150例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3):245-248.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4):267-275.

[5] 沈健,罗素新,杨彦鹏.冠心病二级预防及危险因素控制情况调查[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3,12(3):180-183.

[6] 赵晓平,张林,黄远东,等.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研究现状[J].四川医学,2009,30(1):147-149.

[7] 赵心彬,倪敏,陶霞.他汀类药物多效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13,31(1):19-21.

[8] 徐冬梅,张灿玲,周叶英,等.冠心病二级预防知识宣教的医患互动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9-10.

[9] 牛伟东,李丹昱.浅析冠心病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影响因素[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391-392.

[10] 廖玉华,诸骏仁.冠状动脉斑块消退的调脂治疗策略[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28(1):1-3.

R541 R256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5.05.047

1672-1349(2015)05-0680-02

2014-05-29)

(本文编辑 王雅洁)

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湖北恩施445000),E-mail:wscjrxs@126.com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类药物依从性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