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ICU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的应用及效果

2015-07-24 14:29金艳艳陈海燕
当代医学 2015年34期
关键词:交班交接班病情

金艳艳 陈海燕

急诊ICU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的应用及效果

金艳艳 陈海燕

目的 探析急诊监护病房护理(EICU)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急诊监护室收治的406例患者为受试对象,分为观察组(n=206)和对照组(n=200),护理观察组的人员采取ICU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的人员则采取以前的常规交接班方法。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方法对抢救物品准备完备情况、对患者病情判断评估情况以及患者对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抢救物品准备完备率、对患者病情评估符合率、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率分别为99.0%、98.5%、99.0%,与对照组的94.5%、94.5%、95.0%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急诊监护病房护理(ICU)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能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临床推广价值。

评估式交接班;急诊监护室;护理安全;满意度

交接班是医院中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在传统交接班过程中,存在交接班质量不高、内容不突出重点、漏交等问题[1]。为了完善EICU交接班制度,确保医疗安全、杜绝差错事故和工作失误,本院采取了急诊ICU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护理质量有很大提高,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护理人员 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监护室共有14张床位综合性ICU,共配备护理人员28人,均为女性,分为4个护理班次组(1~4组)。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5.1±4.8)岁,其中工作年限1~2年者12人(42.9%),3~5年者8人(28.6%),6~10年者5人(17.9%),10年以上者3人(10.7%)。

1.1.2 受试对象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急诊室收治的406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为1组、3组护理人员值班时收入者,共206例;对照组患者为2组、4组护理人员值班时收入者,共200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危重程度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1.2 方法

1.2.1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采取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1)交班护士负责向接班者报道患者的病情,重点交代危重病患的情况,并详细交代所有患者的特殊检查和异常化验结果。(2)床旁交班由接班护士和交班护士共同完成,对患者的风险评估则由接班护士处理完成,逐项对评估结果进行认定,报读患者正使用的医疗设备的设置参数,并详细填写评估表。评估内容包括:①使用改良后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病情进行潜在风险评估[2];②采用压疮评估(Braden Scale)[3],并按照本院设定的关于导管滑脱、跌倒、导管相关感染等评估表内容的设计标准,进行护理安全风险的评估。

1.2.2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交班方法 (1)交班护士报告患者的病情变化、危重程度、异常化验和特殊检查结果;(2)床旁交班时,接班护士不做风险评估。

1.3 评价指标 (1)抢救物品准备完备率:患者发生病情危机变化需抢救时,床单元所准备的所需物品是否完备,如需到别处拿取,则为准备不完备,每取一次物品记为一次不完备。(2)病情风险评估符合率:护士根据预警评分系统以及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变化,并结合检查异常结果,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出评估判断,有状况及时汇报,并作护理记录,交班前相关护士依据当天的病程记录内容,对评估的符合率进行核对,如医师没记录或记录不一致,则为不符合,如与医师的记录一致为符合。(3)护理服务满意率:统计患者出院时填写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4]。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5.0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物品准备完备率 观察组的完备率为99.0%,与对照组的9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6.72,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抢救物品的准备完备情况对比(n)

2.2 护士对2组患者病情评估的符合情况 观察组的符合率为98.5%,对照组为94.5%,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98,P<0.05)。见表3。

表3 护士对2组患者病情风险评估情况对比(n)

2.3 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率为99.0%,高于对照组的95.0%,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5.74,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研究文献报道,在晨交接班中采用英国病情交流SBAR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本研究结合EICU患者的临床特点,在SBAR模式基础上重点强调“评估(assess)”,本院监护室护士的工作年限不到6年者占46.4%,护士工作经验较少,无法确保对患者病情评估的准确性,如有疏忽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本文采用了简单易行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以床旁获取资料,有助于护士及时发现患者的潜在风险,并进行及时处理,同时也可为护理人员预见性的采取护理措施,提早准备抢救时所需物品提供帮助。因此,护理安全风险评估可让护理人员及时采取预防性防范措施,有效降低了导管滑脱、跌倒/坠床、压疮、静脉外渗、导管相关感染等情况的发生[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对患者病情风险评估的准确率为9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5%;对观察组患者抢救物品准备的完备率为99.0%,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5%,2组数据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采用急诊ICU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能够促使护士积极主动的采集患者的各方面信息,并能及时准确的对其病情发展情况做出评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患者的病情风险,这不但增强了患者的被重视感,而且也从根本上增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从性和信任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样,也有助于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为99.3%,对照组为9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诊ICU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有利于提高急诊ICU的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1] 曹能明,雷素琴.基层医院1CU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对策[J].重庆医学,2011,40(161):1659.

[2] 陈冬梅.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交接班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31):122.

[3] 任宏飞,刘常清.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预测急诊抢救室患者病情中的应用研究[J].华西医学 2013,28(10):1601-1604.

[4] 蓝莹,祝海香.英国病情交流SBAR模式在护理晨交班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2012,9:599.

[5] Cornell P,Gervis MT,Yates L,et al.Improving shift report focus and consistency with the 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 protocol[J].J Nurs Adm,2013,43(7-8):422-428.

[6] 徐美贤,郭玉琴.护士连续性排班的临床实践[J].当代医学, 2010,16(20):129-13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4.058

浙江 315010 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 (金艳艳 陈海燕)

猜你喜欢
交班交接班病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医师信息化ISBAR交接班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SBAR 交班模式在儿科护理晨交班中的应用
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护理交班表的设计与应用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大专实习学生参加早交班的效果分析
浅谈网络交接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监护室护士交班模式研究进展
护理交接班缺陷分析与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