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80例术中护理配合及体会

2015-07-24 14:29熊琼涂娟成新花
当代医学 2015年34期
关键词:置换术人工膝关节

熊琼 涂娟 成新花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80例术中护理配合及体会

熊琼 涂娟 成新花

目的 探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针对性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需要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按照其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将本次研究所有收录患者均分为2组(n=40)。其中对照组患者均应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应用术中针对性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对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 观察组经临床护理显效患者12例,经临床护理有效患者21例,其临床护理有效率高达82.5%;对照组中,经临床护理显效患者10例,经临床护理有效患者15例,其临床护理有效率为62.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P<0.05)。结论 术中针对性护理方法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手术成功率,降低感染风险,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护理;配合;体会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为近年来新型骨科手术,据近年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并发症发病率居高不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具有相似临床特点,包括年龄较大,体质较弱。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包括置换关节疼痛、置换关节功能受限等。经有关医学界认识研究发现,提高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提高此类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就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探究与讨论,具体阐述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3月~2014年8月间南昌市第二医院收录的需要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患者年龄55~81岁,平均(68±13)岁。患者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畸形。对以上患者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其中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7例,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3例。按照其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将本次研究所有收录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以上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其他临床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较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应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常规护理内容包括术前常规心理指导及饮食指导,术中常规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尿量变化及患者意识状态,术后常规给予患者伤口护理,严密观察患者引流液体颜色及形状,对患者每天定时进行拍背、翻身。术后2~4周内卧床状态保持患者髋部外展15°~30°,保持足中立位置。术后1周内保持患者卧床状态,术后2周鼓励患者坐起,术后3周鼓励患者下床辅助行走。

观察组患者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具体针对性护理内容包括术前1天建议患者洗澡,待术前晚21点后禁食禁水,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疾病史并询问患者是否带有心脏起搏器,于手术前2小时由手术室内责任护士对患者心理进行疏导,鼓励患者进行提问,缓解患者在手术室内压抑情绪,术前检查手术中所需要使用器械,包括全膝关节置换器、骨科常用手术器械、止血带及骨蜡等。手术中麻醉前由责任护士认真核对患者病例、腕带及通知单,对双上肢建立静脉通路,其中一条通路给予抗生素、另外一条通路给予常规用药。待麻醉成功后,协助手术医师对患者体位进行调整,患肢腿部结扎止血带。为避免术中感染的情况发生,要求手术室医师及护士严格按照无菌术进行操作,对所使用手术器械进行合理摆放,要求责任护士熟知每个器械摆放位置,对未使用器械进行遮盖。对器械护士及手术医师要求佩戴双侧无菌手套,手术皮肤野内常规消毒,贴手术薄膜巾。术后对纱布及手术器械进行清点,待清点确认后才可关闭手术野。术后需进行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包括术后尽早进行离床活动,逐渐加压弹力袜,术后不于小腿下及腘窝下单独垫枕。术后进行疼痛护理,包括定时服用止痛药,术前进行疼痛教育。除服用止痛药外,根据患者情况不同进行多模式镇痛,包括药物、自控镇痛及肌肉注射。早期康复训练以循序渐进为原则,训练项目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踝泵运动、压腿及其他常见屈伸动作的锻炼。

1.3 护理效果判定标准[2-4]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评价标准根据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疗效评分标准(Harris)及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临床护理显效、临床护理有效及无效三个临床评价等级。临床护理显效: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后,Harris评分高达80分以上,并且患者无临床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临床护理有效: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后,Harris评分高于60分以上,患者可能出现较轻临床并发症状,未出现严重感染;临床护理无效: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后,Harris评分低于60分或出现感染等临床严重并发症状。护理有效率=(护理显效例数+护理有效例数)/样本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均采用“x±s”进行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临床手术护理后,均获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相比较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n)

根据上表中数据所示,观察组40例患者中,临床护理有效率高达82.5%;相比较对照组4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62.5%。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体现在护理有效患者例数,相比较对照组研究样本,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显著增高。经统计学软件对以上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的不断加剧,骨关节疾病的临床发病率成逐年上升趋势,全膝关节置换术于临床骨科关节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5]。全膝关节置换术为近年来新型关节疾患终末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对膝关节各种疾病的治疗均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其患者易于出现感染、疼痛等手术并发症,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可显著提高此种手术的成功率[6-8]。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术中针对性护理方法的临床护理效果相比较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临床护理方法的临床护理效果更为显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多针对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包括疼痛护理及功能训练,经临床有关人士研究发现,此种护理方法确实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与本次研究结论基本相符。即术中针对性护理方法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手术成功率,降低感染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金善玉,崔红花,武彬.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配合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7):215-216.

[2] 温开萍,刘世桢.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4):106-107.

[3] 陈进新,周丽.陈灿峨.浅谈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9(2):141-142.

[4] 王美云,许桂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2008(4):10-11.

[5] 冯雁玲.36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10,8(10):2568-2569.

[6] 杨艳,张艾.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旷置术的手术配合[J].当代医学,2012,18(27):140.

[7] 王小藕,姜稳妮.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4-87.

[8] 李冯伟.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8(下):2655-265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4.070

江西 330000 南昌市第二医院(熊琼 涂娟 成新花)

猜你喜欢
置换术人工膝关节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人工,天然,合成
人工“美颜”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新型多孔钽人工种植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