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朝向美好

2015-07-27 16:45朱永新
新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欲求美好事物朝向

朱永新

一直欣赏铁芳先生的道德文章,欣赏他从容优雅的学术行走。从《生命与教化——现代性道德教化问题审理》,到《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再到《古典传统的回归与教养性教育的重建》,他关注生命,关注乡村,关注人文,他的视野一直聚焦在教育的关键问题上。

一直想找机会与铁芳先生交流切磋,但始终缘悭一面。直到去年,终于因为一本书而结下缘分。去年6月初,收到他的一个邮件。他告诉我,2013年他申请了教育部的视频公开课,做了一个6讲的课程《好的学校教育如何可能》,在“爱课程”和网易上公开以后受到广泛好评。他把讲稿修改完善成了一本书,高等教育出版社准备出版,想请我作序。

我愉快地接受了邀请。虽然那段时间我在全力以赴地准备新教育年会的主报告,还是忙里偷闲读完了铁芳先生的《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完以后,情不自禁地想起了2000年我写作《我的教育理想》的日子。那个时候,我差不多也是铁芳现在的年龄,对美好的教育也是充满着憧憬。而铁芳的这本书,其实也是抒发了他的教育理想,他对于一所好学校的美好期待。

这是一本教育哲学的读本,但是没有一般哲学著作的晦涩难懂,而是洋溢着激情和诗意。这是我喜欢的风格。他的许多思想与新教育的理念也是息息相通的。他强调教育应该是催人向善的,生命应该是朝向美好的。他说:“真正的教育乃是深入我们的心灵,长久地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之中,并且催人向善的事物。”他提出:“教育的灵魂就是引导着人不断地去欲求着美好事物,以个体心灵中不断萌生的对美好事物的欲求来激励、引导个体生命的自我成长。”这与新教育倡导的“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主张非常契合。

铁芳是中师生出身,做过中小学的教师,是一位非常接地气的学者。他的文字,总是有泥土的味道,有田野的芬芳。他告诉我们,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最本源的感受就是生命感,是活生生的生命感,“是对年轻生命积极向上、蓬勃生长的欲求与状态的感受”。这种珍惜、欣赏活生生的生命的感觉,是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他告诉我们,尽管学校教育的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但师生朝向美好事物的心灵不会变化,学校教育以唤起个体对美好事物的欲求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会变化。作为生活在师生关系之中的教师,最重要的使命,也就是呈现美好、体验美好、唤醒美好、朝向美好。

是的,我们之所以需要教育,是因为我们相信教育能够把人类带向美好。我们之所以用心去做教育,是因为我们相信每个生命都是朝向美好的。生活在教育中,就是生活在美好中。让我们一起随着铁芳先生的文字,走进美好的教育,珍惜美好的人生,朝向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黄常棋)

猜你喜欢
欲求美好事物朝向
朝向马头的方向
朝向马头的方向
清华与古厚
乌龟快跑
为什么是“不三不四”
清华与古厚
变化的时代与表达的欲求——从阿来《空山》中的文体试验论起
朝向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