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人文精神引领教育未来

2015-07-27 16:41周洪宇
新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雅斯贝斯轴心

周洪宇

前不久听到这样一件事情,两个学生在对话。学生甲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完全可以不到学校去上学,坐在家里面靠着一副名为“超级教师”的机器就可以进行学习,而且进行一切知识的学习。学生乙认为不行,理由是学校里教师与同学的面对面交流更好,这种面对面的知识交流与情感互动是任何冷冰冰的机器所无法取代的。

这两个学生的对话,实际上表达了他们对教育上科技取向的不同态度。随着全球化时代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教育已经站在了人类文明的十字路口,需要我们冷静思考:人类教育未来将走向何方,我们教育人的使命又何在。围绕这个问题,本文谈谈三个观点:

一、教育要回归到人的本真存在

如果我们稍微审视一下当今的社会文化和教育,就会发现,急剧变化的中国社会道德失范、价值迷失,教育的市场化、功利化非常严重。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小学生的目标在于进重点中学,中学生的目标在于进重点大学,大学生的目标在于出国读研或者找好工作、拿高薪,教育成了一场谁都输不起的比赛。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部门乃至整个社会都沦为了一种比赛的机器,人的主体性和整体性被严重侵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在《新人道主义的条件与可能》中说的一段话,用来描述我们今天的中国社会是比较形象的。“现代的人,切断了他们与过去至今的桥梁,现代人只顾眼前,让自己纯然听命于一时的处境与偶然遭遇的摆布。”我们今天的社会和教育是不是这样的呢?

在当今人被技术异化为物的时代,教育比任何时候都更有必要成为人的教育。因为“教育的目的是努力使青年用其心灵的天然力量和天赋,以及其理性天然的直觉能力去把握真理和美”。雅斯贝斯还提出,真正的教育应先是获得自身的本质,而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对个体而言,如果缺少了对教育的终极和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那还谈什么教育意义呢?从这个角度出发,教育的本质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潜力,把人的内部潜能与可能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教育的宗旨应该是,教会人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成为理想中的人。

二、新人文精神是古典人文精神和近现代人文精神演进的必然结果

要成为一个理想中的人,这就不能不涉及人文主义的问题或者人文精神的问题。新人文精神跟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有联系,但也不是一个同一的概念。人文精神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古典人文精神。中西都有古典人文精神。第二种是近现代人文精神。第三种是我们希望形成的一种人文精神,叫新人文精神。

古典人文精神大致产生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也正是雅斯贝斯在其《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观点“轴心时代”。在此期间,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国家和地区都非常奇怪地同时出现了一种现象,那就是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一些著名的人物,同时产生了影响至今的如儒教(学)、佛教及基督教等。今天的主要宗教、今天的人文精神、今天的文化传统大都是由这个时期的伟人们创立的。关于这个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虽解释不了,但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这个时期主要产生的是古典人文精神。

到15世纪文艺复兴以及后来的启蒙时期之后,有了近现代的人文精神,其中既有近代的,又有现代的,这里面虽还有分歧,还有分化,还有争论,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基调,即对人的尊重、对人性的重视、对个性的弘扬。

关于这个问题,国内学术界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进行了大量的讨论,海外当代新儒家及港台地区不少学者在这方面也都做了很多的工作。

我们知道,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历史的进化本质上就是人的进化。人的进化不仅体现在体质上的进化,更是精神上的进化。人文精神就是跟随人的进化而演进的。这里想起30年前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文章里我把文化做了界定,并对文化与文明的关系做了一个梳理。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人化,文化是人的活动、活动的方式及其活动的结果。那么,既然如此,文化只有人才有文化,不是人则没有文化。

文明与文化的区别在哪里?性质上,文化是人与动物揖别的标志,离开了动物低级生存的状态,而文明是文化发展到相当一段长时间之后才逐渐产生的,是文化发展的更高阶段,两者在性质上是不同的。词汇上也是不一样的,从词汇上来说文化是中性词,而文明是褒义词。有人就有文化,但是文明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结果。文明有进步的正面价值,而文化既有正面的价值,也有负面的价值,即负文化和反文化。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至于文明的要素是哪一些,和文化的要素有哪些不同,也是有争论的。总之,文化与文明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不能简单画等号。

三、以新人文精神引领教育

雅斯贝斯讲的“轴心时代”之后是一个什么时代呢?本人称之为“轴心后时代”,这个时代有了近现代人文精神。而今后的是“新轴心时代”。“新轴心时代”我们的教育要走向何方?我个人认为,应该以新人文精神引领教育。教育的作用很大,教育的引领作用更大,教育对社会的引领作用要高于一切导向,而新人文精神对教育的指引作用又要高于其他的任何力量。因为教育是长期的、根本的、基础的,任何力量都没有它强。

从新人文精神出发并与之相配合,应提倡一种新人文教育。新人文教育是一种建立在全球视野、全球意识和全球观念上的新教育,是以人为核心的和谐共生的新教育,是在张扬个性的基础上又具备人类整体性意识的新教育,是一种注重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新教育,是继承西方人文主义历史传统和精神,同时又融入中华文化人文价值和精神的新教育。

近期,本人对新人文教育的思考提出十点主张,这仅仅是初步成果,还不够成熟,先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1.新人文教育应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

2.新人文教育应注重个性发展,丰富情感,健全人格。

3.新人文教育应培养人类整体意识,做有全球观、中国心、正义感的现代公民。

4.新人文教育应培养科学精神,善于思辨,掌握技能,适应未来生活。

5.新人文教育应师生平等,合作共享,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6.新人文教育应尊重和保持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提供选择的多样性,求同存异,和谐共生。

7.新人文教育应融汇本土域外优良教育传统,传承和发展文明。

8.新人文教育应开放,创新,勇于探索。

9.新人文教育应重视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具有可持续性。

10.新人文教育应注重绿色生态和环境教育,养成同理心。

(责任编辑:朱蕴茝)

猜你喜欢
雅斯贝斯轴心
肉牛巴贝斯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犬韦氏巴贝斯虫病的流行与诊断
CFRP和角钢复合加固混凝土矩形柱轴心受压承载力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
《麦克贝斯》的悲剧行动
以文化为轴心,睿智教文言
克拉斯诺雅斯克地区开始建设新的铁路枢纽
“因为孤独几乎是完美的”
教授的坚守
特制鱼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