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住房问题研究

2015-07-29 04:29赵小娟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4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住房高校

赵小娟

摘 要:高校青年教师经济基础薄弱,面临住房供给不足、无力自购房、居住环境差等问题,不利于教学和科研,容易造成高校人才流失。针对高校青年教师住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住房问题产生原因,并提出改善青年教师住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住房;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103-01

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强、科研热情高、成长迅速、潜力巨大,是高校未来的教学骨干和学科领军人物,关乎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目前,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里庞大的部分。根据教育部统计显示,2011年底我国高校青年教师达到88万,占全部教师总数的62%。青年教师普遍具有新入职、职称低、工资低、处于婚育期等特点,住房需求强烈。国家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高校教师不再享受到福利分房,进入货币化购房阶段。青年教师经济基础差,市场化高房价与低购买力矛盾突出。多数高校新建住房不足,提供的校内教师公寓和周转房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青年教师的住房需求,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

1 高校青年教师住房存在的问题

(1)青年教师人数激增,高校住房供给缺口大。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众多高校为扩张师资力量不断引进高水平人才,以40岁以下刚毕业的硕士和博士等青年教师为主。高校住房一般来自福利住房和教师宿舍,住房资源相当紧缺,能为青年教师提供的住房严重不足,只能解决部分青年教师居住问题,职称偏低、工龄偏小的青年教职工只能排队等候。

(2)青年教师经济基础弱,无力购买高价商品房。青年教师刚步入职业生涯,住房公积金缴存年限短,高校的住房补贴少,租房补贴仅在工作前几年发放,没有足够的经济积累,面对商品房只能望而却步。

(3)青年教师住房环境差,影响教学科研工作。居住在校内的青年教师一般以单人间宿舍或单套件家庭公寓为主,住房困难的高校甚至让单身青年教师几人合住,人均面积偏小,难以拥有独立空间。教师宿舍和公寓一般为周换房或学校教室改造而成,楼层修建时间久,隔音效果不好,配套设施不齐全,居住环境差,严重影响青年教师的休息和备课,进而影响教学和科研工作。

(4)青年教师未享受住房福利,高校人才流失严重。许多高校大龄青年教师因住房政策改革未能享受住房福利,处于尴尬婚龄期,无房不婚,住房已成为他们生活稳定的首要因素。高校无力解决住房问题,青年教师住房无保障,只能离职高校另谋发展,导致高校人才流失严重。

2 青年教师住房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住房分配政策改革导致住房福利下降。住房分配政策改革后,高校不再為教师分配住房,而是通过货币补贴形式给与住房资助,由教师个人在市场上租赁、购买住房。租赁或购房资金主要来自工资收入、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以及个人住房贷款等。青年教师获得的住房货币补贴效益远远低于实物住房福利,通过自己租房或购房等市场化的方法解决住房问题非常困难。

(2)经济收入增加缓慢和房价高速增长不协调。在高校工资与职称挂钩的制度下,青年教师由于刚刚参加工作职称较低,工资水平不高,短期内增加缓慢。大部分青年教师在本地没有住房,面临租房和养家,消费支出大。近年来,租房、购房价格大幅度上涨,更是加剧了青年教师的住房困难。北京地区租房价格普遍占据青年教师工资的24%,有的甚至高达75%。

(3)青年教师差异化住房需求难以满足。青年教师与其他职业人员在住房选择上存在差异,对住房有特殊的需求。青年教师学历高,重视个性自由和个人隐私,渴望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他们交际范围小,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资料查阅、教案准备、作业批改以及论文撰写等除在办公室进行外,一般都需在家中完成。因此,青年教师对住房的需求表现为独立、安静、舒适,距离近,并兼有办公功能。市场上距离学校近或校内职工住房已经趋于饱和,难以满足环境和功能需求。

(4)现有住房供给不足存在众多管理问题。高校的住房供给普遍不足,影响因素主要有住房存量不足和住房管理问题。一方面,高校可用于自建住房的土地存量非常有限,同时国家对高校自建住房有严格限制,新增住房较少。现有的少量住房为福利分房剩余的集体宿舍或改建的小户型住房,功能差,无法满足青年教师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周转房可以缓解青年教师住房紧张,但存在许多管理问题。如,周转房租金与市场间存在差价,部分教师将周转房转租给校外人员赚取差价,导致需要住房的青年教师不能租住。教师租住周转房几年后经济情况好转,应腾退周转房自行购房或租房,但有些周转房租用时间过长,难以收回让给新进青年教师。由于周转房保证金交纳少,租房过程审查不严,部分教师以个人名义承租多套周转房,极大损害了学校的公平和青年教师的利益。

(5)住房观念不变通与现实情况不符合。部分青年教师仍然寄往国家集资建房、高校住房实物分配,不愿意自行提前购房。在住房消费观念上,青年教师不

愿意接受小房子、差房子和远房子作为过渡,保留着一步到位住上大房子、好房子和近房子的思想,与现实供给情况难以符合。

3 改善高校青年教师住房的对策建议

(1)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挖掘青年教师住房需求。大数据时代,住房信息已经呈现明显的大数据特征,新建住房、二手住房、高校住房、住房公积金管理等产生海量的数据。若能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住房信息和青年教师需求进行整合、分析,准确统计描述市场住房情况,挖掘青年教师住房需求,预测住房发展趋势,有利于房地产商合理定制修建住房,为青年教师提供配套小户型住房,降低住房成本,让青年教师能承担购房。

(2)提高高校住房补贴,增加青年教师购房优惠。高校增加住房补贴和实施购房折扣优惠政策,提高对青年教师在经济上帮助力度,做好住房保障,有助于稳定教师队伍。如,清华大学允许青年教师一次性提取未来五年甚至更长年限的住房补贴用于购房。哈尔滨工程大学实施无息贷款购房政策,青年教师可一次性借款6万元用于购房,5年内不计利息。在香港“居者有其屋”和“租者置其屋”项目中,高校在一定年限后以房屋市场价格的40%~50%折价向青年教师出售已居住的公共房屋。

(3)增加高校住房供给量,改善住房环境和条件。高校积极与政府开展住房建设合作,大力新建住房,提高住房供给量,以缓解青年教师住房紧张的问题。将福利分房遗留老房和闲置房屋改建为面积适宜、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教师公寓,并配备专人管理,改善青年教师住房环境和条件。在校内不具备建设教师公寓情况下,高校可借鉴美国“教师邻里”小区做法,以学校整体租赁和教师申请租住形式,在学校附近规划建设“教师邻里”小区以增加房源。校内房产部门及时发布校内福利住房的出租、出售信息,提供校内住房租售和转让服务,增加青年教师住房选择空间,方便交易。

(4)加强高校周转房管理,让青年教师公平租住。高校要严格按照周转房管理制度,加强管理盘活周转房。严格审核周转房申请资格,与租住教师签订租期协议,多年未购房的教师不能无限期租住。运用阶梯租金的措施,教师随租住时间增加需要支付不断提高的租金,从经济上引导长期租住的教师腾退周转房,增强周转房的周转速度。加强对校内周转房的清理和整顿,杜绝转租现象发生,防止房产资源流失,对转租行为的按照协议执行责罚,以保障周转房合理使用、有效管理。

(5)转变陈旧住房观念,分期购买房屋产权。高校要加大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的宣传力度,让青年教师清楚认识到住房主要由个人分担,住房问题的解决依靠市场化方法,不能依靠国家建房和学校分配。高校征集青年教师购房需求,与开发商协商合作,组织青年教师集中以优惠价格购买商品房,允许青年教师先期购买部分住房产权,并对剩余部分的产权支付租金。随着青年教师经济能力的提高,在可承受范围内逐步购买剩余部分的产权,直到获得住房的全部产权,以缓解先期全款购房压力。

参考文献

[1]赵婷婷.全方位的香港住房保障[J].中国地产市场,2011,(09).

[2]周锦安.高校青年教师住房问题的探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10).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住房高校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走街串巷找住房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