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在剖宫产镇痛中的作用

2015-08-03 05:59安海伟山西省灵丘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山西灵丘03440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难产全麻满意率

安海伟 (山西省灵丘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山西灵丘034400)

0 引言

剖宫产在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同时对于难产以及妊娠并发症产妇有着重要意义.对于难产产妇以及胎位不正常的产妇,对其实施剖宫产几乎是唯一的安全妊娠的方法,同时也能够取得较好的分娩效果.而在对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流程就是对产妇的镇痛.有效并安全的镇痛方法,可以保证剖宫产的正常进行,对于产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冯颢等[1]研究显示,麻醉方法的不同会导致产妇的剖宫产效果不佳.我院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全身麻醉,取得了较好的镇痛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03/2015-03在我院住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200例,并经过CT以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后确诊发现,难产产妇52例,胎位异常48例,胎儿窘迫50例,前置胎盘50例.产妇年龄23~30(平均26.65±3.25)岁.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并签署全身麻醉术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难产产妇26例,胎位异常24例,胎儿窘迫25例,前置胎盘25例,年龄23~29(平均26.32±3.02)岁;观察组中难产产妇26例,胎位异常24例,胎儿窘迫25例,前置胎盘25例,年龄24~30(平均27.85±3.98)岁.两组产妇的年龄及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连续硬膜外麻醉 对照组产妇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取侧卧位,选择合适穿刺点,并通过直入法对产妇进行穿刺,在穿刺完成后使用利多卡因以及罗哌卡因为患者进行麻醉,并在椎管内阻滞药物中添加肾上腺素,延长麻醉药物的作用时间.

1.2.2 全身麻醉 观察组产妇进行全身麻醉.术前禁饮禁食6 h,在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电图以及动脉血压进行详细监控,常规开放患者上肢静脉通路,让患者使用面罩吸入纯氧,并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的诱导.在此过程中需要为患者进行氯胺酮的静脉注射,注射剂量为2 mg/kg,在患者入睡后可以为患者进行1 mg/kg丙泊酚的静脉注射,通过面罩让患者进行呼吸控制.若患者出现腹直肌张力过高的情况,可以为患者进行司可林的静脉注射,注射剂量为1 mg/kg,当患者的腹直肌张力降低后经口插入处理.在新生儿娩出后,为产妇进行0.1 μg/kg/min的瑞芬太尼的静脉持续泵入,间断性地为患者实施丙泊酚的持续性麻醉,根据患者的手术时间长短追加司可林1 mg/kg的静脉注射.

1.3 疗效标准 使用VAS疼痛评分表评价患者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情况,记录满意产妇的数量,并计算分娩过程中的满意率.两组产妇分娩完成后记录两组产妇的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妇VAS疼痛评分 观察组产妇的VAS评分为(1.02 ±0.63)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的(4.54 ±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1).

表1 两组产妇VAS疼痛评分比较 (n=100,±s)

表1 两组产妇VAS疼痛评分比较 (n=100,±s)

aP <0.05 vs对照组.

组别 VAS疼痛评分(分)观察组 1.02 ±0.63a 4.54 ±1.06对照组

2.2 产妇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满意率为97%,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率(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9%,对照组为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2 两组产妇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100,n(%)]

3 讨论

剖宫产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分娩类型,在临床上对一些无法顺产的产妇进行分娩的过程中,能够取得较好的分娩效果[2].尤其是随着目前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剖宫产逐渐变的安全合理,对于难产、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以及珍贵儿等产妇能够取得较好的安全分娩效果,对产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严格按照备血、青霉素试敏、留置导尿、术前护理、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的顺序为患者进行剖宫产分娩,可以改善以往剖宫产并发症等情况[3].正是由于这种特点,目前在临床对无法正常分娩的产妇而言,对其实施剖宫产能够取得较好的分娩效果,这对产妇自身以及胎儿的安全性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无法正常分娩的产妇而言,实施剖宫产,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分娩手段.但在实际的剖宫产过程中,麻醉方式对剖宫产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4].有研究显示,全身麻醉并非安全的麻醉手段,也并非首选的麻醉方法,在临床上常见的麻醉手段为硬膜外麻醉或是局部麻醉.但随着我国在医学技术上的不断发展,全身麻醉能够在一种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在本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产妇实施全身麻醉,对对照组产妇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通过分析发现,在麻醉以及镇痛效果比较上,观察组产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同时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均在较低的水平上.这说明使用全身麻醉的方法在剖宫产镇痛中的效果较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1]冯 颢,金延武,王端玉,等.丙泊酚诱导全麻剖宫产时血药浓度测定及其对新生儿Apgar评分和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17(9):680-682.

[2]郑观荣.瑞芬太尼、丙泊酚时段靶控诱导全麻对剖宫产新生儿呼吸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9,49(22):18-19.

[3]鲍瑞军,张佩军,王建波,等.Guardian喉罩联合七氟醚、丙泊酚—瑞芬太尼在全麻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52(40):62-64.

[4]周日永,王权光,黄 宁.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全麻剖宫产对减少全麻用药量及术后镇痛的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5):5925-5928.

猜你喜欢
难产全麻满意率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先娩后肩法在肩难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影响荷斯坦牛产犊难易的原因分析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可行性研究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