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5-08-05 18:01汪宗霞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汪宗霞

【摘 要】情感教育构建的是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以情感传递为导向推进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情感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充分重视情感教学并采取有效手段加强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催化和落实课堂教学成果。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而情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师生互动的基础,决定着学生对该学科的喜好和学习兴趣。情感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内在情感表现,并以此驱动学习实践,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源泉。因此,情感教育在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同时,我们也对本校的部分小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喜爱的学科和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是诱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喜欢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语文教师的喜欢,包括教师的知识深度、语言方式、仪表仪态等等,所以,教师将情感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势在必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事半功倍。因此,本文结合小学生性格特点和教学实践分析如何加强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搭建师生平等对话交流平台,愉悦课堂教学氛围

很多教师认为要充分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才能有效保障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下的课堂教学能有效保证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不上课说话等等分散学习精力的行为,但是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踊跃参与课堂发言的行为,因为在畏惧状态下的学生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都显得小心谨慎,不敢乱发言,害怕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等等,严重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知识和思维的发展阶段,教师的这种教学形式会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发展;再加上,小学语文知识需要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若是一味限制灌输式的教学,会极大地遏制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深度发展。所以,当代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并科学借鉴和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融入情感教育,积极搭建师生平等对话交流平台,愉悦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畅所欲言,同时教师要科学引导,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的长处;另外,教师通过学生的发言,也能有效洞察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这有有助于教师对个别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科学融入情感教育,积极搭建师生平等对话交流平台既是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教师传递知识能力的情感基调。新课程把课堂教学定位为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强化“对话”意识,它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没有沟通与交流,就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沟通与交流是师生情感有效互动的重要途径。课堂作为师生双方的互动交流学生的情感和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交流”与“合作” 活动,其中“对话”是师生互动的重要特点,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和作者在文本中所体现的情感融为一体的时候,对话的桥梁才真正建立起来。所以,在对话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师生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都有交流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搭建师生平等对话交流平台,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说、能说、善说,同时也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

二、把握语言艺术,挖掘学生学习动力

科学把握和运用语言艺术是一种保障理想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特别是作为语文教师,更加明确语言的艺术性和灵活性,强化语言艺术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和激发学习能动性,科学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不断升华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达到情感共鸣的理想境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的运用需要遵循和体现以下两个原则:一是注意语言的委婉性;二是鼓励大于批评。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心智和情感的发展阶段,会非常在意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教师的评价,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语言的使用,过于贬义和负面的词汇会对小学生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是持久性的;相反,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会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另外,教育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以情育人。教育对象是有独立思想与意识、各具不同感情的学生,因此,情感在教育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教师除具备学识渊博、人格高尚和教学技巧外,还应给学生以更多的热情关怀,教师的关心无疑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驱动力,因而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学习效果具有直接影响。

语言艺术是情感教育的核心,是表达和传递内在情感的直接载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科学使用语言艺术,同时也要和学生共同探讨语言的魅力,即相同语言在不同语境和语气下的语义,准确理解和领悟字里行間所蕴藏的深层次含义。所以,即便是在小学阶段,也不能教导学生只停留在对字面表层意思的理解掌握上,而是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善于挖掘和领悟深层含义,科学把握语文这一文字学科的博大精深;并从小学起,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为以后的长期学习奠定坚实的语文知识基础。

三、加强情感实践,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以情动情、以情传情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手段。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丰富情感的学科,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深化师生情感交流的基础上传递课本内容,科学把握情感教育过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爱心、情感,诚挚情感的付出能有效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能使学生的内心受到身边人、事、物的强烈的震撼,从而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在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即便是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感,并使学生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积极强化学习实践。所以,情感教育是一种科学的柔性教学方式,相较于强硬的其他教学手段,情感教育是以情感为手段,柔化师生之间沟通障碍,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并逐渐发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也是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是师生互动交流、心灵沟通的重要纽带,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师只有充分明确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改变一切以武力镇压的教学理念,实施情感教育这一柔性教学方式,并科学整合其他教学手段,就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营造出轻松活跃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周红霞.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催化作用[J].学周刊,2012.11

[2]宋军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7

[3]柏加荣.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小学时代(教师),2011.12

[4]苏伟.让情感之花盛开在课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讨[J].语文学刊,2013.15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