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政治课堂提问有效性

2015-08-05 18:01徐旭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学

徐旭

【摘 要】高中政治课程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知识储备差异也比较明显,面对现状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成为关乎转变高中课堂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此针对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学

一、政策要求

自2004年起,在我国先后推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要求高中教学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其中重点倡导“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要求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和回答问题。对于学生来讲,要有质疑精神,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解决问题的能力。[1]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高中政治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教学,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2]

然而,现如今高中政治教学大多以讲述法为主要教学方法,面对一个班学业水平参差不齐且数量众多的学生,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展现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转变课堂学习主体为学生成为高中政治教师实际教学中的一大挑战。课堂提问作为以讲述法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和学生最主要的互动形式,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可是,由于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出现的种种不足,使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大大打了折扣。因此,面对现状,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成为关乎转变高中课堂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现状

根据近年国内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一般教师平均每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也就是说,教师中有近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3](P5)课堂提问现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提问前对问题的设计缺乏科学性

教师在备课时不精心设计问题会导致在教学中随意提问,不注重知识重点、难点,难以保证提问的质量。此外,提的问题若多为是或否的封闭性问题会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更谈不上有效性。

2.提问时不注意方式方法

提问时不抓时机,随时提问,会造成提问过多,学生应接不暇。或是提问完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无法发挥提问的有效性。

3.提问后不积极评价

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结束后,对于学生的回答仅是对对与错进行判断,没有进行详尽解释;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对策

1.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提问

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合适的地方提出问题。并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特点等主观性因素,选择难易程度合适的问题流畅地穿插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呈现出来。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政治课堂提出问题的难度应该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思想设计课堂提问,可以保证问题难易程度的适宜性,提高问题的有效性。此外,对于高中政治抽象性的特点,要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注意观察生活、新闻中的事件,并和政治原理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的理解,并增强其实际运用的能力。

2.提问时注意方式方法

(1)提问注重引导。引导型提问是教学中较常用的一种提问形式,旨在引领学生的思想和思维进入教学中。教师在提问时,注意与教材内容紧密衔接,以便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学习。这样,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深化对教材内容知识的理解的过程。

例如,在讲《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这一课,在讲解发展的普遍性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的变化都具有前进和上升的共同特点,从而得出发展具有普遍性,也为后面讲解发展的实质做了铺垫。

也可借用引导式提问引起在课堂上发呆走神、搞小动作、交头接耳及打瞌睡的违纪学生的注意,从而吸引他们加入到课堂讨论中。但此目的不是为了惩罚,根本在与帮助学生搞懂问题,因此要注意方式方法。

(2)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课堂提问不应是面对某一学习程度的学生,而应尽量面向所有学生。但课堂时间有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是关键。而且,提问时要平等与学生对话,不能居高临下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措词及语气语态,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对学生的回答不管满不满意,都不能用难听的言语和轻慢的态度,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耐心倾听和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巧妙地引导。

(3)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时间,这样学生会在充分思考后给出更加详细、全面的答案,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会明显减少。在等待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还可用“试着说一说”、“大胆谈谈自己的看法”、“别怕说错”等鼓励性语言去消除学生害羞、畏难等心理障碍。而对于后进生则要用一些浅显的问题,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参与课堂的意愿将会增强。另外,对于不知道问题答案的学生来说,可用递进式提问方法,从简单问题入手,由易到难提问。在提问中,帮助学生自己思考得到答案,而不是直接由教师告知,从而提高提问效果。

3.提问后积极进行评价

高中政治教学的开展不仅需要丰富的提问设计和良好的提问方式,还要求教师重视提问后的点评和指导,否则会失去提问的意义。教师在提问和学生回答问题后,要根据学生的回答状况进行认真、全面的点评,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尊重,同时也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理解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便继续努力和改正缺点,实现全面提升。教师在提问后的有效指导,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政治知识的精髓和实质,也能在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中锻炼思维能力和提升知识水平。

现代教育认为,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因而,转变学生原有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势在必行。贯彻探究式教学思想,实施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调动兴趣、进行发散思维的,具有生成性、鼓励性、发散性、逻辑性、启发性等特点的提问是营建高效政治课堂的关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发挥提问教学对政治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探究有效的提问策略,丰富提问形式,并根据提问环节的相关情况做好课堂总结和提问指导,以便更好地巩固高中政治教学。

参考文献:

[1]智公静.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提问教学探讨[J].政史地教学与研究,2013.

[2]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2011.

[3]夏鸣鸣.高中课堂提问探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