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高尿酸血症

2015-08-10 09:3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秦贵军
药品评价 2015年7期
关键词:利尿剂嘌呤高尿酸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秦贵军

秦贵军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兼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委,性腺病学组副组长,基础学组副组长。河南省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研究方向:①糖尿病发病机制;②内分泌少见病的分子水平研究。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主要由细胞分解代谢的核酸、其他嘌呤类化合物以及食物中的嘌呤经酶的作用分解而来。人体内尿酸20%来源于富含嘌呤或核酸蛋白的食物,80%来源于内源性嘌呤代谢。正常人平均每天生成尿酸约750mg,其中2/3随尿液排出,1/3通过肠道排泄或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1]。血尿酸浓度取决于尿酸生成和排泄速度之间的平衡,当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时,即可出现血尿酸浓度升高。血尿酸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上限时称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 ia,HUA)。

H U A 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沿海地区,患病率达5%~23.5%[2-5],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HUA是痛风发生的最重要生化基础和最直接病因,并且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其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慢性肾病、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且是这些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6]。

高尿酸血症的常见病因

HUA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见表1),前者多由先天性嘌呤代谢异常所致,后者则由某些系统性疾病或者药物引起。药物是引起血尿酸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和临床医生处方密切相关,本文对引起HUA的常见药物进行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资料。

药物引起高尿酸血症的机制

药物通过促进内源性尿酸生成和减少尿酸排出影响血尿酸水平,根据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①增加嘌呤的摄入,如胰酶制剂(胰液素、胰脂肪酶等);②通过细胞溶解、增加白细胞产生、溶血等增加内源性尿酸的产生,如化疗药物、非格司亭、糖皮质激素等;③降低肾脏对尿酸盐的清除率,如阿司匹林、环孢菌素、利尿剂等;④增加尿酸盐的产生和降低其清除率,如烟酸。

表1 高尿酸血症的病因

引起高尿酸血症的药物

1. 胰酶制剂

胰酶是从新鲜的动物胰脏中提取的多种酶的混合物,主要是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胰淀粉酶,其中含有大量的嘌呤成分。长期大剂量的使用该类药物,可引起HUA。

2. 肿瘤化疗药物和糖皮质激素

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时,可使细胞死亡数量急剧增高,嘌呤降解增加,引起尿酸贮积诱发HUA。其中,甲氨蝶呤在大剂量应用时,其本身及代谢产物可沉积在肾小管内而致高尿酸血症肾病。嘌呤拮抗剂与内源性嘌呤结构相似,干扰正常嘌呤碱代谢进而干扰核酸的生物合成,达到抗肿瘤的目的,其可在肝脏内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尿酸衍生物,导致HUA。

3. 乙醇

乙醇对尿酸的产生和消除均有影响。乙醇的高热量可诱导肥胖,一些啤酒中的鸟嘌呤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可生成尿酸。过多饮酒还会加速ATP在肝脏的水解,ATP经水解酶形成AMP,AMP经脱氨酶形成次黄嘌呤核苷酸,再转化为次黄嘌呤、黄嘌呤,最终代谢生成尿酸。乙醇还可诱发糖原异生障碍,导致血清中酮体和乳酸积聚,二者均可竞争性抑制尿酸在近端肾小管的排泄。此外,乙醇可能引起机体脱水,从而加重血尿酸浓度的升高。

4.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大剂量的粒细胞刺激因子(30~60μg·kg-1·d-1)可显著增加白细胞的产生,引起细胞周转速率加快,嘌呤代谢增加,使尿酸水平增高[7]。

5. 果糖

果糖是一种单糖,与葡萄糖是同分异构体。果糖代谢途径中关键酶果糖激酶无负性反馈调节的抑制,进入细胞内的所有果糖将迅速被磷酸化,导致细胞内磷酸化减弱和ATP耗竭,形成多量的AMP,ATP耗竭将增加嘌呤代谢酶的活性,加速尿酸的产生,导致细胞内尿酸升高和HUA的产生。同时,还可引起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能量代谢紊乱,线粒体肿胀、变形,细胞变形、坏死,可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异常。研究表明,无论单次摄入大量或长期较多量消耗果糖均可导致血尿酸升高,进而增加痛风的风险[8,9]。

6. 肌苷

肌苷是次黄嘌呤核苷,为嘌呤代谢的中间产物,在体内可分解出大量的尿酸,从而引起HUA。

7. 利尿剂

利尿剂是通过减少肾小管对Na+、Cl-等的重吸收,同时增加水分的排出,产生利尿作用的药物。利尿剂诱导的血容量减少效应能增加近曲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长期应用可出现高尿酸血症,其中以髓襻和噻嗪类利尿剂更明显,如呋塞米、托拉塞米、氢氯噻嗪等。此外,髓襻、噻嗪类利尿剂和尿酸均通过近曲小管有机酸转运系统分泌排泄,两者有竞争性抑制作用,用药期间可减少尿酸排出。利尿剂的尿酸贮积效应呈剂量依赖性,多见于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时。对于高血压患者,小剂量(12.5mg/d)和大剂量(50mg/d)氢氯噻嗪的降压效果相当,但12.5mg/d的治疗剂量几乎不会引起高尿酸血症[10,11]。

8. 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是一种强效的免疫抑制剂,能可逆、特异地作用于淋巴细胞。环孢素可通过与肾小管细胞胞浆中的钙离子结合蛋白结合、诱导肾皮质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降低细胞Na+-K+-ATP酶活性机制,直接产生肾毒性,造成肾组织损伤,进而影响血尿酸的分泌和排泄[12]。此外,近曲小管上参与尿酸盐转移的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0同样介导环孢素的转运,被认为可能与高尿酸血症有关[13]。他克莫司是从链霉菌属中分离的发酵产物,为一种强力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对细胞性和体液性排斥均有作用,其免疫抑制效果明显强于环孢素。他克莫司可以引起剂量依赖的入球小动脉收缩,导致高危患者发生HUA和肾损伤。国内王仁定等[14]观察23例肾移植急性排斥后环孢素切换成他克莫司患者的尿酸变化,结果显示,长期应用他克莫司的患者其血尿酸水平较应用环孢素A的患者明显下降。

9. 抗结核药物

吡嗪酰胺是短程抗结核治疗的核心药物之一,在菌体内转化为吡嗪酸而发挥抗菌作用,吡嗪酸可与尿酸竞争有机酸排泄通道,减少尿酸排泄,导致血尿酸浓度增加。HUA是其除肝毒性外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国内谢莉等[15]研究结果显示,口服吡嗪酰胺后血尿酸增高的发生率为83.9%,血尿酸增高患者中关节痛发生率为3.3%,肾功能损害为2.2%,发生率与尿酸值高低并无相关性。乙胺丁醇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对几乎所有类型的结核分支杆菌均有高度抗菌活性,现为一线用药,其50%以原形从尿液中排出,和尿酸竞争性排泄,可诱发HUA。此外,国内张琳等[16]曾报道1例口服利福平致急性间质性肾炎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

10. 左旋多巴

左旋多巴是多巴胺递质的前体物质,属于抗帕金森药物,其进入人体后可代谢成高香草酸和苦杏仁酸。这两种物质会与尿酸竞争排泄路径,使尿酸的排泄量减少,从而引起HUA。

11.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作为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阿司匹林对尿酸代谢的影响是双向的。低剂量的阿司匹林(<2g/d)可抑制肾小管分泌尿酸,引起高尿酸血症。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对尿酸分泌和重吸收均有抑制作用,但重吸收的抑制效应更强,最终使尿酸从尿中排泄增加。Yu等[17,18]在1959年和1963年的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在大剂量时(≥3g/d)具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而小剂量(1~2g/d)则引起尿酸潴留。Capsi等[19]在2000年发表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75mg/d的给药剂量可使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而当给药剂量增加到150、325mg/d时,血尿酸水平逐渐下降,接近基线水平。国内张海英等[20]通过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探讨微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血尿酸的影响,结果显示,微小剂量阿司匹林可致小鼠模型血尿酸水平升高,据此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尿酸排泄有关。而李剑军等[21]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老年人血尿酸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明显升高老年患者血尿酸,且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服用阿司匹林组。

12. 维生素C

维生素C作为非酶类抗氧化剂,在体内发挥重要作用。维生素C属于酸性物质,当大剂量使用时,可使尿中草酸盐的含量增加10倍以上,从而引起高尿酸血症。

小剂量维生素C对尿酸代谢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Huang等[22]于2005年发表了一项补充维生素C和血尿酸水平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终点时试验组尿酸水平(补充维生素C 0.5g/d)较基线下降约0.5mg/dl,与安慰剂组无统计学差异。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大型前瞻性研究[23]表明,不同维生素C摄入人群(<90mg/dl、90~249mg/dl、250~499mg/dl、500~999mg/dl、≥1000mg/d)对应标化后的尿酸水平为6.1mg/dl、6.1mg/dl、6.0mg/dl、5.7mg/dl、5.7mg/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当维生素C摄入量在500~999mg/d时,尿酸水平处于最低值,而更大剂量的摄入量将不会进一步增加获益。

13. β受体阻滞剂

此类药物可使肾血流量及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尤其在与利尿剂联用时,可减少尿酸的排泄量,引起HUA。

14. 喹诺酮类

尽管喹诺酮类药物引起高尿酸血症的机制尚不清楚,但相关的不良反应仍时有报道。国内李爱君等[24]曾报道2例患者应用可乐必妥后诱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予以更换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后,血尿酸水平逐渐恢复正常,症状缓解。可能的机制为:①喹诺酮类主要经肾脏排泄,可能竞争性抑制尿酸排泄;②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下药物在肾小管析出结晶,造成肾机械性损伤及肾小管分泌功能紊乱。

15. 降糖药物

双胍类药物(尤其苯乙双胍)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乳酸积聚,乳酸能抑制肾近曲小管的尿酸分泌,导致尿酸排出减少,引起HUA。格列喹酮和瑞格列奈主要经肝脏排泄,对尿酸影响较小。胰岛素可增加肾脏钠离子和尿酸的重吸收,同时升高血压和尿酸。

16. 烟酸

烟酸即维生素B3,是人体必需维生素之一,在人体内转化为烟酰胺,烟酰胺是辅酶Ⅰ和辅酶Ⅱ的组成部分,参与体内脂质代谢、组织呼吸的氧化过程和糖类无氧分解的过程。烟酸既增加尿酸的产生,也降低其清除率,引起HUA,但对尿酸升高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烟酸缓释制剂可避免短时间内大量药物被吸收所造成的高血药浓度,减少剂量依赖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药物性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表现

高尿酸血症为一种血液生化成分的改变,血尿酸增高而没有临床症状者,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但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高和病程的延长,肾结石和痛风的患病率也逐渐升高,二者可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如腰部酸胀不适、腰腹部刀割样剧烈疼痛、急性特征性关节炎等。

药物性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措施

药物引起的血尿酸升高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以低嘌呤食物为主,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保证尿量在每天1500m l以上,最好在每天2000m l以上。当尿pH<6.0时,需碱化尿液,尿pH6.2~6.9有利于尿酸盐结晶溶解和从尿液排出,常用药物为碳酸氢钠或枸橼酸氢钾钠。此外,M anolis等[25]的研究表明,氯沙坦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氯沙坦和利尿剂联合治疗组可以维持血尿酸基线水平,而坎地沙坦则不具备此效应。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应用利尿剂后产生的HUA,可考虑联用氯沙坦。经过上述处理后血尿酸仍持续上升,建议停用可疑药物。对于已有HUA和痛风的患者,应尽量避免选用可引起血尿酸升高的药物。

[1] 廖二元,莫朝晖,刘石平,等.内分泌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 王德光,郝丽,戴宏,等.安徽省成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肾脏杂志, 2012, 28: 101-105.

[3] 阎胜利,赵世华,李长贵,等.山东沿海居民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五年随访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1, 27: 548-552.

[4] 周戈,齐慧,赵根明,等.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病相关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33: 351-355.

[5] 邹贵勉,黄江燕,车文体,等.广西城市社区居民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1, 27: 561-565.

[6] Zhu Y, Pandya BJ, Choi HK. Comorbidities of gout andhyperuricem ia in the US general population: NHANES 2007-2008[J]. Am J Med, 2012, 125: 679-687.

[7] Koda-Kimble MA, Young LY, Kradjan WA, et al. Applied therapeutics: the Clinicaluse of drugs. 8th ed[M]. Baltimore: Lippi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s, 2005.

[8] Nguyen S, Choi Hk, Lusting RH, et al.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serum uric acide, and blood pressure in adolescents[J]. J Pediatr, 2009, 154: 807-813.

[9] Perez-Pozo S, Schold J, Nakagawa T, et al. Excessive fructose intake induces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the healthy adult men: role of uric acide in the hypertensive response[J]. Int J Obes, 2010, 34: 454-461.

[10] Rose BD. Diuretic-induced hyperuricemia and gout. In: Up To Date. Available: www.uptodate.com(accessed March 13, 2006).

[11] Scott JT. Drug-induced gout[J]. Bailliere's Clinical Rheumatology, 1991, 5(1): 39-60.

[12] 陈迎章,许蕴碧,姜新猷.环孢素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J].临床儿科杂志, 1998, 16: 354-355.

[13] 施映枫,徐柳青,严海东,等.尿酸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4, 30: 876-880.

[14] 王仁定,吴建永,王逸民,等.肾移植急性排斥后环孢素切换成他克莫司对移植肾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9, 25: 538-542.

[15] 谢莉,卜建玲.吡嗪酰胺引起血尿酸增高的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 2012, 34: 850-851.

[16] 张琳,魏日胞,王远大.利福平致急性间质性肾炎伴高尿酸血症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 14(1): 36-38.

[17] Yu TF, Gutman AB. Study of the paradoxical effects ofsalicylate in low, intemediate and high dosage on renalmechanisms of excretion of urate in man[J]. J Clin Invest, 1959, 38(8): 1298.

[18] Yu TF, Dayton PG, Gutman AB. M utual suppression ofthe uricosuric effects of sul f i npyrazone and salicylate: astudy in interactions between drugs[J]. J Clin Invest, 1963, 42(8): 1330.

[19] Caspi D, Lubart E, Graff B, et al. The effect of m ini-dose aspirin on renal function and uric acid handhngin elderly patients[J]. A rthritis Rheumatism, 2000, 43(1): 103.

[20] 张海英,卓来东,李玉珍.微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血尿酸的影响考察[J].中国药房, 2008, 19: 1482-1484.

[21] 李剑军,张秀华.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老年人血尿酸的影响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 1744-1745.

[22] Huang HY, Appel LJ, Choi M J, et al. The effects of vitam in C supplementation on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uric acid: results of a random ized controlled trial[J].A rthritis Rheum, 2005 Jun, 52: 1843-1847.

[23] Gao X, Curhan G, Forman JP, et al. Vitam in C intake and serum uric acid concentration in men[J]. J Rheumatol.2008 Sep, 35(9): 1853-1858.

[24] 李爱君,张敬文,腺海风.可乐必妥诱发高尿酸血症2例[J].内科, 2007, 2(4): 712-713.

[25] M anolis AJ, Grossman E, Jelakovic B, et al. Effects of losartan and candesartan monotherapy and losartan/hydrochlorothiazide combin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w ith mild to moderate hypertension[J]. Clin Ther, 2000, 22: 1186-1233.

猜你喜欢
利尿剂嘌呤高尿酸
心衰患者不用利尿剂,预后更好?!JACC子刊研究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利尿并非越多越好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冠心病心衰冠心宁+利尿剂治疗的临床效果
尿酸高易导致全身受损
关于高尿酸血症你该知道的事
服用利尿剂 更要护脚
想吃火锅又怕尿酸高,如何解
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