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的选编状况和特点分析

2015-08-11 03:54周志红罗林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人教版文言文

周志红 罗林

摘要: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选文体裁丰富多样、选文朝代跨度大、选文篇目比较多,其选文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选文具有多元性,编排方式灵活多样。

关键词:人教版 中学语文教材 文言文 选编

一、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统计与分析

1.文言文选文数量及所占比重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数量在整个课文的总数中所占比重较大。整个中学阶段267篇选文中就有113篇文言文,其比重为42.32%,接近一半。其中,初中阶段197篇选文中有74篇文言文,占该学段选文总数量的37.56%;高中阶段共有文言文39篇,占该学段总选文70篇中的55.71%。很明显,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比重从学段来看呈增长趋势。但学段内部各年级之间并不都呈上升趋势,这个比重从学年来看是不均匀的且分布状态也是没有规律的。例如,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明显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由七年级的26.03%到八年级的43.75%,再到九年级的45.45%。而到了高中阶段,各学年之间并没有表现出一定的规律,这个比重是时高时低的,如必修1中文言文共有3篇,其比重是21.43%,相对初中三年级来说是有所下降的,而到了必修2和必修3时分别到了76.92%和78.57%。很显然,从必修1到必修3是呈上升的趋势,但是必修4却又有所下降了,比重为68.75%,到了必修5进一步下降到了30.77%。所以说,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在各学年之间的分布状态没有固定的趋势,文言文选录篇目的多少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2.文言文选文的体裁

体裁,是指文章的体制、样式,也称文体。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体裁大致可以分为散文与韵文两大类。散文一般形式疏散、语意畅达,但不讲究固定的格律和押韵;韵文讲究押韵,追求固定的格律。古代诗歌就属于韵文。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11册选录的文言文中,韵文(包括古诗词曲)共有52篇,占所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总数的46.02%。其中诗歌选入了35篇,占总数的30.97%;词选录了15篇,占总数的13.27%;而戏曲,在11册教材中只录了2篇,占1.77%。散文选入了61篇,占总数的53.98%。其中散文的类别涉及到历史散文、诸子散文、笔记散文、传记散文、游记散文、说、序、书等。但是在这诸多类别散文中,选入最多的是先秦诸子散文,11册教材61篇散文中就有12篇先秦诸子散文,占总散文数的19.67%。其次是游记性的散文与笔记散文,他们分别都是9篇,占总散文数的14.75%。最少的“书”类,只有两篇。可见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选文的体裁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到文言文作品所有的体裁,但他们各自在文言文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在众多的体裁中,教材的编写者在选录时是有所侧重的,主要集中在散文和诗歌上,尤其以散文为重,而散文又是以先秦诸子散文为主。教材的编写者之所以这样选录是因为散文和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华部分,而文言散文的语音、词汇甚至语法都极具文言代表性。

3.文言文选文的朝代

从统计中我们可以知道,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朝代跨度比较大,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从先秦到元明清时期的典范性作品。其中唐朝的最多,一共有26篇,占所选文言文总数的23.01%,而所选唐朝作品中主要是诗歌,也有2篇散文,就是刘禹锡的《陋室铭》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宋朝与先秦时期的一样多,都是24篇,占所选文言文总数的21.24%。先秦时期所选录的作品主要是先秦的诸子散文,另外还有几篇诗歌、寓言与神话,如《蒹葭》、《愚公移山》等。而宋朝所选入的作品主要是词,但也有几篇散文,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魏晋南北朝有16篇,占所选文言文总数的14.16%,这时期被选入的作品就体裁方面来说,相对其他朝代更加丰富,有诗、赋体散文、游记散文、序文、小品文、笔记小说等等。两汉时期有12篇,占总文言文选文的10.62%,这时期主要是散文。所选篇目比较少的是元、明、清三个时期,分别只有2篇、3篇、6篇,元朝所选录的作品主要是散曲,明清时期主要是小说。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形式,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文学风格。而从语文教材的文言文选文中我们也能明显地看出,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选文涵盖了先秦至明清时期,而且每个朝代编者所选录的篇目都是具有典范性的,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这样的选入原则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从有限的选文中去感知古代文学作品的无限魅力,从中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感受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同时也遵循了语文教材的选文经典性原则。

4.文言文选文的编排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主要有按单元集中编排和分散编排两种方式。按单元集中编排指的是一个单元中所有的课文要么都是现代文要么都是文言文,按单元分散编排指的是同一个单元中文言文与现代文混合编排在一起。具体来看,七年级是按单元分散编排,八九年级直到高中阶段都是按单元集中编排。如在七年级,每个单元选入一课文言文并都处于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这篇课文之所以能与另外几篇课文组合成一个单元是因为它们的主题是一致的。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排了《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童趣》这5篇课文,这5篇课文中最后一篇课文《童趣》是文言文,它与其他4篇课文编在一个单元的依据就是它们有着相同的主题,即“体味人生和关爱生命”。从八年级到九年级直到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部分不再以分散编排形式散见于各单元,而是和现代文一样独力成单元编排于教材之中。而在文言文单元中的几篇文章都是有着共同的主题或者是一样的体裁或者两者兼顾。其中八年级和九年级的文言文组合单元的依据主要是课文的主题,如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游记》、《观潮》、《湖心亭看雪》、《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这几篇文言文都是歌咏自然山水的篇章。高中阶段组合单元的依据主要是文章的体裁,如必修2的第二单元就全部是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第三单元全部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5.文言文选文的主题

文章的主题是指文章所描绘的社会生活领域,即现实生活的某一面。每篇文章都会有一定的主题。而语文教材历来的选文标准就是“文质兼美”,也就是说,被选入到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除了形式要美,思想内容上也应该是积极向上、情感丰富、具有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的。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编录的文言文选文都是经典著作,主题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医学等方面。例如七年级上册中的《伤仲永》一文,启发学生的成才不仅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接受的教育有关;《鱼我所欲也》一文则告诉学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是在面临困难时,要能够作出正确的抉择。人教版语文教材文言文主题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主要有山水风光、人性人情、神话传说、文化教育、人物故事、历史政治、理想寄托。在113篇文言文中,囊括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古人当时的生活状况、体会古人文化艺术的智慧以及对当时社会政治的看法,最终实现文言文教学的“了解、传承文化”这一功能。

二、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的选文特点

1.选文的选编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的编排并不是完全按照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顺序进行选编,而是考虑到了学生们的认知规律,按照由容易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奥、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进行选编,正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应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兼顾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的理念。例如,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篇文言文是沈复的《童趣》,第二篇是《〈论语〉十则》。《童趣》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有关童年的回忆,这个话题对于刚走进初一的学生来说容易产生共鸣,因为这个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也便于他们学习与掌握。从时代上来看,这篇文章是清代的作品,清代与我们的时代相隔是最近的,时代越接近现代的文章就会越容易理解。《〈论语〉十则》虽然是先秦时期的作品,但其篇幅短小,而内容又是有关学习的方法和态度、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事方面的道理,对于这些内容学生们平常也有所思考。有利于降低学生在初一刚接触到文言文时的学习难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对文言文的恐惧、害怕心理,进而有利于培养他们日后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到高中阶段的《离骚》这类文章理解起来就比较难些,因为文章距离我们的时代比较久远,语言阅读起来比较拗口,其思想内容也较难理解。但因为这个学段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借助已有的文言文知识还是可以理解的。可见选文是考虑到了学生们学习文言文时的阅读实际,考虑到了不同学段学生理解感悟能力的不同。

2.选文多元化,但多为名家名篇

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多元化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中学语文教材编录的文言文选文的主题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医学等方面。例如七年级上册中的《伤仲永》一文,启发学生的成才不仅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接受的教育有关;《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精练,除此之外它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其次,人教版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时间跨度比较大,涉及面广。从最早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到先秦诸子的《论语》《孟子》《诗经》,再到两汉的《史记》《淮南子》《战国策》,然后再到魏晋的《桃花源记》《世说新语》,再到唐宋八大家的诗文,最后到明清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等。共选入的113篇文言文涉及到了13个朝代。第三,选文的体裁丰富多样,几乎对古代诗、词、散文等各种文体都有涉及。第四,在选择作家作品方面,共计有刘向、司马迁、陶渊明、柳宗元、王安石、司马光、周敦颐、苏轼、范仲淹、欧阳修、刘禹锡、韩愈、蒲松龄、纪昀、袁宏道以及先秦诸子等30多位历代作家的作品入选。

但是,我们也能看到这种多元性还是很有限的。就体裁方面而言,虽然已经涉及到了多个体裁,但仍然是以散文为主,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多个体裁中选录较不均衡。就作家而言,113篇文言文中只涉及到了30多个作家。在113篇中有很多作家重复出现了多次,其中杜甫就有7篇,并且其中有6篇是集中在两个单元出现的。陶渊明的诗文出现了6次,而且在八年级上下两册中都是同一册中就出现了两次,并且不在同一单元。很显然这些体裁与作者交替重复不利于文言文的学习,不便于学生各种知识的统筹兼顾。

3.编排方式有一定的规律,但更见其随意性

教材的编制是语文教材编写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编排方式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从具体学段和年级来看,规律性少且随意性见多。七年级是按单元分散编排,并且都是每个单元只有一课是文言文,且都在最后一课。从八年级开始按单元集中编排,八年级集中安排在第五、第六单元,九年级集中在第六单元。而到了高中更是无规律可循,随意性较大。必修1的文言文安排在第二单元,共3篇散文;必修2、必修3中的文言文安排在第二和第三单元;必修4的文言文又安排到了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必修5文言文又回到了必修1的样式,只安排在第二单元。由此可见,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就其编排来看,总得来说是由文白混编走向文白分编。在各年级之间,其数量与其所处的位置呈无规律分布,随意性强。但按照人的一般认知发展规律可知,选文的数量应该是由少到多,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

[2] 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

[3]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广东:凤凰出版社,2010.

[作者:周志红(1977-),女,湖南攸县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罗林(1987-),女,贵州毕节人,贵州毕节市普宜中学教师。]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人教版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二年级柜台(人教版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何为“言”,何为“文”——从“言、文并重”看文言文究竟应该教什么
文言文阅读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