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文化企业 加快媒体转型步伐

2015-08-15 00:43刘成武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1期
关键词:报业洛阳转型

□ 刘成武 刘 闪 王 青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河南 洛阳 47100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现拥有《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洛阳商报》、《河洛生活导报》、《洛阳手机报》、洛阳网、河图网“五报两网”和20余家经营性公司。目前,洛报集团的综合实力位居河南省地市报第一名、全国地市报业前列。2014年7月,洛报集团被河南省政府授予“省重点文化企业”称号。

科学制定发展战略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全国报业进入“冰雪期”。洛报集团在深入分析所面临的风险、机遇和自身的优势、劣势基础上,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转型、三轮驱动、四项保障”的转型发展战略,努力实现“构建现代传媒集团、打造一流文化企业”的总体目标。

“一个中心”,即以“做强做优报业、服务市委和群众”为中心。“两个转型”,即由传统的报业集团向现代传媒集团转型和文化产业集团转型。“三轮驱动”,即由现在“报纸经营+多元经营”发展模式调整为“广告运营+产业运营+资本运营”发展模式。“四项保障”,即努力建设好确保转型发展战略顺利推进的人才、资金、制度、作风四大保障系统。

全力以赴做好宣传

近年来,洛报集团所属媒体以宣传报道的内涵式提升为重点,不断强化舆论引导能力,持续贯彻市场化办报办网理念,为洛阳全市上下凝神聚气、克难攻坚,奋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如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洛报集团“五报二网”开设“践行群众路线为民务实清廉”、“人民公仆 时代先锋”等栏目,共刊发稿件、图片5000多篇(幅),及时、生动报道了各地区、各部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活动亮点,在全市形成了浓厚氛围。尤其是《洛阳晚报》精心组织部署,与《汴梁晚报》、《淄博晚报》等5家省内外媒体联手,共同推出“沿着焦裕禄的足迹”大型综合报道,取得了特别的宣传效果。

着力调整产业布局

围绕“由传统的报业集团向现代传媒集团转型和文化产业集团转型”的战略方向,洛报集团按照“抓大、放小、辟新”的思路,对原有产业进行了新的梳理和调整。

搭建多媒体架构。洛报集团原有的媒体渠道,主要集中在报纸上,结构比较单一。近年来,洛报集团大力布局多媒体矩阵,除继续做强做优报业外,推动集团由“经营报纸”向“运营媒体”转变:参股成立户外广告公司;控股占有洛阳90%市场份额的楼宇电视公司;组建城市LED联播网;构建粉丝量达240万人以上的微博和微信矩阵;与洛阳广播电视台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初步完成了现代传媒集团的基础架构。

发展非媒体产业。近年来,洛报集团依托洛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发展实际,谋划了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会展经济等3个文化产业主攻方向,谋求在助推洛阳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转型。在文化旅游方面,与汝阳县政府合作,组建了大虎岭农业公园投资管理公司,核心园区的规划方案已经完成,正在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在文化创意方面,新征项目用地18亩,建设洛阳市印刷创意文化产业园,2014年底将完成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工作已经启动;在会展经济方面,成立了洛阳市牡丹印象会展公司,积极举办各类展会活动,被洛阳市政府评为全市会展工作一等奖。

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实践中,洛报集团深刻感受到,现有的“报纸经营+多元经营”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必须进行调整创新,积极探索“广告运营+产业运营+资本运营”之路。

探索广告运营模式。报纸经营的收入主要依靠报纸广告。在全国报纸广告收入全面下滑的形势下,洛报集团改变思路,开始尝试整合营销的广告经营模式,不仅要自主经营好洛报集团独资或控股的媒体,也要与其它优秀企业展开合作,以期尽可能地整合媒体广告资源,为用户提供多媒体广告解决方案。

探索产业运营模式。过去,洛报集团非媒体产业的发展方式,主要是搞多元化经营,公司基本上是一个公司一个门类,产业链条短,经营盘子小且利润率偏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洛报集团积极尝试产业链多点介入方式,聚焦若干产业,从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尽可能整合资源。2013年,洛报集团与洛阳建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启动了“好来历健康生活产品供应平台”项目,从产品的遴选研发到包装推广,多点整合,推出了系列绿色安全食品,市场反映良好。

探索资本运营模式。想要更好更快发展,需要大项目、好项目的支撑和更多的资金支持。近年来,洛报集团尝试改变主要依托自有资金自主发展的方式,积极与多家金融机构展开合作,灵活进行融资和投资,还参与建设了洛阳市第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

凝聚报业发展合力

事业发展要靠人来干,员工的精神状态和作风保障就非常重要。2011年年初,集团确立了自己的品牌精神:高位思考、精耕细作、团结创新。可以说,体制机制创新为集团发展提供了具体实现路径,而报业品牌精神则为凝聚报业发展合力、打造集团核心优势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高位思考。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担负着引导舆论的重要职责,集团要求各位员工,特别是采编人员从大局层面考虑稿件的采写、编发和相关工作的协调运作,从而把握好全市的大局,配合好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好舆论主阵地的作用。

精耕细作。作为一家拥有“五报二网”的报业集团,每天出版的报纸达100余个版,哪一环节都犯不起、犯不得任何差错。集团要求每位编采人员,不论是新闻稿件还是公文、广告,从内容到形式、从政治方向到字词标点,都要严格把关,精耕细作。

团结创新。努力在全集团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环境氛围。对于集团的重大项目、重要活动,面向全体员工征集“金点子”,党委对每年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表彰奖励,充分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

持续提升深化改革

当前,全国报业发展正处于深刻变革期。洛报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紧密围绕市场变化,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深化改革,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

进一步转变服务观念。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引导集团上下牢固树立市场意识,紧密围绕各自服务对象的需求,加快服务理念的更新和服务手段的创新,推动集团发展模式的调整和改革。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结合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传媒格局的变化,优化媒体结构,加速媒介融合,打造品牌媒体。结合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和自身实际,优化产品结构,创新生产方式,改造生产流程,向用户提供更加贴心的产品。

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以队伍建设为切入点,持续加强复合型人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注重精细化管理,追求发展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猜你喜欢
报业洛阳转型
洛阳正大剧院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自古繁华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反思报业转型五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