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论在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

2015-08-15 00:51万会芝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轮流主体理念

◆万会芝

(山东省新泰市向阳试验学校)

一、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指出,班级管理模式构建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从教师的角度制定一些约束学生行为的规则,保证班级秩序的有序进行,而是为学生提供服务,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和生活。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提供的服务包括三个标准。首先,是效用性,也就是说班级在满足个体发展需要和促进班级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是人文性。也就是说,学校所提供的服务在满足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发展需求的完整性,能够为不同兴趣、不同个性、不同未来规划的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服务;再次,是灵活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主体学生对教育服务的要求是动态的,如由知识学习需求向综合能力发展需求的转化,由遵守班级规则向参与班级规则制定的需求转化,这些都需要教师根据时代的发展、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的服务。

二、班主任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仍然坚持“效率优先”的管理理念,将学生看成是教育的产品,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关注的是教育结果即学生具备了什么知识,忽视了对教育主体学生的关注,忽视了对学生不同需求的关注,忽视了教育过程。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客体,班主任通过制定激励和惩罚措施来约束学生。

(二)管理模式单一

目前,班级采用的管理模式仍然是等级管理模式,学校按学习成绩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等级,赋予学生不同的职务,采用层层负责的原则。这种模式使得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常听取的是少数班级管理人员的意见,而忽视了班集体的其他学生,班级其他学生只有在犯错误或者有勇气找班主任谈话时,才能够向班主任表示自己的意见、想法和需求,造成上下信息的不流畅。

(三)管理手段落伍

信息化管理已经普遍孕育于各领域的管理中,包括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便单向管理为多元服务。但是,目前的班级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手段,只是在信息录入的相关内容方面运用网络技术,这造成班级管理效率低,首先,表现为学生和教师的信息沟通不全面、不及时;其次,表现为班主任和家长的信息沟通不通畅,家长不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教师也无法赢得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学生;再次,表现为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学生的个体独立学生时间大多集中在课后,学生在独立学习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却得不到及时地解答。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班级从构成主体来说,是由自主意识、自主行为的教师和学生主体构成的,从培养目标来说,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班级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展开的,因此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构建,首先需要班主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决定着班级管理模式构建的行为内容和行为方向。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渗透,一方面,需要班主任不断学习和进修,充分了解并吸收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内涵,了解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构成机制;另一方面,在学校开展以人为本理念的交流活动,在相互交流中促进以人为本理念在全校师生中的推广和渗透,引导全校师生明确班级是以人为中心的,班级管理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服务,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二)建立民主管理的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构建,提高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和民主监督意识,并创造民主参与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班级管理中学生的民主参与包括对班级管理模式提出建议,如一名教师在班级中设计班级问题反馈箱,学生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向班主任反应一段时间内班级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以及对此自己的意见。班主任定期查看学生反馈的问题,并将典型问题在班会中予以讨论,并及时对班级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同时,班级管理成员采用固定和轮流相结合的方式,班长由固定成员担任,负责参与学校组织的班级代表开会,以及规则的宣布。而副班长由班级学生轮流担任,班级的日常事务由轮流副班长进行管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班级管理中得到锻炼,同时也理解班级管理的目的。班级全体成员对班级管理人员具有监督职能,由3 名以上的学生对班干部的管理工作进行举报,将在班会上展开重新选举,轮流班干部取消本次轮流资格。这样的民主管理方式,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促进班级管理的高校进行。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已经具备行事能力的人,他们接受着新时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有着积极的热情。班级管理中的很多工作,学生主体已经能够自行解决。因此,班级活动的开展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班级管理活动是学生主体的相互管理关系。例如,在班里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出初始制度,然后由学生将各小组的制度进行综合,学生以讨论和投票的方式决定具体规章制度的取舍和修正,最后形成班级的管理制度。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体,更能够明确学生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学生的基本需求是什么,班级学生设定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等等,班级是为学生服务的,必然需要听取学生的心声,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了解学生,制定真正为学生服务的管理模式,从关注学习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展开的,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服务,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班级管理要改变传统的等级管理模式,实行固定和轮流的班级管理和责任模式,使班级成员都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实现班级制度和班级事务的动态管理。

[1]苟培荫.以人为本理论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15):92.

[2]邵伟,孙英.班主任工作中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03):196.

[3]张辉.谈班主任管理工作改进措施——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推行自主式班级管理[J].教师,2010,(03):16 -17.

猜你喜欢
轮流主体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最好的爱情
何谓“主体间性”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基于能力培养的轮流写作日记探究
浅谈作文批改的几种方法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