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语文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2015-08-15 00:51朱燕仙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意识探究

◆朱燕仙

(浙江省义乌大成中学)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增强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提高探究能力和探究成果的质量。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欣赏能够形成自己的问题,促进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进行思考和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有了学生的探究和思考,学生才能够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师创设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优化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形成问题,产生疑问,从而认真地探究,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为了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就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融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可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投入到了课文的学习和阅读中就会认真探究,积极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发现问题,用于质疑。

教学《辛德勒名单(节选)》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电影《辛德勒名单》。电影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都调动起来了,让学生开始关注课堂,从而认真思考,积极学习文章中的内容。教师把学生带入到了这个情境中,学生融入情境自然会形成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学生会考虑在这样冷酷、灰暗、人性泯灭的世界里,辛德勒“人性复苏”的过程及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纳粹的暴行没有唤醒高斯的人性?为什么没有唤醒其他人的人性?此情此景让学生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这样的问题,促进了学生主动地探究,从而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

二、学生自主探究教材,积极思考形成质疑

在对语文教材的探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只有学生亲历了思考过程,学生才能够在大脑中形成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对教材进行探究,让学生积极地思考,促进学生形成全面的认识,让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地提高能力。通过学生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学生会在不断地探究中逐步地深化理解,形成自己的思维和问题。

例如,在学习《鸿门宴》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教师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开始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开始了对于文章的认真阅读和分析,促进了学生深刻理解文章本质和故事,促进了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学生在阅读中也会形成自己的问题。如在楚王即将来犯万分危急的形势下,张良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却只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这是为什么?此处行文为什么要轻描淡写呢?随着学生的不断探究,学生的认识也变得越来越深刻,促进了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和形成。学生的自主思考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对文章故事了解得更加深刻了,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增加,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学习。

三、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分析形成问题意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分享与合作,鼓励开展多种活动进行阅读成果的交流,在交流、碰撞中,激发思想火花,提高阅读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也要采用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可以主动地进行思考和积极地讨论。学生的讨论和合作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问题,进一步深入地思考和学习。例如,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共同讨论刘和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讨论中学生会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不同,他们的观点自然也是不同,学生会在合作中分享观点,提出自己的质疑和问题,在交流中不断地完善认识,提升理解,从而在不断地辩论和质疑中总结出完整的观点。了解到她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对于文章内涵和本质的探究,促进了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知识,让学生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四、任务驱动鼓励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和领路人,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和思考,形成自己的问题,从而积极地进行探究。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方式来驱动学生的探究,让学生一边完成任务,一边进行积极地思考。任务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对任务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形成问题意识。在突破一个个的问题中,学生的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也就增强了。

五、妙用情感因素引导,促进学生思考质疑

斯宾塞曾经说过“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和平易近人的语气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产生思考和学习的欲望。教师绘声绘色的讲授,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或孩子自然会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探究欲望的产生,从而让学生积极思考,增加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知识的主动性。

总之,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认真思考,只有通过学生的思考,学生才能够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批判质疑,敢于通过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发表不同意见,更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通过学生的不断思考,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都会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王国良.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中学生阅读,2013,(09).

[2]李丽霞.新课改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J].中国教师,2013,(08).

[3]王贺.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J].中学时代,2012,(03).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意识探究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