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在读悟中升华——《家》教学拾零

2015-08-15 00:51黄宝梅
语文天地 2015年9期
关键词:升华蓝天白云

黄宝梅

《家》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读后令人回味无穷。教学本课,旨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并进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需要采用“读中感悟,悟中生情”的方法,始终围绕“读”和“情”两个字做文章,以使情在读的基础上发生和升华,读在情的渲染下投入和用心,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完美境界。

一、课前画“家”,酝酿情感

上课开始,我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画拿出来,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创作。现在的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也是最富有创新性的一代人,而想象正是激发情感的一个主要方法,为此在学习文章之前,我要求小学生先自行以“家”为题创作一幅画,小孩子创作激情很高,用五颜六色的水彩画出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家”,有的孩子画高楼大厦,有的孩子画蓝天白云,还有的孩子画妈妈爸爸。孩子画出自己心中的“家”,这样他们对家都有了自己的理解,这就对“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在情感上进行了铺垫,激发了他们对家的热爱之情。

二、激发兴趣,培养情感

出示图片或播放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观察,从图上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学生在体会图画中宁静、美丽的时候,感受了小伙伴们都有自己幸福、美满的家,初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感受祖国就是我们幸福、温暖的家,这时出示这首小诗,这样让学生接触文章的内容之前,就营造一个温暖的情感氛围,培养学生的爱家爱国情感。

三、读通课文,酝酿情感

正确朗读。自读课文,不会读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朗读效果,如果读正确给他打个朗读“☆”,如果读错,则帮同桌纠正字音。用击鼓传花的形式,点名让几个学生来带头朗读。

学生只有先读通课文,才能在此基础上训练一定的语感,语感是人对语言直接的、整体的感受,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唯有语感得到训练,才能在此基础上酝酿一定的情感。学生朗读的同时进行适时的评价点拨,给孩子个性化的空间,让孩子通过朗读感悟,从而形成语感,把个性张扬出来。

四、读懂课文,感悟情感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后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比如:“我知道蓝天就是白云的家”提出疑问,帮助理解。教师问:“为什么蓝天是白云的家?”学生理解各异。有的说:“因为蓝天映衬着白云。”有的说:“因为蓝天抱着白云。”这时,教师作适当总结。教师学着白云飘动的样子说:“我是洁白的白云,蓝天中我飘来飘去,我爱蓝天,蓝天就是我的家。”

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四人小组选择一行讨论,并且从小鸟、鱼儿、种子中选择一个角色练习表演。课文读懂了,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也会逐渐加深,从而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因此,读懂课文是感悟情感的重要途径,在诵读中通过口、耳、眼、心、手并用,逐步增强学生的感悟文字情感的能力,从而领会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妙。

五、读演课文,激活情感

“同学们读得太棒了!哪小组愿意表演给大家看一看?”要演好首先要读好,小组中推荐一两位读,另一两位分角色戴上头饰表演,师生共同评价。激发学生对祖国、家的热爱,使学生体会在祖国的大家庭中是多么的快乐。从而感悟语言,让孩子在读演中体悟情感。分小组集体朗读表演,学生的情感立即被激活。

“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叶圣陶如是说。因此,激活学生的情感必须联系生活经验,去感受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事物,从而激活学生的情感。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多媒体出示多民族儿童团聚在一起的图片,再出示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国多么美丽,我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中,祖国就是我们的家,从而升华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小伙伴们、小朋友们都有自己温暖的“家”,可一些小伙伴迷路了,“小朋友们,你们能帮他们找一找家吗?”通过这项训练,既可让学生理解一些小动物的家在何处,又可通过亲自实践,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自觉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创美好的家园。

本次教学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展开合理的想象,在读中感悟,在悟中升华,从而既让孩子读中体悟语言,又让孩子情感受到熏陶,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猜你喜欢
升华蓝天白云
贪吃蛇升华记
炫舞蓝天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拥抱蓝天
白云(外三首)
臻迪无人机在蓝天中飞向未来
同在一片蓝天下
我喜欢白云
教育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
关心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