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节目的冷提醒——浅析当代中国娱乐节目的问题

2015-08-15 00:53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娱乐大众媒介

范 雪 田 雪 于 迪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 阜新 123000)

当代社会,娱乐节目在电视节目中占据着越来越多的“戏份”,仿佛在这个“物质化聚拢”的时代,只有娱乐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兴趣。进而,娱乐节目几乎成为各大媒体争相竞逐的“有力武器”。可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这些节目无论是为了利益的快速化获得还是保存自己的生存之道,将娱乐节目做成了一种没有营养的“快餐”,如果不去惩改,那么让观众吃下的就是一种慢性毒药。损害的不仅是大众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阻碍当代社会的发展。

电视娱乐节目就是以电视为传播媒介,大众广泛参与的,以审美性、娱乐性、观赏性、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电视节目,当然在网络媒介快速繁荣的今天,好多电视节目都是通过网络重播或直播走进观众视野。

纵观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史,是随着半个多世纪的电视普及而不断发展的。据国内一些专家的研究发现,中国的娱乐节目迄今为止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分别是表演类综艺晚会时期、游戏娱乐时期、益智博彩时期、“真人秀”时期。当然,如今中国的娱乐节目进入了“真人秀”时期,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例如,近几年不断“爆火”的娱乐节目:《非诚勿扰》《爸爸去哪》《一年级》《奔跑吧兄弟》等,这些节目的走红和传播,绝非是偶然的。

可问题就出来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节目是否变得更好了?纷繁众多的娱乐节目是否“乐”到人们的心里去了?在接近全民娱乐的当代浪潮下,娱乐节目是不是蛊惑了太多大众的眼睛?以缺乏精神厚度为核心而辐射的这些实质性问题,其实已经构成了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矛盾,是我们当代人不可回避的一个现象。如果我们不能在近乎迷乱的娱乐节目中突发自省,如果我们没有一些人能勇敢站出来对当代娱乐节目进行审视和批判,那么我们的文化将会是毁掉的一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如今我国娱乐节目所呈现的现象和问题。

一、娱乐节目背离了媒介传播的初衷,消解了文化传播的精神厚度

娱乐节目作为媒介传播的一种产品,按理说,它应该回归大众传播的出发点,即传播信息和社会教益。而如今的娱乐节目,却背道而驰得太多。诚然,因为是娱乐节目,相比于其他的新闻节目等更应该轻松些、少严肃感。所以,娱乐节目以娱乐为主要“卖点”本无可厚非,但有些节目明显是在曲解娱乐的表现形式,过分的搞笑和庸俗消解了文化传播的精神内质。这些庸俗现象无不表现为:让嘉宾出丑、拿孩子开涮、大谈性爱等。其中,如《爸爸去哪儿》就有点属于拿孩子开涮一类,那么小的孩子和爸爸玩几天还要受着摄像机和“台词”的约束,实在有些悲哀。让嘉宾出丑“博君一笑,胜过无数”的一类就更是太多见了。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这种没有精神厚度的娱乐节目,看了之后,除了带给你一时的滑稽之笑外,还会给人留下什么。

文化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那么,电视节目作为一种文化也能看出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娱乐节目作为一种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不可否认地扮演着传播思想、推销观点的角色。如今,娱乐节目在电视节目中所占比例最大。因此,娱乐节目传达的精神导向会很大程度上引导受众的精神状态。而一个民族大众的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影响综合国力的发展。

如今中国娱乐节目的庸俗化现象已不是说说而已,如两会会员冯骥才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姜昆等业界专家已经深刻地意识到这一问题。他们发出的声音无不是对娱乐节目趋向泛滥庸俗的现实性的批判,如此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足以体现出当下的娱乐节目很有必要根治。一些没有精神营养的娱乐节目,与其说是在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不如说是在游戏文化、慢慢侵蚀大众的精神世界。

二、娱乐节目缺乏独创性,影响本土文化的发展

中国的娱乐节目,之所以不能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独创性,没有民族特色,总喜欢模仿“别人”。毕竟本土的文化创新需要一个发现、判断、发展、适应的漫长的过程,所以媒介生产者选择了“投机取巧”。例如,前几年很火的《超级女声》是模仿美国的《我是偶像》,现在很火的《奔跑吧,兄弟》是模仿韩国的《Running man》等。目前在我国,无论是相亲节目、真人秀节目还是其他,各大电视台的制作模式都基本相似:当某一卫视把模仿过来的节目做得有点起色时,其他电视台就承势模仿。可以说,中国的娱乐节目就是以这样没有创新性的趋势在发展。

创新才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文化的创新和呈现更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但可惜的是,如今的娱乐节目界,没有把精力全力以赴地放在民族节目的创作上,为了方便快捷,把我们的娱乐节目做成了“山寨”文化。这种不结合本土语境的机械式文化传播,脱离了中国独特的经济、文化土壤,就是得到一定的效果也是短暂性的。所以,要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可以借鉴外国,但绝不能照搬。只有具有中国特色的娱乐节目,才能真正赢得受众的喜爱。

三、娱乐节目作为媒介生存的手段而乱了步伐,忽视媒介影响力

数量庞大的不同种类的媒介共生在同一社会,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同时,也不可避免的相互竞争。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利益的争夺更是媒介生存与否的关键。故此,各大卫视为了其生存之道不得不去想各种办法,做娱乐节目就变成了他们为自身竞逐的可利用点。也许,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可就在实施的过程中“人云亦云”、乱了步伐。

由于急功近利,各大卫视在制作娱乐节目而乱了步伐,忽视了媒介的社会影响力,以及传媒人对社会应有的责任,对社会文化造成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今天,媒介充盈着社会每个空间,在一定意义上,社会是媒介的媒介控制人们的思想。而如今的娱乐节目,缺乏精神厚度使得受众都懒于思考;庸俗乏味的内容使得受众思想迷乱;追求轰动效应而使受众接受精神垃圾。在这种情况下,媒介为了自身的生存而放弃对受众、社会的道德和责任,实属是错误的。

四、娱乐节目太过泛滥,没有坚持质和量的统一

哲学里说得好:只有坚持质和量的统一,才能促进发展。万物都是,我国的娱乐节目也不例外。如今的娱乐节目太多了,多的就像在赶集时的眼花缭乱一样。可是,你认真地想过吗,如此泛滥的娱乐节目真的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就像美国知名传播学家波兹曼预言过的“娱乐至死”一样,过多没有质量的娱乐节目绝对是扼杀文化进步和人们发展的隐形利器,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被唤醒,就会是毁掉的一代。所以,为了文化的健康发展,绝不是娱乐成为第一,娱乐节目必须适量又要有质量。

如今娱乐节目质和量失衡的现象必须得到重视,因为大众如果接触的文化都是娱乐,那必然会侵蚀他们的精神世界,忘掉现实状况和一些历史严肃性,最后将会“毁于他们所热爱的东西”。因此,娱乐节目在当代应做到适当地减少数量、增加质量,坚持质和量的统一,让适量而精华的娱乐节目走进人们的视线。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透视出我国当代娱乐节目所存在的问题,共同引起我们的反思和改进。

当然,娱乐节目的存在本身并没有错,就像娱乐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一样,每个人都有追求快乐的权利,文化传播也有播放娱乐节目的义务,因为我们的大众文化是为了满足大众日益变化的精神需要而创造的,而获取快乐则是我们大众永远不变的精神需求之一。因此,媒介方坚持制作娱乐节目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但如何解决我国娱乐节目存在的问题,如何把娱乐节目真正做好,是一项艰巨又重大的任务。

媒介产品是一种信息,是社会文化观念的折射,同样,娱乐节目也应该强化民族精神,重视其社会效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代中国娱乐节目的种种问题所在,让文化自律和自省充分发挥作用,还给我们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娱乐节目氛围,让受众切实感受到娱乐节目的真正魅力,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构筑伟大的中国。

[1] 薛晨.新时期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转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2] 廖冲.当今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热的冷思考[D].南昌大学,2010.

[3] 张冬冬.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标志特征探析[D].河北大学,2011.

[4] 孙宝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05).

[5] 胡智锋,周建新.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04).

[6] 李良荣,赵智敏.当前媒体娱乐的价值取向——从《亮剑》、《大长今》的火爆及《第一次心动》的叫停分析[J].新闻界,2008(03).

[7] 霍梅.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受众——浅谈娱乐类节目的“缺”与“失”[J].声屏世界,2010(09).

[8] 方亚琴.以电视节目为例对大众文化过度娱乐化的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猜你喜欢
娱乐大众媒介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