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指导中专生学习立体几何

2015-08-15 00:53
新课程(下) 2015年24期
关键词:立体感表面积动手

陈 军

(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

立体几何是中专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立体感的重要方面,更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从多角度入手分析中专生立体几何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在培养学生立体感的同时,也为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提高立体几何的教学效率进行论述,以期能够促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一、立体几何学习的现状

1.学生立体感差

立体感差是影响几何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打击学生学习信心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对于中专学生来说,学习基础本来就相对要差一些,对于几何部分的学习就比较困难,有的学生甚至根本不能想象出最简单的直线与直线之间的空间关系,导致学生一开始就受挫,严重不利于提高学生立体几何的学习效率。所以,学生的立体感差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2.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一直都是影响课堂效率得以提高的关键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可是,在实际的立体几何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采取的是简单的灌输式、满堂灌的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再加上几何知识的抽象性,让学生越发找不到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可见,上述两个方面是直接影响高效几何课堂顺利实现的重要方面,所以,要想提高学生学习几何的质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最主要的。因此,在明确了中专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现状之后,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如何提高立体几何的学习效率

1.在基础知识学习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几何基础知识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自主去证明和验证相关的理论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学生的印象,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自主对相关的定理、定律进行证明,如: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组织学生将该命题转变为证明题进行自主证明活动,即:在平面α 中,直线a⊥α,直线b⊥α,求证:直线a∥直线b。组织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组自主证明,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

2.将抽象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一直以来,我们的几何教学法都是在用简单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基本上都是在用“死板硬套”的方法来解决相关的几何试题,但是,随着空间几何的深入实施,学生越来越感觉学习吃力,不再是像初中那样只要记住定理、定律就可以的,而是要找准线与面、面与面、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要用自己的想象力随着题目的要求形成一定的立体图形,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借助“实物”来辅助学生进行想象,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样才能顺利地找出等量关系,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教“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为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为了激发学生有效理解相关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借助房屋的一个角,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不同平面内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在实物的辅助下不断增强自己的立体感,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3.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高解题能力

动手操作是课改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数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印象,加强理解,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圆柱体的表面积,也为了让学生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将其简单开展,说出表面积的范围,并自主进行证明,从而提高解题能力。所以,在立体几何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动手制作或者动手画相关的图形,要确保学生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中锻炼学生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

总之,在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确保教师构建的高效课堂得以最大化实现,同时也为学生几何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好基础性工作。

廖士哲.浅谈中职学生立体几何教学[J].福建教育研究:综合版,2012(02).

猜你喜欢
立体感表面积动手
我也来动手
巧求表面积
难得的透明感与立体感 0.66英寸UHD 4K芯片与高亮度激光的结合 Optoma(奥图码)EL500K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浅析《始平公造像记》的线条立体感
写生教具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表面积是多少
表面积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