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

2015-08-15 00:44辛欣华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时代特色国画笔墨

辛欣华

(河南范县教师进修学校)

国画是以其独有的笔墨工具及材料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具有独立体系的民族绘画形式。创作国画讲究从笔墨入手,追求神采与气韵,崇尚人文精神、哲学理念,遵循逻辑法则及辩证关系。无论人物、山水、花鸟画都是从造型、法度、灵魂中演变而来的。由技入道,水到渠成,一通百通。

国画自魏晋南北朝真正意义上的出现,到隋唐时代第一个发展高峰,从谢赫的六法论到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开辟的青绿山水画风;从荆浩、关仝开创雄伟壮美的全景式山水画到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平淡天真的江南画派;无论南派北宗,从北宋人文画的创造高潮到南宋李刘马夏的“院体画风”;从苏轼的“以诗意入画意”到赵孟頫的“以书法入画法”;从赵佶不拘成法注重写生的精笔水墨到元代审美意识的变异;从赵孟頫和元四家追求的古意和“士气”到明代各派在创作和理论上的自成体系;从晚明董其昌“南北宗论”把文人画推为至尊,到清代画家追求笔墨情趣,水墨写意盛行;从清初“四王”被皇室扶植的摹古重韵,到“四僧”和龚贤领导的“金陵派”等反传统画家在江南兴起;从以徐悲鸿、林风眠为代表借用西洋的融合改良主张到上世纪末“百年中国画展”之后的反思,国画经历了几千年的时代变迁与自身的成长,它的传承与发展始终是我们争议和探讨的话题。

对于国画的学习重点,要把握好两方面:

首先,要熟练把握国画独特的创作语言——笔墨

(1)笔墨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国画正是因为有中国之“笔墨”,所以才形成了中国画艺术的特色。深入总结性地研读和临习国画名家大师作品是学习国画的必经之路,也是熟练运用国画表达语言的方法。

(2)传统的笔墨语言要融合时代的气息与风貌,要有对点、线、形、质的追求和感悟,对笔、墨、水、纸、色等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的探索和尝试,这样不会使国画的发展失去新意。

(3)笔墨是物质工具也是表现“术”的载体。娴熟地把握笔墨加上作者的艺术思维和审美创造,才能使其产生国画独有的艺术性,显现出国画的艺术魅力。

其次,在熟练笔墨技法的基础上,丰富自身涵养并表现在作品中:

(1)根据现实,从大自然和生活中寻求新的表现内容,丰富画面构成元素,表现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要求和时代气息。

(2)拓宽视野,丰富完善个人的思想和审美体系,从书法、篆刻、国学等各种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元素,给作品注入灵魂。

(3)努力挖掘自身深层次的精神和追求,让作品充满意蕴,融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

千百年来,我国古代画家在对待国画的传承与创新问题时,从未脱离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自身的艺术修养,也正因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的深刻理解和潜心践行,才创作出了具有时代性的传世佳作。如,唐代的《韩熙载夜宴图》既表现出了唐代流行的线描技法,同时又体现出了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与生活气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不仅表现了宋代的国画技法,同时又体现出了宋人的市井风俗与时代特色;八大山人的画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特色,但从其用笔造型来看,不仅继承了陈淳、徐渭的写意画传统,也深受黄庭坚、董其昌的书法影响,可见他独特的艺术风格背后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渊源;清代画家石涛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的观点,他的作品也充分表现出了自身传统文化的深厚造诣及其随时代而发展的艺术风格。

当今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华的民族传统与传统文化在现代科学中更加显现出其博大精深和对时代发展的现实意义,加强了国画的文学趣味,更加体现了国画的民族特色。因此,民族传统与传统文化是国画的基础,而时代特色则是国画的新鲜血液,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良好的修养和时代特色相融合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猜你喜欢
时代特色国画笔墨
国画《鲦鱼》
国画《鲿》
笔墨童年
时代特色
国画欣赏
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民族文化与时代特色的完美融合
国画等
浅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歌曲的时代特色
为练笔墨才写荷
战国时期的军事训练及其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