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015-08-15 00:56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会计师审计工作分析

韩 威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 郑州451200〕

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是近年来社会各界最热衷讨论的话题,大数据改变商业企业运作模式,云计算改变数据架构,大数据与云计算相互依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大数据技术逐步融入社会经济活动带来了商业模式、思维模式及数据处理模式的变革,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需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不断提高对大数据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勇敢面对大数据技术对审计工作带来的挑战,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能力。

一、大数据时代的思维转变

随着“云端”服务系统的完善和普及,全世界的目光也越来越多地聚焦在“大数据”上。“大数据”这个概念虽最先出现在互联网圈内,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却在经济社会各行各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数据是指为了从高速度、超频率、大容量、不同种类和结构的数据中深度挖掘出及时、相关和有效的信息而设计的新一代云端服务系统”。大数据的内涵可以总结归纳为四个方面,即高速度性、大体量性、多种类性和高价值性。高速度是指该技术数据处理挖掘速度极快,超过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数百倍;大体量是指大数据库体量巨大,可以由TB级别急剧增加到PB 级别;多种类是指大数据库的类型繁多,可以来自网络日志、图片、数字、视频等各种类型的数据源;高价值是指大数据库包含极高的商业价值,可以深度挖掘出及时、相关和有效的信息。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对“大数据”概念的上述解读,准确且全面。大数据时代将对经济社会各方面产生深刻影响,正如知名企业麦肯锡公司对“大数据”进行的阐述:“当今经济环境下,海量、及时和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俨然成为经济社会中重要的生产要素,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其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而大数据时代将会逐渐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

大数据时代的精髓在于,对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时,需要适应三种思维方式转变,而人们理解认识经济社会的思路也将逐渐受到这些思维转变的影响。

其一,在大数据时代,可以搜集和处理整体的所有数据,而不再依赖随机抽样。按照传统的研究方法,在遇到大量随机数据时,一般习惯于随机抽样分析。抽样分析方法是在信息缺乏和技术限制的条件下采用的,实际上是一种人为的局限。由于没有科学的工具用于搜集、记录和分析数据,人们只能局限于样本数据分析。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研究技术突飞猛进,人类可以处理的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大幅度提升,并且数据的信息含量也会逐渐增加。

其二,在大数据时代,不再以获取数据的精准度为目标,而是以利用数据的效率为主要目的。以前,获取信息数据的能力不足,主要强调数据的精准度。然而,在大数据环境下,没有必要过分追求数据的精准性,转而寻求数据的及时性、相关性和高价值性。因为各种类型和来源的数据储存在全球众多“云计算”服务端上,对数据源刨根究底不切实际,但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却可以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数据,所以追求数据的及时性、相关性和高价值性才是使用者的最终目标。

其三,在大数据时代,不再以寻找事物的因果关系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寻求事物的相关关系为最终目标。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寻找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即使难度较大,必要性较低,也依然执着。在大数据环境下恰恰相反,人们没必要再热衷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寻求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才是最有价值的。相关关系或许不能准确地告知某件事情发生的缘由,但是它能解释某件事情发生的影响因素,在很多情况下,这种解释的价值作用已经足够有效。

二、大数据时代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环境下思维方式的变革将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各行各业,也必然对会计师事务所带来挑战。

1.传统事后审计方式向连续审计方式转变

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处理技术快速发展,传统的审计方式也在逐渐进步。传统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只是在被审计单位完成编制财务报表后才进行审计,也就是事后审计。同时,审计工作只是抽取部分样本数据进行检查,并不需要检查总体数据和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审计工作者逐渐认识到连续审计的必要性,而连续审计在大数据时代下成为可能。连续审计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审计过程中的浪费和时滞问题,降低审计差错和审计风险,逐步提升风险导向审计的工作效率。可以说,连续审计是审计学与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产物,是信息化快速发展条件下审计科学发展的必然,特别是针对风险点较多的金融行业,采取连续审计可以有效提高审计效果。

2.审计抽样方法向总体审计方法转变

对审计工作而言,一些传统的审计方法,比如审计抽样方法,在大数据环境下将不再适宜。以前我们不具备获取、处理和分析全部数据的能力,审计思维方式是以小的样本性质替代总体分布的性质,即从抽样样本进行随机样本分析,再根据样本分析结果推断审计对象的整体状况,审计过程较多依赖审计抽样方式。而在大数据环境下,可以跨领域搜集和分析全部数据,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这是一种总体审计方法。所以在大数据环境下,注册会计师要检查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所有数据,把大数据技术和审计工作有效融合,逐渐形成整体审计的思维模式。这种基于整体审计模式的思维,将会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和巨大挑战。

3.单一审计报告方式向综合审计成果转化

传统审计中,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根据财务报表提供审计报告,是一种单一审计报告模式。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中的运用,审计成果除了审计报告外还有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和数据,这些都可以提供给被审计单位用于改进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从而使审计成果得到更广泛应用。通过汇总、归纳审计工作中获取的海量数据和相关信息资料,可以有效地获取企业财务、制度设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逻辑关系、内在规律和发展方向。进一步通过整理宏观性、重要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审计信息,为被审计单位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统计推断、关联分析和管理决策,进而促使被审计单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促进被审计单位经营业绩不断提高。通过大数据技术,我们可以将被审计单位与审计问题、注册会计师与审计成果进行关联分析,并通过信息技术数据化处理,形成审计应用数据库,在下一次审计活动中,注册会计师就可以根据审计计划的重点,通过备案信息有侧重地依据审计目标进行重点审计。

4.搜集审计证据由因果关系分析转向相关关系分析

注册会计师在搜集审计证据时,传统的思维路径都是基于因果逻辑关系来展开的,而大数据分析将会更多地运用相关关系分析来搜集和发现审计证据。从审计证据发现的角度来看,大数据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跨领域、可供量化的维度,使大量的相关审计信息得以记录分析。大数据分析并没有改变审计事务间的因果关系,但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相关关系的开发和利用,使得数据分析对因果逻辑关系的依赖降低了,转而更多地倾向于应用基于相关关系的数据分析。以相关关系分析为基础的验证是大数据分析的一项重要特征。这对长期依赖因果关系来搜集和发现审计证据的注册会计师来说,无疑面临重大的挑战。

5.审计技术方法逐渐创新化和多样化

经过多年的积淀,传统审计工作已经积累了大量有效的技术手段。例如,控制测试中常用的观察、访谈、业务流程描述以及穿行测试等,实质性测试中的检查、盘点、函证、验算等。然而,在大数据环境下,许多传统技术方法将面临挑战,审计技术方法必须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而进行创新和转变。大数据环境下,众多创新化和多样化的数据挖掘、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将不断涌现,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审计技术和工具,就会降低审计工作效率,只有有效利用分布式结构、云数据库、联网审计、数据挖掘等创新化和多样化的技术手段,才能不断提高审计能力。

三、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师事务所的应对策略

在大数据浪潮的冲击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方式将发生必要的转变,必须朝着数据化、多样化、创新化方向发展,以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1.制定大数据技术审计应用的长远发展战略

大数据技术在注册会计师审计领域中的推广应用是技术进步的必然要求,应根据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自身的特点,制定大数据技术审计应用的发展战略,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大数据化。这需要注册会计师行业苦练内功,在现有的审计信息化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全行业艰苦不懈的努力来完成。这是一项广泛涉及技术和业务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在发展战略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在战略框架指导下,全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应从数据、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积极推进,逐步积累基础资源。只有具备了雄厚的审计大数据资源、切实有效的审计数据分析模型和软件等基本要素条件,才能真正实现大数据技术在注册会计师审计领域的有效运用。

2.加快大数据技术应用的相关审计法规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没有明确规定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法律地位。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合法性问题是审计立法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只有拥有符合其发展规律的法规支持,大数据技术应用才能成为会计师事务所依法审计的基础。无论是云审计中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制度化和规范化,还是审计大数据分析结果及相关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都是大数据技术在注册会计师审计领域应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这是大数据技术在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3.建立行业层面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

要实施大数据在审计中的应用,注册会计师行业应建设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建设有两种路径可供选择:一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汇集各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数据资源,以满足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需求为目标,以云存储架构和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直接构建注册会计师行业层面的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二是先建立各省、市层面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在此基础上,将各个省、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整合成全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层面的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

4.加强大数据审计分析模型和审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和开发环境,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需要加强对适合自身特点的大数据分析模型的研究和软件开发。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能够真正在注册会计师审计领域发挥作用,关键是要有一批能够切实解决实际审计问题的发掘数据分析模型或系统化的审计软件。由于大数据涵盖内容广泛,在解决具体审计问题时,所需的高端人才除了数据分析专家,也可能需要生态学家、地理学家、数理学家和社会行为心理学家等科研领域专家。具体合作方式应该是审计实务专家提供需要解决的审计问题并详细明确前端需求,由科研学术界和数据分析专家致力于数据分析数学模型的构建和相关软件的开发。

5.提高对大数据的认识和利用能力

目前,不少注册会计师还缺乏对大数据的认识和理解。虽然很多注册会计师已经初步尝试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审计工作,但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审计工作发展相对较慢,很多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较单一,仍习惯于传统的审计方法,认为审计工作利用传统方法同样能够解决问题。然而仅凭审计经验和少量数据信息或者对数据的简单浏览开展审计工作,必然会增加审计风险。特别是在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和数据信息剧增的经济环境中,如果离开大数据技术,我们将很难把审计工作的风险降到最低。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强培训,培养注册会计师利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能力。

[1]白涛.“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发展策略的理论思考[J].西部金融,2013(10):7 -9.

[2]吴金红,张飞,鞠秀芳.大数据:企业竞争情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J].情报杂志,2013(1):5 -9.

[3]秦荣生.云计算的发展及其对会计、审计的挑战[J].当代财经,2013(1):111 -117.

[4]程平,温艳好.云会计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11):121 -124.

[5]邓川,杨文莺.基于云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机遇、挑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12(10):83 -84.

猜你喜欢
会计师审计工作分析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