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的池州英语导游口译研究

2015-08-15 00:55叶春玲
当代教研论丛 2015年4期
关键词:池州口译导游

叶春玲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池州市247000)

安徽池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旅游景点众多。随着池州旅游业的发展,其涉外导游人员的人数逐年攀升,仅2012年英语导游合格人数达90人。这些导游人员承担着池州对外宣传的窗口作用,他们的口译水平影响到游客对池州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的了解,进而影响到池州旅游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英语导游的口译的特点分析,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池州英语导游口译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口译的特点

许多学者对于口译的定义有不同见解。梅德明认为口译是语言形式的转换,是不同文化和民族的沟通方式。而钟述孔也认为,口译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言语行为,更是是一种涉及诸多知识层面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方梦之认为导游口译是指以外国人为对象,介绍我国旅游资源,包括我国的名胜古迹、园林建筑、历史文物、风土人情,并向他们宣传各地的土特产品、美酒佳肴和民族文艺的翻译活动。

英语导游口译具备以下特点:

1.即时性

即时性即在场性。口译的特点是转瞬即逝,不像笔译下来的书面语,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并长时间继续存在。在旅游过程中,导游人员必须除了提前熟知景点的背景知识,预设游客提出的问题,准备好答案之外,还要对游客当场提出的超出预计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及时作出灵活的答复。

2.复杂性

英语导游口译的内容涵盖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食、住、行、娱等各个方面,既包括与旅行游览相关方面的旅游常识及相关的国际知识等,又包括了与景点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当地风土人情、习俗等。

3.文化性

感受文化差异是旅游的原动力之一。英语导游所讲解的内容可能涉及历史、建筑、艺术、文学、宗教、地理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英语导游人员不仅要应该掌握旅游目的地国家的文化历史还要了解客源国的文化背景知识,针对游客的背景特点,对所讲解的内容作出相应的取舍。

4.通俗性

口译具有鲜明的通俗易懂、亲切自然地口语风格的特点。传递信息,引导游客完成旅游活动是导游的终极目标,因此,导游的讲解应浅显易懂,轻松活泼,让游客在愉悦的氛围里获得应有的信息和体验,激起其更多的旅游意念。

二、跨文化交际和池州英语导游口译

1.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美国人类学家Hall的经典著作The Silent Language(1959)中。美国语言学家萨默瓦对跨文化交际的定义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流的一种情境”。陈国明认为“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指不同国家之间的人所进行的交流。”

旅游的本质是文化。在服务的过程中,英语导游必须意识到自己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而是两种文化的比较.导游口译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隋、历史典故、文化艺术等,外国游客由于文化差异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对含有大量文化信息的译文会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因此译者必须灵活处理景点介绍中的文化差异现象,摆脱母语传统思维习惯的束缚,避免文化误解,摈弃一字一句依照原文的死译,在忠于原文思想内容的前提下,运用适当的翻译策略以达到准确传递信息,阐释旅游资料里独有的文化内涵,保持译文的可接受度,促进中华文化的对外宣传。

2.池州英语导游口译策略

池州有着“千载诗人地”的美誉,诗歌文化灿烂,同时还有池州的九华山的佛文化、戏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也很发达。池州英语旅游口译在传达信息时,要注意这些文化因素。

第一,翻译内容准确到位。导游口译的讲解要以“信。为前提。所谓“信”,即指忠实于原语文本的思想内容,忠实于其正确性和科学性。但这不是要求形式上完全的对等,更注重意义表达的准确。口译的即时性的特点使英语导游口译应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寻找“最近似的自然等值”,尽量用地道的表达法或解释方法以便于游客的理解。

第二,充分使用规范译语。表达规范,是指译文符合目的语表达常规和接受习惯。如“远离火源”这句提示语在旅游景点经常见到,如果导游将之翻译为“GoAwayFromFire”,从语法角度看没有错误,但却不符合英美人的表达习惯,“Keep Fire Away”才是地道的英语表达。因此,导游要充分利用规范的译语,运用比较常用的表达,避免歧义及中式英语,尽可能使译文简短易懂。

第三,具有跨文化意识。口译的文化性特点要求英语导游必须具备跨文化翻译的意识。涉外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旅游者所代表的异国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本土文化相互碰撞和沟通的过程。东西方在文化、习俗和价值理念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跨文化交际翻译的前提,为了减少跨文化的差异给翻译带来的障碍,英语导游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内涵,多了解他国及本国的文化,并对此采取有针对性的跨文化翻译策略,从而有效降低文化障碍对导游口译效果的影响

3.池州旅游口译方法

第一,类比。中西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也有其相似性。在中西语言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的文化负载词,如果直译的话,讲解起来有着一定的难度,这时如果运用类比的方法,通俗易懂,就可以得到外国游客的认同和理解,使外国游客在自己的文化基础上理解中国文化信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把济公和绿林好汉罗宾逊相比较,把梁祝比喻做中国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等,都是外事翻译中比较成功的典范,非常有利于实现交际的有效性,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例 1:ZhaoMingHall

照明太子为南朝梁时的文学家。姓萧名统,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天监元年被立为皇太子,照明是他的谥号。

Prince of Zhao Ming was a literature at Liang Time in South Dynasty.Surname was Xiao,first name was Tong,little word is Wei Mo,is Liangdi Emperor Xio Yan’s eldest son in South Dynasty,the first year of Tianjian was established as the Crown Prince,Zhao Ming his posthumous.

此处景点介绍中涉及中国古代中国人的姓名构成问题。古代中国人姓名由名+字组成,出生之后有姓名,等到成年后还会取字。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古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而萧统小字维摩,其字来源于《维摩诘经》,此经是大乘佛教的早期经典之一,因为此经的主人公为维摩诘居士,故而得名。原文中出现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昭明”出自《易经》中的《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史称萧统美姿容,善举止,心地善良,天资聪慧,故得谥号“昭明”。英语姓名的一般结构为:教名+自取名+姓。如Willian Jafferson Clinton。中间名字带有个人特征或显着特点。有时会用某一长辈的名字表达爱和纪念。有时会用一个名人的名字表达希望有那个人的个性,或者以那个名人为榜样。虽然两种命名的方式有差异但可以通过比较的方式,向游客解释,比单纯地解释要好。

第二,增译。增译即在翻译时按语义、修辞或句法的需要,增加一些词,以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有许多旅游景点的公示语原文中存在着原语文化色彩和历史背景的重要信息,为了使原文的意思明白清楚,尽量避免信息传递的损漏,英语导游在讲解时可以做适当的阐释,进行补充。甚至可以改变表达形式,从修辞角度出发,按照译入语的语言习惯在译文中适当加词,使得译文贴近译文接收者的欣赏习惯和阅读心理。

例2:怪潭来历HistoryofMagic Pond

One day,Jiang Ziya passed here,and he,who knewthe inside ofthe murderous inn ,decided tokill these rogues.…

景点介绍中提到姜子牙惩治恶徒的事情,但游客无法对姜子牙有详细的了解,所以导游在讲解时为了增加游客对此景点的兴趣,可以增加有关姜子牙的文史知识

例3:青莲馆Qinglian Hall

李白曾三上九华,建此馆以纪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非常喜爱青莲花,他有不少诗篇吟咏莲花,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等。另外,青莲花,梵文音译为优钵罗。因其外形酷似佛眼,故在佛经中称之为“莲眼”,也即观音菩萨的眼睛。青莲花居于青、黄、赤、白佛教四色莲花之首。居士即不出家的信佛者。李白自号青莲居士一方面反映了他信奉佛教,同时也以青莲自喻,追求高尚的情操。导游在介绍此馆时必须介绍青莲居士的名号的由来,否则,外国游客必不能理解此馆的意义

4.删减

中国许多旅游景点的介绍为了追求押韵、意境,表达里有很多意思相近的四字词,如果按原文直译的话,则译文必将过于拖沓重复。口译的口语化特点意味着英语导游翻译时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另外由于不同的游客有着不同的旅游目的及旅游期待,因此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游客所愿意获得的,因此,在保证主要交际信息未遗失的情况下,导游可以有选择的将没必要的晦涩的内容删减掉,凸显主要的文化信息,满足外国旅游者的需求。

例4:杏花岛Apricot Island

粼粼碧波之中,一岛屹然,是为杏花岛。岛上遍植杏树,每至春风送暖,红杏带雨绽放,色泽娇艳,恍若云霞。杏花岛四面环水,环境幽静,无尘嚣之乱耳,有世外桃源之况味。

上文为了渲染杏花村的杏花的美丽以及环境的优雅,用了很多的四字词,语意多有重复。口译的特点是直白简洁易懂,所以导游在讲解的过程中尽量口语化,少用复句,多用简单句,避免运用生涩的词汇,建议译文:Apricot Island is surrounded bythe blue water.There are a lot of Apricot trees on it.When spring comes,on rainy days,apricots bloom.The beautiful scenery and calmness here make the visitors towant tostayhere for a longer time.

三、结语

池州作为一个文化旅游城市,为扩大其对外的影响,英语导游的口译水平至关重要。要想提高池州英语导游的口译,除了关注其是否具备纯属的英译方法和技巧之外,还要强调英语导游必须具备跨文化意识,熟知英语文化和池州的本土文化,唯有如此,英语导游口译才能做到使游客能产生和源语文化读者同样或相似的心理,从而使得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真正明白其译文,并采取正确的行动,成功完成旅游池州汉英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

[1]薛韪禾.中国校外教育,论目的论对提升导游口译水平的指导意义,[J].2013(4):95

[2]方梦之.中国译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137

[3]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3-14

[4]刘安洪.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旅游文本翻译策略研究[J].Foreign English Culture:161

[5]周东华.导游口译特点与技巧浅析[J].考试周刊,2011(60):20

[6]郝琨.功能派视角下的英语导游词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2):120

[7]叶春玲.规划与异化视角下的池州旅游公示语翻译[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355

猜你喜欢
池州口译导游
池州学院二级学院商学院简介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新四军第七师沿江团池州抗战述评
晚唐池州诗人张乔三考
网约导游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