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视媒视域下新“生活化”习作教学的几点尝试

2015-08-15 00:55
当代教研论丛 2015年4期
关键词:习作生活化作文

季 园

(江苏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学淮安市223300)

新“生活化”背景下的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在新视媒的帮助下,学生不再是管中窥豹,展示在他们眼前的是一个更加完整、开阔的世界。现代新视媒改变了以传统媒体为主的教学行为,弥补了书本的局限和不足,减少了学生对教科书的依赖,更加愿意独自体会、感悟生活。

一、现代传媒新视域下的新“生活化”特征

过去的作文教学,主要依赖教师口述和黑板上的板书。仅通过听觉刺激和大脑中模糊的想象画面,基本上是无法很好地展示出写作精髓的。由于高年级学生学习任务较重,渴望作文能够速成,注重作文成绩,他们中的多数往往会选择大量的背诵作文素材和硬套模板,生活感悟完全缺失,于是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学生对真实世界的关注也越来越少。这种做法的后果会使学生开始对作文畏惧,作文作为一种倾吐方式也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作文犹如做人,传统的普通“生活化”与新“生活化”区别就在于新“生活化”更好的将生活融入课堂,将课堂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虚拟、抽象的课本中解脱出来,在新视媒的辅助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有效的思维方式。老师教学的目的在于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转化为内在需要,用习作的方式书写生活,在学习习作的过程中学会更好地生活。例如:笔者在教学指导学生写作《掉牙记》时,在课堂铺垫环节选用了自己过去在校园里抓拍的几张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换牙阶段却肆无忌惮地咧嘴大笑的照片,利用幻灯片予以播放,从而让这些透漏着生活气息的图像引导孩子们想起自己掉牙时的情状,或是疼得龇牙咧嘴亦或是惋惜又痛苦,目的都是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也就很容易进入写作的状态,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巧妙地将生活中的小细节融入课堂教学资源之中,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留心观察与用心生活的良好习惯。

二、新“生活化”背景下教学的尝试

如何在新"生活化"背景下巧用新媒体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习作的情感园地里真正的来一次情感的提升?从而在教学行为中闪现出人文的光彩,经过一番思忖后我将问题的解决方式归结为重要的点——让孩子们因心灵的触动而下笔。接下来可以用这样的习作教学导入方式:

师:同学们,我们不仅在语文课本中学习了有关游记的课文,跟随作者的脚步踏上青山大川,领略过戈壁沙漠,同样身边的美景也从不错过,他们以自身的体验为出发点挥毫写下了优美的篇章,不论是写作的创意或是笔调都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这节课老师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写游记?在此,请欣赏短片——《生活处处皆美》

正当每位同学被屏幕上一幕幕公园争奇斗艳的百花、校园的翠竹,幽静的石板路等和美妙的音乐所吸引时,我就有准备地将自己的观点亮了出来:“不是生活之中没有美,只是大家缺少了对美的敏感度,对大自然的恩惠早已司空见惯了,没有对此抱以欣赏和感恩的态度,写作大家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他生花的妙笔,还在于他观察到了常人所“看不见”的事物。”同学们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并为完美地完成自己的作文正搜肠刮肚呢。通过这些辅助,弥补了文字描述和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由于多媒体带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能见其形、乐其心,同时享受到了信息获取的快乐,所以整个习作课的教学不仅老师轻松,学生对写作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尝试过程中面临的新挑战

1.教师观念的转变

人类的大脑好比蓄电池,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流失,所以知识需要不断“加油”、“充电”,否则很快就会在现代社会中失去能量。作为教师不仅教学观念要与时偕行,所传授的知识也要像活水一样不断更新,才能够更好的教书育人。

2.学生角色的转换

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仅作为课堂的促进者,让学生自己思考做出选择如何设计对作文进行谋篇布局。作文批改后,教师还要注重点评,作文是学生的心血凝结,点评要多以鼓励为主,真切的赏识也有助于学生个性化语言的催生,对今后的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先让学生进入习作的最佳状态,学生内部的个性化语言才能高度活跃起来,学生才能写出情感与语言共生、有血有肉的好文章。当作文化为点水蜻蜓,轻轻点中你我的心,当作文开始有了生命的律动,学生的创作阀门一旦被打开,手中的笔就能奏出美丽的旋律。

[1]刘晓含.为有源头活水来——谈语文教学生活化[J].现代教育,2012(Z1)

[2]齐存全.语文课如何有效使用现代教学媒体[J].新课程(下),2012(11)

[3]杨琴.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若干思考[J].教育科研论坛,2011(05)

猜你喜欢
习作生活化作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