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2015-08-15 00:55马桂莲
当代教研论丛 2015年4期
关键词:巴迪英子文本

马桂莲

(福建省长汀县第二实验小学龙岩市364000)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它是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教学语言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苏联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教学效果就可以相差20倍。”但凡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堂,跟教师的语言是分不开的。教师往往会在备课的时候,精心地选择、推敲和组织自己的教学语言,并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达,鞭辟如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那么如何才能让教师的语言很好地驾驭课堂?

一、教学语言力求精练简洁

《学记》有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精练简洁的语言能让学生轻松明白老师的意图,乐于接受。反之嗦或深奥的语言虽显出教师语文功底深厚,体现个人语文素养,但会让学生难以理解,越听越糊涂。因此课堂上语言精练简洁、通俗易懂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

1.提问精练,富于启发

课堂教学中,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时务必让学生听得懂,并富有启发性,学生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如:教学习作《编写童话故事》,如果教师问:“什么是童话?”继而讲解童话的含义,再布置学生写童话,学生会一脸茫然,无从下手。如换过一种问法:“你们读过童话故事吗?故事里面都有哪些主人公呢?”学生表现踊跃,说出许多童话故事和里面的主人公。这时教师再顺势引导:动、植物或我们生活中的事物赋予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编写下来就是童话故事。瞧,同样的问题,不同的问话形式,学生接受理解完全不同,因此课堂提问语言精练简洁显得尤为重要。

2.过渡简洁,衔接自然

教学完一个环节,课堂就要过渡到另一个环节。过渡语言的设计简洁,能使课堂环环相扣,顺畅自然。如教学《秋天的雨》,教师播放秋天的雨景,引导学生欣赏并说所见所闻,然后过渡:是啊,秋天的雨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神奇,这样的令人陶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秋天的雨》。又如:教学《狮子和鹿》一文,我尝试抓重点词语串读课文。如何过渡到词语当中?当学生读完课文后,过渡: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鹿情绪变化?然后相机出示:欣赏、抱怨。当学完鹿欣赏角部分后,又过渡:可鹿抱怨什么呢?教学狮子追捕鹿这部分时,我又出示课文里一组动作词,然后过渡:这组词又藏在了课文的哪呢?引导学生读文找词,体会文本。如此过渡,使课堂自然衔接,悄然而过,不露痕迹,为课堂增色不少。

二、教学语言力求以情动人

每篇文章都有其丰富的情感,如何才能引领着学生走进文本深刻地领悟,与作者、文本中人物达到心灵沟通:乐其所乐,悲其所悲,爱其所爱,憎其所憎,做到“情动而辞发”?教师这一课堂组织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就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导火索。因此,在解读教材的时候,教师应该关注到教材的情感特点,预设出能点燃学生情感的导语,通过动情的导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与作者、文章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1.适度煽情,渲染气氛

课堂上,当教学到动情处,教师通过饱含深情的语言,适度煽情,定能感染学生,渲染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心灵融入到文本的人物中。如:教学《掌声》一文,为了深刻体会英子上台时自卑的内心世界,教师可通过饱含深情的语言创设情境,渲染气氛:(生闭眼想象)就在四十多双眼睛的注视下,英子低着头,眼圈红红的,她一摇一晃艰难地走上讲台,顷刻间,整个教室异常安静,我们似乎可以听到英子急促的心跳。这不足十米长的教室,英子却走了许久许久,就这样她终于在讲台上站定了。睁开眼睛,同学们,你似乎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英子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吗?接着再由老师富有激情地引读描写掌声的句子。通过渲染课堂,学生被老师带进了文本,仿佛事情就发生在同学们身边,仿佛就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英子,同学们深深感受此刻响起的掌声对英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并感悟掌声的力量,体会掌声的内涵。

2.角色互换,披文入境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达到与文本深层次地对话,我们往往还可以采用与文本人物进行角色互换的方式教学。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在与学生对话时,我把学生当作了文章中的巴迪一家。问:爸爸,巴迪的诗写得好,你为什么要如此评价?巴迪,你听了爸爸的评价最想说什么?巴迪,你是怎么看待爸爸妈妈截然相反的评价?等等。通过角色互换,把文中人物的情感延伸至学生身上,让学生与人物产生共鸣,赋予他们情感体验,入情入境。

3.抑扬顿挫,激发情感

教师的教学语言还应该随着课文情感的变化而变化:时而轻,时而重,时而缓,时而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如《狮子和鹿》,教学“鹿欣赏自己美丽的角抱怨自己难看的腿”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的语言可随文中鹿的情绪而变化。先用欣赏的语气去引导学生体会鹿角的美丽,再用抱怨的语气去引导学生体会鹿脚的难看。而教学“鹿拼尽全力逃脱狮子追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迅速变换教学语气,采用快而急的教学语言,把学生带进那种惊心动魄的场面。教师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很快融入课文的情境当中,对文本的体会也就水到渠成。

三、教学语言力求幽默风趣

美国心理学家赫伯特鲁说:“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富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教师语言幽默,能使课堂轻松和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一堂课中,适当来点小幽默,定让学生记忆犹新。因此教师应根据课堂生成情况,通过适时幽默点拨,幽默评价来提升课堂情趣。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生大声朗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读完后,教师并没有露出不满意的神情,而是用夸张的表情配上幽默地评价:“嘘,小声点,要不把青蛙给吵醒啦。”然后示意再读。如此评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让学生很轻松地接受老师的点评,又教给了朗读方法。可见,适度的幽默评价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收获。又如教学《火烧云》一课,当学生看到火烧云变化莫测的姿态时,我引导想象: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一位学生说:“突然,天空出现了一匹马,跑着跑着,马头不见了,身子也模糊了,最后只剩马屁股。”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他自己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我顺势引导:“咦,剩下马屁股,多难堪啊,能不能改一改呢?”教室里又一阵笑声。接着一生修改:“突然,天空出现了一匹马,跑着跑着,马头不见了,身子也模糊了,最后只剩下马尾巴。”学生的回答令大家会心地笑起来。幽默的语言化解了课堂上的尴尬,让学生们在笑声中受到教育。

教师的语言是联结课堂的纽带,是引领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教师的语言精练能让学生清楚明白,语言动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语言幽默能化解课堂枯燥的气氛。只有教师的语言精彩了,课堂上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灵感,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才能精彩纷呈。

猜你喜欢
巴迪英子文本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起加油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一起加油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独臂作家之死
钻石妙贼
巧计得绵羊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